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小数除法计算常见错误调查与分析
(2014-04-28 14:30:24)
标签:
案例分析 |
分类: 教育教学 |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既要重视以计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数学思维能力。
小数除法计算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在五年级上册中共分为两个单元进行教学即第七单元小数乘除法(一)主要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第九单元小数乘除法(二)主要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教材安排较为紧凑,课时量偏少,基本上一课一个类型,在加上小数除法自身的抽象性,因此这部分内容成为了学生学习时的难点,多数同学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接受较慢,作业中经常出现错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解决这个难题,平时教学中我注意收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类型,重点分析影响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因素,寻找避免计算错误的对策,以便提高学生小数除法计算的正确率,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
错误一:商的小数点位置不对。
错例: 8.4÷7=12
分析: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小数除法的计算,对于抽象的算理算法理解掌握的还不够清晰,所以会出现商的小数点点错位置的现象。
对策:解决上面的问题,教师应该先从算理的理解入手,加强训练学生对于算理的表述,使学生真正从算理上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如第一个例子可以引导学生理解84个0.1除以7,商是12个0.1即1.2,也可以理解为被除数整数部分8除以7商余1,把4拉下来后表示14个0.1,除以7商是2个0.1。第二个例子先要引导学生想3.4比5小商应小于1,先用整数部分3除以5,不够商1,整数部分应商0(要告诉学生并让学生理解,当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必须在个位商0占位),然后看作34个0.1除以5,在十分位上商6,余下的4添0后,表示40个0.01除以5,在百分位上商8,所以商是0.68。此外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利用估算来检验小数点的位置的意识。
错误二: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移动位数不同。
错例:0.588÷0.49=588÷49
分析: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在转化的过程中要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也就是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一些同学在移动小数点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上错误,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数位不一致,虽然学生也懂商不变的规律,但在做题过程中学生还是容易在转化过程中潜意识认为只要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就行了,而忽略了位数一致,造成计算错误。
对策: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在处理时一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改正;二是要加强小数点移动的专项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提高小数点移动的熟练程度,加强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三是要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运用估算很容易检查出以上的错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如第一题转化前估计商是1点几,而转化后在估计商是十几,这样就可以发现是小数点移动错了。
错误三: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漏商0。
错例:6.21÷0.03=2.7
成因分析:其实在整数除法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这是由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有做到每拉下一位数添上一个0后就要商一次造成的,不少同学在计算时都是在不够商的时候直接在拉下一个数或添0直到够商的时候才商,所以导致商出错,因此商中间有0的除法也是教学时的重点和难点。
对策:对于上面的错例,首先也要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算理,例如第一个例子,转化成621除以3后,先让学生判断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以此来快速检查错是商的位数错了,再去找是哪地方出的错,学生较为信服,接下来要让学生明确算理:最高位6除以3商2,把被除数十位数上的2拉下来,2除以3不够商1要商0占位,如果不商这个0,商的位数就会少1位。学生明确了算理之后还有设计一些同类练习加强巩固,明确算理再多加练习计算正确率自然就会提高。
除了以上列举的典型错例,在实际的计算中学生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竖式计算的格式不对、余数比除数大、商末尾的零漏商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能够发现问题,找到症结,对症下药,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重视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加强计算方法技巧的训练。那么,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定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