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凯叔讲故事
凯叔讲故事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23
  • 关注人气:10,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儿爱美、爱打扮有错吗?家有女儿的必看

(2017-09-14 14:26:14)
标签:

杂谈

​一连好几天早上,孩子都要穿最喜欢公主裙去幼儿园。我劝说她每天穿这么隆重显得很奇怪,但是没有用,她必须要穿。


送去幼儿园时,由于她的穿着太过豪华版,在小朋友中,立刻引来注目礼,她很享受的样子。下午放学她乐滋滋地说,妈妈,今天有个小女孩跟她说了六次你的裙子好漂亮啊。


裙子洗了,干了又要穿,洗了,干了又要穿。好几天过去了,我总是不安,想到女儿每天如此鹤立鸡群,老师会怎么看家长,同学会怎么认为?该如何说服她,是要她遵从大流放弃自己的爱好,还是继续让她特立独行得偿所愿?

女儿爱美、爱打扮有错吗?家有女儿的必看

​我静下心来的时候,不知为什么脑中浮现小时候一幕,生日过后,我收到了亲朋好友们新连衣裙的礼物,每天早上,我在那里试啊试,纠结穿哪条……妈妈就在一旁叨念:


“你这么小就这么爱漂亮怎么得了”,

“你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看看”,

“爱漂亮的女孩都不认真学习,你看xx”,

“你随便穿一件就好,谁会注意你穿什么”,

“如果你一天换一套,我天天的时间就给你洗衣服了,你怎么尽给别人找麻烦”


听多了,好像我自己就有一种自动意识:很多次,每当我想要换穿自己漂亮衣服的时候,都要想想,是不是我给妈妈找了麻烦,让她多洗衣服?或者这样是不是好学生?成年后,我习惯性地不花时间打扮,也习惯性地即使想穿下一件衣服,也要推到后两天,到能换衣服的时候再换。我这种爱美的个性就被磨灭在了妈妈的唠叨里,每每看到那些又精致又美好的女人,总是有一种遗憾。


但是,虽然也希望自己美丽,在人群中,成为一个漂亮的焦点,我却难以耐受,好像凸显了自己,便是打扰了别人,这给了我一种无形的压力。而在外貌上被压抑的了自我,同样影响到了我和世界相处的方式。我最深的桎梏一直是不敢放手做自己,不敢赢得掌声……


所以现在,当女儿用让自己美丽,吸引外界关注,探索着自我和世界的关系,我本能地开始焦虑了。她的探索和自我欣赏,在我的眼中看来,饱含着我自己没有解决过的疑虑:“渴望成为焦点正确吗”,合适不是更好吗?

女儿爱美、爱打扮有错吗?家有女儿的必看

“爱打扮的女孩成绩都不好”

“女孩就是应该朴素才好看”

这种观点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固化在我心里的,我潜意识里和我妈妈一样认为的是:女孩子一味爱漂亮,危险的意味大于成长的快乐?在曾经全民审美缺乏的时代,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这种对美的偏见。


我闺蜜曾经谈到她去了美国的经历,她的女儿5岁,从小留着男孩一样的短发,远远看去,就和男孩子一样。到了美国之后,她发现,整个班里,甚至整个年级,她女儿的头发是最短的,衣着是最朴素的,很多美国小女孩打耳洞,留着齐腰长发,指甲涂得很美,和我们从潜意识中觉得女孩要朴素的想法不一样,她们看上去就是一个个惹人喜爱的小美女。她说,在美国妈妈的眼里,女孩爱打扮,其实是在寻求自我的确立,也是她们探索个体角色的方式。


与我们不同的是,在美国的校园中,最受欢迎的是那种会打扮、爱漂亮,同时在孩子们中间有主张、有影响力的女孩。


在他们的文化中,女孩的爱美不仅不是负面的东西,反而会成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加分项。3-5岁是孩子的性别敏感期,当我的孩子刚好处在这个启蒙时期,所以她格外喜欢颜色鲜艳,漂亮和女性化的东西,因为她正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外表的鼓励而获得一种“性别”的概念。


孩子需要到了6岁才会建立起稳定的性别概念,所以这个时期女孩爱美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而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女孩的爱美又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她们的性意识开始启蒙,女孩们感受到了异性目光的凝视,她们会从疏远异性而变成渴望接近。这个时候的爱美,也是自我性别意识开始成熟的表现,因为害怕孩子步入歧途而单纯地阻拦了这个过程,对于她们的自我发展是一种遗憾。


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适当地引导可能比单纯压抑这种需求更为理智。

女儿爱美、爱打扮有错吗?家有女儿的必看

​每当父母想要出手干预孩子的时候,真是要带着一种“小心”,小心自己是不是带着生活经历,过分解读了一些孩子的某些探索和自然反应!否则孩子本来只是天然喜欢美好的东西,你一味出手干预的时候,很有可能反而是在孩子身上无端添加出你的担忧事实。


出手干预的时候,有很多情况是我们自己对焦虑的无法耐受。曾有妈妈在我们后台留言,说自己和老公都是话比较少的,他们就希望孩子能活泼外向一点。如今,孩子太老实,内向,担心长大后没有竞争力。一问什么事,才发现其实,孩子才两岁,只不过别人抢玩具的时候,有点目瞪口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看到这个我只想和这位妈妈说,我只好说离看出有没有人际交往能力还早呢,他这么小还并没什么物权概念,更不会沟通。


其实,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一般家长的主观焦虑大于现实的情景,比如当女儿盛装出现在生活场景中,我感受到的“不合适”大于实际,正是出自我对自己的担心。现实是,老师告诉我孩子可能到了颜色敏感期,小朋友也都觉得她很可爱,想跟她一起玩公主游戏,她自己也心情棒棒哒,并且过了几天,她也就厌倦了,要求换一套衣服。


如果你慢一点说你的担心,把探索、体验的自由留给孩子自己,只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提示。可能,他自己选择过的,才是所得,而经你塑造的,没准都带着你自己的遗憾。


育儿就是育己。往往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促成的是对自己的反省和更新。


生完孩子之后,我对很多事情有了一些新的体悟。虽然因为孩子,我要辛苦把屎把尿,我的职业受阻……但是带孩子的过程中,却也有些微妙的“获得”。


这些“获得”不易言说,而且因人而异,父母们在对一个小生命亲密负责的过程中,在彼此矛盾的冲撞中,不断反刍着自己既定的价值观,不断地重获新知。

女儿爱美、爱打扮有错吗?家有女儿的必看

我想,真正有爱的父母,一定能在这段育儿的旅程中,找到扩展自己的认知的契机,感觉到与生命相感相知的美丽。

作者:蘑菇姑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媒体人,婚恋、家庭、亲子关系专栏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