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总“谈条件”有点烦,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机

(2017-07-10 11:40:37)
标签:

杂谈

作者 |  沐儿


1


跟一个在比利时居住的朋友聊天。

她说她国内的侄子想来她这儿过暑假,

主动提出可以帮她带妹妹、打扫游泳池。


朋友自然满口答应,

可是她哥哥也就是孩子的父亲,

却给孩子提出了条件:

期末考试年级第一就去,

没考到第一就免谈。


孩子吭哧吭哧地学,

结果前几天成绩出来,

年级第二。


朋友说,侄子这几天十分郁闷,

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


我忽然心疼起这个完全不相识的孩子来。

愿不愿意让孩子去国外度假、

能不能安排妥当、经济条件允不允许,

这些应该是决定孩子能不能来的因素,

为什么孩子想做大人也愿意他去做的事,

最后要由成绩来决定做不做呢?


大人在跟孩子谈某件事情的时候,

总是附加许多条件,这样真的不可取。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学着跟大人提条件。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icTHgJfIyBVTmdwm3QnN3mMF8UNllCPs42VaeUtE6nvjOFNicib3nBltyhDDy2KvcjhqzWicfbpJoBe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2


我也曾走过弯路。

大概在儿子三四岁的时候,

某天突然惊觉,小家伙经常跟大人讨价还价:


“我好好吃饭,吃完妈妈带我去坐木马好不好?”

“我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妈妈可以带我去玩碰碰车吗?”


或者,他想要大个的玩具,我不同意,他就会“曲线救国”:

“那给我买这个小的吧,这个小的便宜。”

说的时候,还一脸萌宠的表情,

让你不忍心拒绝。


一开始我虽然有些担心,却没有上纲上线。

直到有一天,我让他帮我去房间里拿个东西,

他竟然说:

“那你明天给我买一袋小熊糖,要不然我不帮你拿。”


我当时火大,但冷静下来想一想,

孩子变得跟人精似的,懂得伺机提条件,

其实都是我们大人无意识中帮他养成的。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icTHgJfIyBVTmdwm3QnN3mM3AVOHPuRWEFClhFia7lkTROPGyQj9Uwib6PdqicRlQAfyTTqR2alIs7C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儿子刚刚去上幼儿园的时候,

没有安全感,常常哭闹。

我经常哄他说,乖乖地跟小朋友玩,

妈妈一下班就来接你,然后带你去买冰淇淋。


儿子不好好吃饭,我怕菜凉了:

“赶紧吃饭,吃完饭就可以看动画片喽。”


有时候看他晚上不肯睡觉,

就以给他买玩具,带他去嘉年华为条件,

哄骗他快点闭眼。


久而久之,

儿子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大人做的。


他好好吃饭,乖乖睡觉,

在幼儿园表现优秀,都应该得到奖励。


这种想法一旦固化,

孩子很自然地就会跟大人提条件。

一旦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就会委屈、生气,觉得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icTHgJfIyBVTmdwm3QnN3mMhrRgicblVmFly4PX5gu2DWwTrgfKFiau8gQ727MicIgWICX9n1j5RvvF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3


从那天以后,

我决定要有意识地来纠正儿子的这种认识。

水涨船高,孩子小的时候,

他提的条件可能略显幼稚可爱,

但随着年龄增长,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只怕会让我们无法驾驭。


虽然我是教育学出身,

但理论和实践,还是有距离的。

有了孩子,我首先是一位妈妈,爱子心切。

那些所谓的教育方法,

在护犊心理面前,通通忘到了脑后。

一定要等到问题出现,才猛然惊醒。


我先跟孩子爸爸达成协议:

从现在起,对于孩子提出的条件,坚决不妥协。

我们自己,也不要再给孩子“画大饼”。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icTHgJfIyBVTmdwm3QnN3mMdAN6mWnXEicmjPF5Bx5fRLkhcjnTEGjT50ibyG8SfgHG8g7QtQr4IcM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接下来,我首先遇到挑战。


儿子看完一集动画片,要求再看一集。

我还没说话,他生怕我不同意:

“妈妈,我再看一集,明天去奶奶家,我自己走。”

他说完,眨巴着眼睛,恳求地看着我。

我抱过他,看着他的眼睛:

“不行。说好的一天只能看一集。

妈妈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

但是看电视特别伤眼睛。

你想很小就戴上眼镜吗?

明天去奶奶家,你本来就应该自己走的。”


给孩子定规则的时候,

一定要强调这么做的原因,

否则,孩子不明就里,更不会配合。


看我坚决不同意,他挣脱我的怀抱,

咬着嘴唇不再理我。

看来,他觉得让我抱,

也是给我的一种“福利”,

既然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那我就不能抱着他。


我没有理他,

任凭他一个人蹲在旁边生闷气。

孩子有不良情绪的时候,

给他点时间消化消化,是必须的。


他看在我这儿没有任何可以实现的蛛丝马迹,

就跑到爸爸身边磨蹭。

孩子爸爸果断跟我站在统一战线:

“不行。休息休息眼睛,一会儿要睡觉了。”


儿子揉着眼睛哭起来。

我跟他爸交换了一下眼色,

都忙着自己手里的事,不去管他。


哭了一会儿,眼看杀手锏也没用,

他只好悻悻地去一边玩他的玩具去了。


诸如此类的纠正持续了好久。

现在,儿子已经拎得清,

桥归桥、路归路,不再提交换条件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icTHgJfIyBVTmdwm3QnN3mMN0fFRciad3jicVq74R9cFd38Oj6XRJ97Uy4HMj0O6TPvDIST4TktyTK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4


小孩子古灵精怪,聪明得很。

他们常常“利用”大人对他的疼爱,

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一旦他们的计谋得逞,

他们提的条件就会越来越高。


朋友家的女儿小丫,五岁的时候,就深谙其道。


每次去游乐园玩,她总是不愿回家。

一开始,她妈妈许她一袋小熊糖,

她就美滋滋地跟着屁股后面回来了。

可后来,升级到两袋小熊糖、小熊糖外加看电视。


小学以后,小丫成绩好,

朋友为了鼓励她,经常许她以“实际利益”:

“你如果能考100分,我就奖励你10块钱。班级第一奖励20,年级第一奖励50。”

给家里倒个垃圾,2块钱;洗个碗;3块钱。

一切都明码标价。


朋友觉得,这点钱自己出得起,

孩子也能用这个钱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后来,朋友后悔了。

小丫上了初中,

只要考了好成绩,就狮子大张口。

拒绝吧,孩子正值叛逆期,马上就不好好学习;

接受吧,朋友觉得是一种侮辱,

仿佛女儿做的一切,都需要她用金钱去回报。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icTHgJfIyBVTmdwm3QnN3mMmfR7YQ4fC35fZUCa0c3QrtdQg08cDHZpvibjOJjFc9ZH1CBglqfK2N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5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

给予孩子爱的同时,给他提出条件,

孩子容易抛弃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

从而只接受被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

这样做的另一个坏处就是,

孩子会从我们这儿得到暗示:

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所以,我们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就事论事。


好好吃饭,否则就要挨饿;

吃饭是为了不受饥饿之苦,吃饱了自然不会有奖励;

按时睡觉,才能长身体,第二天才有好精神和好心情;

妈妈有空可以给你讲故事,没空就得自己睡;

去游乐场,就要按时回家。否则,下次就没有出来玩的机会了;

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成绩好,我们为你骄傲,

或许偶尔可以满足你一个小愿望,

但一定不能成为给你物质奖励的原因。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icTHgJfIyBVTmdwm3QnN3mMicCcHV1SicCVMicySbRHicHa5TrXkEvDMkCgn8LzMN8QubbonWCxYNRyg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

他们表现出来的,是父母行为的折射。

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首先得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问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今天开始,我们尽量做到,

别再对给孩子的爱附件任何条件。


如果发现孩子开始提条件,

要果断拒绝,切不可拖泥带水。

偶尔给予物质奖励是可以的,

但一定要和眼前的事情分开。



作者:沐儿,旅居欧洲的汉语教师,喜欢瑜伽与徒步,专栏作者,著有《世间唯有我的达西先生》。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