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刊《语丝》的前世今生

标签:
旧语丝新语丝新语丝网站鲁迅语丝 |
名刊《语丝》的前世今生
旧语丝
语丝,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梁遇春、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语丝》是综合性文学期刊,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初为孙伏园主编。鲁迅是这个刊物的实际领导人,其他主要撰稿人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川岛等16人共同主办。刊址在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语丝》周刊逢星期一发刊。十六开,八页。每份本京铜元四枚,外埠连邮寄费三分半。1927年10月15日出版第153期后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第154期起迁到上海出版,由鲁迅先生主编,后由柔石接编。改为半月刊,1930年3月出至5卷52期停刊。共计发行260期。
据川岛先生《忆鲁迅先生和〈语丝〉》文载,鲁迅先生在《语丝》上共发表诗、小说、散文有四十三篇
“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一般指刊物的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该刊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由孙伏园、周作人先后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川岛、刘半农、章衣萍
、林语堂、钱玄同、江绍原等。1927年10月,《语丝》被军阀张作霖查封。同年12月在上海复刊,为第4卷第1期。先后由鲁迅、柔石、李小峰主编。主要撰稿人为鲁迅、周作人、章衣萍、韩侍桁、杨骚、陈学昭等。1930年3月10日出至第5卷第52期停刊。
周刊发表杂感、短评、随笔为主,兼及其他形式的文艺创作和有关社会
、历史的研究文章
。语丝社以鲁迅为代表,在反对封建思想、反击复古逆流的斗争中,在围绕北京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抨击北洋军阀统治,揭穿所谓“正人君子
”帮凶面目的斗争中
,以及后来在革命文学的讨论中,都起过积极作用。但被泛称为语丝派的人们的立场、思想倾向各有不同。早在北京时,周作人、林语堂主张所谓“费厄泼赖”(费厄泼赖,英语Fair
Play的音译,原为体育竞赛和其他竞技所用的术语。意思是光明正大的比赛,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胜利者对失败者要宽大,不要过于认真,不要穷追猛打。),不打
“落水狗”,鲁迅曾立予批驳
。后在上海时,创造社、太阳社指责语丝社主张“趣味文学”,认为是革命文学的对立面。事实上,鲁迅当时就在《语丝》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革命文学的正确主张。他对创造社、太阳社的批评,和周作人、韩侍桁等人否定革命文学,是根本不同的。
新语丝
新语丝(英文:New Threads)早期主要指《新语丝》月刊,后来主要指新语丝网站。《新语丝》月刊由方舟子等海外中国学人在1994年2月美国创办,是一份电子文化性综合刊,方舟子在发刊词中以蜘蛛自喻,“吐语成丝,编织为网”,赋于“语丝”一词新的涵义。新语丝网站由方舟子等海外华人所建立,网站设有“新到资料”、“电子文库”、“立此存照”、“鲁迅家页”等主要栏目,新语丝网站被中国政府技术性屏蔽,但中国大陆网民可访问新语丝镜像站。
《新语丝》月刊名称源自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由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在北京创办的同人刊物《语丝》。据方舟子1995年的一篇回忆文章,这个灵感来自于ACT时代网络名人图雅(涂鸦)。
《新语丝》月刊开设有“牛肆”、“丝露集”、“网里乾坤”和“网萃”四个固定栏目。每期又有“卷首诗”,从1996年起又增设“网讯”一栏,评论网上时事。
《新语丝》月刊在创刊之初通过ACT(中文Usenet新闻组alt.chinese.text)发行。1996年新语丝网站建立以后则主要通过网站发行。该刊物也通过邮件列表等其它方式在网上发行。
新语丝网站由方舟子等海外华人于1996年创办,由方舟子和其他一些志愿者管理。网站上设有“新到资料”、“电子文库”、“鲁迅家页”、“立此存照”等主要栏目,并设有“读书论坛”和“科技论坛”供网人讨论。当前新语丝主网站被中国政府技术性屏蔽,使得中国大陆用户不能直接访问,但可以访问新语丝在中国大陆的镜像网站。
新语丝上除了有丰富的文史资料,还登载很多关于科学普及,揭批学术腐败,反伪科学,揭露不实新闻,批判中医、邪教及基督教的文章。当前,在新语丝上新发表的所有文章大部分来自读者投稿,也有一些摘自网人博客和其它媒体。这些文章都由方舟子选择及更新,有时还在转载的文章前加上自己的按语,所以网站极具个人特色。方舟子并不讳言新语丝的倾向性,但自认为还算是比较公正,并曾解释说只要符合一定原则的文章一般也会刊出,但宣扬或同情“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恐怖主义、沙文主义、民族歧视、性别歧视、宗教迷信、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人道、反人权”的内容都不登。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著名科普作家,学者,全球打假第一人,有“打假斗士”的美名。1985年毕业于云霄一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1998年起主要从事写作和网站建设,是《新语丝》月刊和同名网站的创办人。
自1999年以来,方舟子设立新语丝网站,通过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及刊登网友文章,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批判新闻界的不真实报道,以及批判基督教、伪科学、伪气功、伪环保,批评中医等。
方舟子同时是许多知名平面媒体的专栏作家,并且出版过一些以科普和反学术腐败等为题材的著作。由于在评判时过于犀利,方舟子本人和他的言论在社会上引起极大争议,并被怀疑部分行为有商业目的。
方舟子,1985年毕业于云霄一中,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结束五年本科后去了美国。
1991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方舟子在这里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成为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1994年创办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站;这是当时乃至世界上第一个中文文学网站,次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网络游戏“侠客行”上线,台湾最先出了繁体中文版,简体版则是方舟子参与制作。曾有人联系方舟子想将他的“新语丝”和网络游戏这两个平台商业化,遭到拒绝。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非盈利性机构。
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索尔克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
方舟子1998年起主要从事写作工作,10月回国。
1999年,方舟子率先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
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
2012年7月11日,互动百科聘请方舟子为该公司首席科学顾问。
2013年7月21日,“健康中国人网”正式启动上线,方舟子任总顾问。
2014年10月21日晚上8点开始,方舟子在各大门户网站(腾讯、新浪、网易、搜狐)的微博、博客和微信公众账号在一两小时内逐一被封。据说和此前方舟子质疑周小平《梦碎美利坚》一文有关。而早前不久,周小平以80后“网络作家”身份刚刚参加了中央文艺座谈会。
此后,周小平也被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媒体“冷冻冷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