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这么好的季节,闷在家里多可惜。那么,这个春天,你打算带着孩子怎么玩耍嘞?又有什么难忘的关于“春天”的记忆呢?
也许,听这段音频时,你们正在去踏青的路上……
欢迎在文末留言,我们一起聊聊“春天”里的故事呗。
作者 | 当米妈
后天春分,春天到了最好看的时候了。
当妈之前,对季节啊、节气啊什么的,从不曾特别留心,冻不着热不着吃得好睡得香,就万事大吉。
当妈之后,不一样了。
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功课一一做起来,计划也早早做起来。一方面是不想被家里那两个“十万个为什么”问倒;更重要的是,想领着她们,让她们亲自去找一找四季交叠的痕迹,亲自去印证书上、手机上、电脑上、大人口中描述给她们的那些景象。毕竟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己看到的,才会牢牢记在心里,也才会练就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一颗能“感受美”的心。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童年恰恰缺了这一课。
然后就是啊,
我这个当妈的真心觉得自己好赚啊!
明明是为了教她俩,可自己的眼睛好像也睁大了,好奇心开始泛滥,好些曾经熟视无睹的东西,也开始看在眼里了。后果就是,觉得自己要补的课真的好多啊😓。
比如前两天晚上,在等车的空档,我和当姐仰着脖儿数了半天北斗七星。丢脸的是,愣是没凑齐,当姐说:“妈妈,不怪你,有两颗就是很暗,我告诉你啊,它们在那儿……”😂😂😂
后天就是春分了,你那里是不是也已经可以看到一树一树的花开了?
俩娃昨天通知我,她们已经为周末排下了满满的日程——放风筝、捞蝌蚪、野餐……
好吧,我领旨了。
ps:俩闺女指着我说:“妈妈,春风十里,不如你。”矮油,嘴儿真甜!😍
共读贴士:
古诗词中,以“春天”为题的无数,这三首只是万分之一,却算得上是最脍炙人口的了。
三首都写“春”,却各有风貌。《春晓》是“听”见了春天,《村居》是“看”见了春天,《题都城南庄》则是“想”起了春天。春天不同的表情,其实是诗人不同的心境。
而冯唐这首《春》,一句“春风十里,不如你”,简直是浪漫到底啊。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或几个美得堪比春风的人吧?
这三古一今《春·四首》,字义简洁,画面感满满,朗朗上口,也推荐给你和孩子共读。更重要的是,诗里的景象,都在我们的生活里呢。绿了的树,长了的草,开了的花,暖了的风,都在替我们给孩子们“讲解”。
所以,带着娃们去观察生活、拥抱春天吧,他们会触景生情,“无师自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