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吗?

(2017-06-27 10:47:20)
标签:

杂谈

  凯叔说

kaishushuo

先表明我的观点,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的这种教育方法,是不合适且没有必要的。

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感受到爱,一方面又害怕把孩子宠坏,于是就有了“慈母严父”这种教育模式。

短期来看,效果显著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教育方式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衍生出很多不好的后果。

再说了,又有谁真正愿意去扮演这个令孩子厌恶的“黑脸”呢?

作者 | 豆豆的小后妈  


http://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hrxQU1opLkENnCB9ArIxUweZ5qLC92t5Ktia5EMNiauClI5FOFibb6oev2aaFvRmwPYCaFG5HibWswibA/0?tp=webp&wxfrom=5&wx_lazy=1


这些话,你是否也曾经对孩子说过?

“快写作业去,不然你妈回来又要训你了!”

“你就淘气吧!一会让你爸揍你!”

“乖乖听话,你看妈妈要生气了!”

“别折腾了,你爸可没我这么好说话,小心他打你屁股了!”


在我们的家庭模式中,

好像“严父慈母”和“虎妈猫爸”是最典型的两种。


我们习惯了家中“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

连哄带吓的让孩子“听话”和“懂事”,

而这样的方式,也似乎确实行之有效,

孩子确实更容易“受约束”和“易管教”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8EW3ibbcvI5XkibEOQvLTjm999GuQVtOAcZsvXOO4HyEpqJtq6LJeeE7sFY1lnJJZ3eShb9S1eKt0A/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一次和几位家长聊天的过程中,

昊昊妈略带骄傲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她说:“在我们家,昊昊最听我的话,他爸说三四遍孩子都不听,我一瞪眼,孩子立马就老实了。”


另外几位妈妈立马取经:“你怎么做到的啊,我们家孩子最近特别不听话,快教我们几招。”


昊昊妈说:“也没什么特别的招,可能就是从小我管他比较严,所以他比较怕我吧!”


“孩子知道怕就好,”另一位妈妈认同道,“我说话孩子就不听,他就怕他爸,他爸说什么都好使。”


“是啊,家里得有个孩子怕的人,”另外几位家长也赞同这种观点,“现在的孩子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要是家里没个他害怕的人,更没法管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8EW3ibbcvI5XkibEOQvLTjm9voVhaXibnFfRPicfuNbrOWcrARJSIcXwmoGgSE3YVqImc4mRIQMr56tg/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没有加入讨论,但是我心里却产生了疑问:

家里一定要有个孩子害怕的人吗?


我的爸爸妈妈,是典型的“严父严母”,

在他们的严格管教下,

我在亲戚朋友中是出了名的“懂事听话”的孩子。


这种“懂事听话”,

确实为我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更多的,是痛苦。


在工作中,

我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反对意见,

后来演变为见到领导便低头绕路走,

头脑风暴会上不敢说出自己的创意,

而这种表现,在如今的职场,简直是硬伤。


在家庭中,

我不敢对家中强势的“孩子爷爷”说出不同的育儿意见,

虽然看到老人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也只敢在心中腹诽。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8EW3ibbcvI5XkibEOQvLTjm9lgnyD4qTqVhEOWWq77agw0p7zxMpCJG6WWKkwQOk9iboRB0Nk8ALVc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hrxQU1opLkENnCB9ArIxUweZ5qLC92t5Ktia5EMNiauClI5FOFibb6oev2aaFvRmwPYCaFG5HibWswibA/0?tp=webp&wxfrom=5&wx_lazy=1


很多年前看美剧《实习医生格蕾》,

第一次接触到一个词叫“权威恐惧症”,

症状就是对具有管理权力和批评权力的人产生恐惧,

例如领导和长辈。


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权威恐惧症”产生的原因,

是年幼时父母太严厉,

使子女对权威产生恐惧感,

长大后将这种恐惧,

迁移到具有权威的领导和长辈身上,从

而形成一种对权威采取回避的应对策略。


我吃多了“权威恐惧”的苦,

因此一点也不希望我的孩子也变成这样。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保护者和引路人,

而不是依靠成人的权威“以大欺小”、“强迫服从”,

将“懂事听话”作为孩子教育的目标。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8EW3ibbcvI5XkibEOQvLTjm9BE2GOx9kFHN7qbia5wab0EXUxjGgibM6buibzVRDBxW8ea316jzUFPpV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豆豆有一次,数学考了33分。


看到试卷那一刻,

什么育儿理念、教育观点,

统统被我抛在了脑后,

脱口而出的只有一句话:


“你怎么考成这样?!”


本来就藏着掖着不敢将试卷拿出来的孩子,

眼泪“唰”就下来了。


看到孩子的眼泪,我冷静下来,

赶忙将他抱在怀里,拍拍他的后背。


“妈妈说话态度不好,我向你道歉。”


“这次没考好,肯定有很多原因,妈妈和你一起找到原因,我们下次再努力好不好?”


孩子点点头:“妈妈我有好几题不懂,你给我讲讲吧!”


没有哪个父母是“圣人”,

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事,

但我们需要时刻警惕,

不要让孩子因为我们的“情绪失控”,

就对我们产生“恐惧”,

更不能为了让孩子“听话”,

就将这种“恐惧”当成了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


孩子天然就对大人会有恐惧感,

就连我们大人,如果看到长辈或领导,

板着脸瞪眼,或严厉批评,

也一样会心生恐惧。


但让孩子害怕,从而让他们顺从,

并不会让孩子尊敬你,反而会让他们心生怨恨,

在他有能力反抗的时候(例如青春期),

出现顶嘴、叛逆等行为。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8EW3ibbcvI5XkibEOQvLTjm9UVVxFzoMHp9d9RySUuPnicGROXMroUnXbtzIyBuicE8fg3vX8K4yskO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hrxQU1opLkENnCB9ArIxUweZ5qLC92t5Ktia5EMNiauClI5FOFibb6oev2aaFvRmwPYCaFG5HibWswibA/0?tp=webp&wxfrom=5&wx_lazy=1


父母的权威,

不能通过“立规矩”“惩罚”“训斥”等方式建立,

通过这些方式得到的“顺从听话”,

也无法获得孩子真正的信服。


真正的“权威”,

一定是建立在父母、孩子双方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的。


孩子不害怕父母,

但因为信赖父母的爱,钦佩父母的学识能力,

在遇到困难时能获得父母的帮助,

所以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哪怕一时无法理解也不会第一时间反抗。


这样获得的“顺从”,

才是既保护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又完成了引导教育孩子的任务,

防止孩子走上歪路。


既要建立权威,

又要不让孩子害怕自己,

这听起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我们都难免会摆出过来人的面孔,

说一句“你听我的就对了!”


也难免会不自觉地对着不听话的“熊孩子”大声训斥,

制止他错误的行为。


但教育孩子的过程,

不就是我们不断与本能做斗争的过程吗?


所以,

在你再一次忍不住想要“发飙”的时候,

不妨试试以下几步。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8EW3ibbcvI5XkibEOQvLTjm9aPHT7ln8iakMYPiaozyzE9VDv5oWOJLMpJ8SzFJM3BiabKkSt9bUtCPs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1冷静下来


在愤怒的时候,

说出的话总是容易伤人的,

因此第一步,我们要先冷静下来。


数颜色法是我最近在使用的,

比较有效的冷静下来的方法,

推荐给大家。


当你感觉要控制不住情绪,

斥责的话就快要脱口而出的时候,

环顾周围的环境,同时在心里自言自语:


“那是一面白色的墙,那是一张深棕色的桌子,那是一把红色的椅子;那是一个绿色封皮的书⋯⋯”一直数十多个颜色,大约数三十秒左右。


这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提出的方法,

原理是一个人在发怒时,

注意力就转移到了内心的感觉上,

理智性思考能力就会减少,

通过数颜色,强迫自己恢复灵敏的视觉功能,

使大脑恢复理性思考。


因此,当你数完颜色时,

就会生理上变得冷静下来,

这时再想想,你该怎么应付眼前的情况?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8EW3ibbcvI5XkibEOQvLTjm9lTaXalF73ugOxAH0zx6QdicUowVPI27msmcFLeibICRM9zEWEMbuoT6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2确定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我们通常会模糊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将孩子一时的听话和服从,

当成了“任务完成”。


但实际上,

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孩子懂道理,

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因此我们可以经常在心里暗示自己

“让孩子害怕于事无补,训斥只能事与愿违”。


然后每次在想要训斥孩子时,

改为将孩子带到一旁,

给他必要的安抚,让他能听进你说的话,

再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帮助他停止和改正。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Q4icLkjZVI8EW3ibbcvI5XkibEOQvLTjm9XIRI5cONVXqozWp2MJUccmwdmR6SbicdGOiaiaVUEHOBwNRDx6IDMTaa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3接受失败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第一次通常会很耐心,

但当孩子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时,

我们的小宇宙就忍不住会爆发。


我分析,

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不自觉地高估了孩子的自控力。


这时候,

我建议大家从内心接受“教育是一个不厌其烦的过程”,

首先不能给孩子贴上“屡教不改”的标签。


很多时候,

孩子可能只是因为“玩疯了”或是太兴奋,

并不是将我们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稍微提醒,孩子就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从而自觉改正。


教育孩子,

从来没有哪一种理念或方法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个性,

不能完全套用任何一种经验,

但我相信,家人,尤其是爸爸妈妈,

应该是孩子最信赖的人。


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应该让孩子“害怕”。


凯叔问



对于“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的教育方式,你怎么看?


作者:豆豆的小后妈,嫁给大叔的90后,凭空掉下一个8岁的帅儿子。教育孩子这条路漫漫其修远兮,和凯叔一起上下而求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