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内容主要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报”
由微信公众号“爸爸真棒”进行二次编辑整理
漫画为“爸爸真棒”原创,谢绝盗用
ID:babazhenbang
转载已获授权)
还记得电影《亲爱的》上映后,几乎每个人都是哭着离开电影院。失去孩子的父母的痛苦,每个人几乎都是感同身受。而越是寒假和过年,越是要当心,孩子解放了,但安全的弦不能放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父母一定要当心的、容易发生孩子被拐和走失的场所,和人贩子的惯用伎俩,赶紧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过一个快乐平安的年。
临近春节,孩子也放假了,也许你会带着孩子回老家,也许你会带孩子出去玩,出现在人流量极大的车站、超市、集市,那么请看好孩子,教好孩子,出门注意安全。
儿童被拐的7大高发场所
孩子被拐的地点多数都发生在人群密集、人流量大的地方,但是世事无绝对,没有一个场所是绝对安全的。这就需要家长们提高警惕,做到随时随地知道孩子在哪,为孩子的安全多添加一层防护。
上面的视频是CCTV的某新闻节目中,“人贩子是怎样从家长身边抱走孩子的”,看得人真是触目惊心啊。
下面是我们盘点儿童被拐的七大高发场所,希望家长们能够提高意识,做好防范措施。
1家门口
家门口是每个家庭都很熟悉的环境,家长们也因此疏于防范,导致家门口是孩子丢失概率最高的地方。
插段小视屏,是美国的一个“孩子会让陌生人进门么?”的测试,结果是全中!
小孩子多动爱闹,家长们经常会选择带着孩子在公园里散步游玩,虽然地形开阔,但是由于人多嘴杂,比较吵闹,公园也会成为人贩子最佳的犯罪地点。
3超市或商场
超市或商场人流量大,并且隔断较多,柜台和柜台的陈设相差不大,孩子一转眼就容易不见。
4火车站
一般车站都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尤其是每到节假日,旅客出行数量猛增,人群拥挤,并且各色人等混杂其中,孩子丢失也不易寻找。
5动物园和游乐场
游乐场和动物园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此类地方有众多儿童聚集,并且一般来此玩的孩子都有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好奇心较强,更容易给人贩子创造机会。
6医院
同样,医院也是人流混杂的公共场所,许多有小孩的家庭平日里免不了感冒发烧要去医院。况且每个医院每天都有许多新生婴儿出生,犯罪分子为了谋取不法利益在医院偷孩子卖,让许多平时小心谨慎的家长防不胜防。
7车里和路上
当父母与孩子产生一段距离后,人贩子会突然将孩子夺走进入汽车或人群中,有时独自在车里的孩子容易受到人贩子诱拐。
阳光下的罪恶总是让人毛骨悚然!面对这些事件,所有家长不得不反思: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抵制拐骗呢?
人贩子常用四大伎俩,不得不防
除了家长细心看管外,提高孩子自身的防骗意识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防骗意识呢?就是要让孩子知道骗子常用的招数。
1假冒熟人诱惑法
人贩子能叫出孩子的名字。然后可能会和孩子说,自己是受了孩子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家人的委托,来带孩子回家或者去别的什么地方的。利用“权威诱惑”,骗取孩子的信任感而诱骗孩子。
我们再看一段视频,视频是某个电视节目中,演员利用家长在社交网络上透露的信息,冒充家长的熟人,诱拐孩子。看着节目中,孩子就这样被陌生人领走,可见我们在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隐患。
2给予礼物利诱法
“小朋友,我有一个礼物给你。你想知道是什么吗?快和我到前面车里去看看吧。”这类方法主要是用物质利诱,同时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最终实施拐骗孩子的目的。
小实验
2015年6月《齐鲁晚报》的记者在一家幼儿园的配合下,假扮人贩子,通过零食、一起玩耍等手段诱惑他们,结果21个孩子竟有20个中招。
3帮忙带路法
骗子往往会利用孩子单纯、善良、乐于助人的心态,引诱孩子。比如骗子会说“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地方的路怎么走吗?”如果孩子说,知道,就在哪里哪里呀。骗子就会顺势说,“反正也不远,你能不能带我去啊。”
4假扮身份法
人贩子在医院扮成护士或医生,说带孩子检查身体,抱起后迅速离开医院。也会扮成查电表的,瞅准大人不在家让孩子开门,还骗孩子说,“你不给开今天晚上你们家就没电了。”小朋友一听,吓坏了,把门一开,孩子被掠走了。
我们再看一段视频,视频是某个电视节目中,演员利用家长在社交网络上透露的信息,冒充家长的熟人,诱拐孩子。看着节目中,孩子就这样被陌生人领走,可见我们在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隐患。
防拐招数,亲子共学
防止被拐,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承担起安全守护的指责,在危险区域减少停留。同时,也要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而“安全意识来自习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给出最明确具体的信息,并以游戏、演练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1演练场景学习防骗常识
-
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大道理,孩子可能记不住或理解不了。父母教育孩子时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演示各种情况,再帮助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孩子完全掌握这些安全技能。
可以寻找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排练,让孩子熟悉和使用自己所学的保护自己安全的技能。如果父母觉得孩子使用了正确的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一定要当场鼓励和表扬孩子。比如外出时,可以指着停在路边的车子,问孩子“如果有人让你上车去拿你喜欢的IPAD给你玩,你去不去?”等实地演习来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
父母还可以找一些防拐骗的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性,让其记住一些防拐骗常识,对遇到突发状况时会有帮助。
2教孩子防范陌生人
作为家长,不要再跟孩子强调“陌生人”的概念,小朋友无法真正区分“陌生人”与“熟人”。在孩子眼中,见过面或者交流过就算不得陌生人了,比如快递员、送报员、网友。甚至一个路人,如果给孩子东西,陪他玩两个小时,也会被视作熟人。
但危险也往往蕴含其中。尤其是身边的所谓的“熟人”更是各种拐骗和伤害儿童案件的犯罪分子。所有,要告诉孩子,“陌生人”要礼貌友好,但必须遵守以下的准则。
-
建立安全名单——告诉孩子安全名单上的“自己人”可以完全信赖,是“熟人”,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对安全名单以外的人,都是“陌生人”,不能跟安全名单外的任何人走。
-
保持安全距离:和“陌生人”保持80cm的安全距离,即两个胳膊相加的长度,不能让“陌生人”触摸或过于靠近。
-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交给陌生人看管;不要在社交网络上随意透露孩子的个人信息;家长不要让孩子的名字出现在衣服外边,午餐盒或背包等地方,防止拐卖者见到孩子后一下子叫出孩子的名字。
-
拐骗者往往都是利用一些小诱惑来吸引孩子,达到拐骗的目的,所以父母要特别教育孩子,拒绝接受陌生人的物品,学会抵抗诱惑。
3学会必要的自救常识
-
给孩子佩戴有家庭信息的紧急联系卡,也可以让孩子随身佩戴哨子,遇危险求救。
-
注意孩子身上一些明显的体表特征,如黑痣、胎记、伤疤等。
-
如果孩子不足1岁,外出时请尽量用婴儿专用背带,将孩子挂在胸前。带孩子到公共场合,衣服颜色尽量不选择大红色,据统计,红色更易刺激犯意,成为罪犯目标。
-
告诉孩子一旦找不到爸妈,就站在原地不动,但不要坐下或蹲着,以免太隐蔽父母找不到。
-
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所住城市和小区名、家庭成员的名字,以及可以信赖的人的电话号码。教孩子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拨打110,以学会自救和求助。
-
设置家庭暗码:让选择一个难忘的暗码,如“喜羊羊”、“猪猪侠”只告知安全名单里的人。还可以创建一个书写的代码(如“111代表被人诱拐”或“123代表有可疑的人跟踪”),以便以使孩子在遇到麻烦时,和父母联系。在美国加州,曾有孩子用这种方法得到了父母和警察的解救。
-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辨认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让孩子了解可以寻求寻求帮助的人员。例如,警察,保安等。比如去游乐园,父母首先可以指出穿着制服的游乐园员工的。还告诉孩子,如果迷路了,可以找他们帮助孩子寻找父母。也可以和孩子约定游乐场中一个有明确标识的地点:比如“过山车”的入口,游乐园问讯处等一目了然的地方,“以防万一”。
-
相信直觉:有时候,孩子的“恐惧因素”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但如果父母没有教育孩子学会相信他们自己的直觉处理事情,所以孩子往往不会使用。所有,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他们觉得自己面临危险,可以使用自己的恐惧本能立即离开。不管在何种情况下,父母一定会支持他!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自己的来去行踪,要明白交代。一般来说,家长会要求孩子“出去玩、去哪玩,和谁玩,必须告诉家人”,为了帮助孩子习惯养成,家长出门前也要向孩子汇报,尽量不要突然消失或玩失踪。
注:资料整理来自人民网《人贩子的自白:用这几招,孩子乖乖跟我走(家长必读)》、搜狐教育《春节防拐“最强贴”就在这里了!每个家长必须知道!》、中国网《警惕可恨人贩子盘点儿童被拐的7大高发场所》等。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