道德经分析 23 罪莫厚乎甚欲
(2017-08-10 07:01:42)
标签:
道德经注释郭店楚简《老子》文化 |
分类: 道德经分析 |
道德经分析 23 罪莫厚乎甚欲
彭宽,2017年8月10日
江海文的下一章是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第三章:“罪莫厚乎甚欲,咎莫惨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简单译文:
罪莫厚乎?甚欲:受罪不重吗?由于非常强烈的欲望。
咎莫惨乎?欲得:灾难不惨痛吗?由于获得了所渴求的东西。
祸莫大乎?不知足:祸害不大吗?由于不知道满足。
知,足之为足:知道什么是足够了。
此恒足矣:这才是长久的富足啊。
罪莫厚乎?甚欲:
看见“罪”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犯罪的“罪”。可是这句话讲的不是犯罪,而是欲望。欲望是一种情感,不是罪行。因此“罪”在这里是受罪的“罪”,它表达苦难、痛苦。当一个强烈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感到非常痛苦,比如人失恋、或者喜爱一个包包却没钱买的时候。“甚”表示强烈,“甚欲”就是特别强烈的欲望。
“厚”的意思是重,见我在《道德经分析21圣人之在民前也》里的解释。“莫”就是不。“乎”字古同“呼”,表示疑问或反诘。“罪莫厚乎?”是一个反问句:所受的罪难道不重吗?“甚欲”写在“罪莫厚乎?”的后面,形成一个倒装句。欲望越强烈痛苦就越重,所以“甚”也加重了“罪”的程度。这句话的译文是:受罪不重吗?由于非常强烈的欲望。
“罪”字的原始写法印证了这个字的原意是痛苦。秦朝以前“罪”字的写法是“辠”,由自、辛组成。自的本意是鼻子,辛即辛苦,艰辛。《说文解字》讲:辛自、即酸鼻也。就是说“辠”描绘人承受痛苦的表情。由于“辠”字与始皇帝的“皇”字相似,可能有人把始皇帝三个字念成了始辠(罪)帝,所以秦朝就不允许写“辠”字了,而以“罪”字代替。
咎莫惨乎?欲得:
“咎”表示灾难。《说文解字》讲:咎,灾也。灾难给人的感觉就是痛苦、惨痛。“惨”字在老子的时代表示疼痛。如《列子·杨朱》中的释文:“惨,痛也”。因此“咎莫惨乎”是一个反问句:灾难难道不惨痛吗?
这个灾难就是由“欲得”引起的。“得”是得到,“欲”是欲望的目标,即所渴求的东西。“欲得”表示得到了自己所渴求的东西。“欲得”不是“想要得到”的意思,因为“想要得到”是一个没有完成的想法。既然是想法它就不可能是一场灾难。
为什么得到了自己所渴求的东西反而是灾难呢?因为获得的过程是灾难性的。一件能引起强烈欲望的东西肯定是大家都想得到的,比如财富、美女等等。大家会为争抢这个东西而激烈的争斗,甚至战争。比如历史上的美玉和氏璧、美女西施都曾引起过战争。所以“咎莫惨乎?欲得”的译文是:灾难不惨痛吗?由于获得了所渴求的东西。
祸莫大乎?不知足:
“祸”字可能表示“罪”和“咎”以外的第三种痛苦吗?《说文解字》讲:祸,害也。就是说,“祸”字表示加害于人的行为。“甚欲”和“欲得”都是祸,因为它们给部落带来了伤害。“祸”不是一种痛苦,这有别于前面的“罪”和“咎”,打破了前两个排比句的对称。所以“祸莫大乎?不知足”不是前两句话的延续,而是一个总结。
前两句话的主题是“欲”,这句话的主题是“不知足”,这也破坏了排比对称。所以“不知足”不是第三个祸害,而是对前面“甚欲”和“欲得”的总结。造成欲望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满足,也就是“不知足”。所以这句话的译文是:祸害不大吗?由于不知道满足。
知,足之为足:
“足”字是满足、富足的“足”。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网上《象形字典》的解释,足字由口和止组成。止表示脚指头,口表示村落的围墙。脚指头到了围墙边上表示出征的人回来了。古人为什么出征呢?为了寻找食物,为了采摘、狩猎,甚至战争。因此回到村落的人通常是有收获的,而出征无获而返则被称为“乏”。后来人类的技术提高了,每次出征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因此“足”字又有了充足的意思。
所以“足之为足”的第一个“足”字表示获得的、现有的财产,第二个“足”字表示充足的。那么“足之为足”就表示:目前所拥有的财产就足够了。“知,足之为足”的译文是:“知道什么是足够了”。另外,上面的分析表明这句话不应该被句读为“知足,之为足”。
此恒足矣:
“此”,这才是。“恒”,恒久,长久。“此恒足矣”的译文是:这才是长久的富足啊。
本章的原文: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惨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译文:
受罪不重吗?由于非常强烈的欲望。灾难不惨痛吗?由于获得了所渴求的东西。祸害不大吗?由于不知道满足。知道什么是足够了,这才是长久的富足啊。
…………
本文分三段,第一段“罪莫厚乎甚欲,咎莫惨乎欲得”讲欲望带来的痛苦。第二段“祸莫大乎不知足”总结出,祸害的根源是不知足。因为不知足产生欲望,实现欲望带来灾难,实现不了的欲望会引起苦闷。第三段“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只要一个人时时刻刻都满足于自己现有的财产,那么他就是永远满足的,而不需要通过追求更多的财富来获得满足感。
老子不会无缘无故的讲一通大道理,他是在开导一个年轻的国君。这个国君对老子说:“我想要获得更多的牲畜,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的食物,我们的部落就会更强大”。老子回答:“想要、想要,你就知道想要。想要又得不到的罪你还没受够吗?想要一块美玉你就打一仗,想要更多的美女你又打一仗,你的屁股上还挨了人家一箭。这些灾难的痛你难道忘了吗?不管有多少东西你都觉得不够多。你的不知足给部落带来的祸害还不够大吗?你应该学会满足于你已经拥有的财富。这才是永远的足够多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