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汉一名出生刚满1个月的男宝宝因捂热综合征夭折了。衣服穿得多也会出事?是的,这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个例,之前在厦门、襄阳等地也都陆续发生过同样的事。所以爸妈们请记住,也要告诉老人,不要捂不要捂千万不要捂。
孩子其实特别怕捂
大人惯有的思维就是气温降低,孩子容易着凉。武汉的这个小宝宝就是家里人担心他冷,一件一件给他加衣服,连睡觉都让他穿着厚厚的毛衣。结果孩子就出现了咳嗽、流鼻涕的症状。
再然后,孩子的爸妈担心孩子独自睡小床冷,把宝宝抱到大床睡在他们中间,结果宝宝哭闹不止、满身大汗。努力安抚后,孩子终于睡过去了,但是第二天宝宝就发高烧了,精神非常萎靡。
更要命的是,爷爷奶奶想着孩子发烧,又给裹上了厚厚的几层衣服,到了晚上孩子呼吸微弱,怎么叫都叫不醒了。再送去武汉市儿童医院,就已经抢救不回来了……
孩子小,呼吸、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发育健全,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捂热时间过长,是很容易诱发“捂热综合征”,会导致宝宝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
捂会引发感冒、湿疹、便秘、夜里频醒
不仅是捂热综合征,其实大多数孩子在冬天会感冒也都是因为穿得偏多引起的。
同样的,穿太多,也会引发很多皮肤病。“穿那么多?你先给孩子脱掉一件衣服,我再具体跟你说具体怎么治。”这是我的皮肤科医生朋友跟前来看宝宝湿疹的爸妈们说的最多一句话。穿得多也会让宝宝的湿疹更厉害。
另外,穿多了也容易导致宝宝大便干燥。
很多麻麻都碰到过孩子夜里频繁醒来,特别躁动,这个时候也要留意一下他是不是穿得有点多了。儿子之前都是一个人睡,有一次去外地,睡在我们俩中间,他总是翻来翻去睡不着。开灯一看,才发现小脸红扑扑的,一摸脖子全是汗,赶忙减了衣服,他立马就睡着了。

怎么来确定宝宝穿够了没
最靠谱也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摸摸孩子的颈部,如果是温热的,皮肤又是滑溜溜的,那就正好。如果有点汗或者皮肤有点黏,那就是穿多了。
但脖子温热,手脚却有点凉要紧不?不要紧。因为小宝宝的心脏小,收缩一次,所谓心脏泵出的血达到四肢末梢的相对少,所以在正常的情况下,孩子的四肢特别是手脚是有点偏凉的。这在冬天会更加突出。
具体要怎么穿衣才合适
请记住,天冷穿衣服,并不是越厚越好,穿衣服要讲究“层”数。厚衣服透气性差,捂得容易出汗,出了汗以后,又很难及时脱换。所以千万不要给孩子穿保暖内衣。
多穿几层稍薄的衣服,保暖效果会更好。层数多,层间的空气流通相对较好,即使出汗也容易干。而且层数多,脱换也方便,无论室内、室外总能保持身体温度的相对稳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洋葱式穿衣法,层层叠加。
一般法则:三个月以下的宝宝要穿得比大人多一层,三个月以上就要比大人少一层了。
具体怎么穿呢,给大家一点实操的穿衣建议。
在家:纯棉内衣 保暖背心 羊毛衫
南方的冬天比较阴冷,室内温度基本在15度左右,一件打底的棉毛内衣加件保暖背心,外套一件开襟式或套头式毛衣,让宝宝活动自如又不失温度。保暖背心绝对是冬天宝宝必备单品,保护背部、腹部、肩部这些易受冷部位,内穿的外穿的都必需备上几件。如果家里有暖气,那就太幸福了,你尽管做减法好了。

▲贴身穿的纯棉内衣务必纯棉、单层,不要选择夹棉的保暖内衣。夹棉的填充物都为人造纤维,不利于吸汗排汗。六个月之前宝宝适合连体衣,六个月之后宝宝穿分体式内衣更为方便。

▲内穿式棉背心穿在贴身内衣和毛衣之间。

▲冬季适合穿略厚实些的线衫或羊毛衫。1岁半之前适合低圆领带肩扣的款式,不宜高领。
外出:基于在家的穿衣方案,外出只需加件棉外套。
出门棉外套视室外温度决定厚薄,需要起保温和挡风效果。
5度之下如果非要出门,需要一件厚厚的带帽的羽绒服;5-10度可以选一件普通厚度的棉服;10-15度则一件抓绒服足亦,或者纯棉内衣
厚羊毛衫 外穿棉背心。

▲厚厚的羽绒服得备着,特别冷的日子穿。

▲抓绒服、呢外套,留给不那么冷的冬日卖萌。
前面说过背心是良心佳品,内穿式和外穿式都值得备上几件。外穿棉背心可以体现出层次感,搭上围巾、帽子,不要太潮哟。

睡觉的时候怎么穿
睡袋肯定是宝宝睡觉时最佳选择。睡袋比被子安全,不容易遮住宝宝口鼻;也不容易被踢走,宝宝大人都睡得安稳。
天气刚刚转凉的时候,我比较推荐纱布睡眠。这个天气如果家里开暖气,可以选择不那么厚的秋冬季纯棉睡袋;但家里如果不用暖气,那么可能需要给宝宝换上厚一点的被子睡袋。

有麻麻会问,分腿或者不分腿怎么选择,这个得根据自家宝宝的情况来定。一般来说,会站之前,可以选择不分腿的,换尿布也方便。如果会站了,选分腿的可能对宝宝来说更适合,但我们家儿子现在用的依旧是不分腿的。
那睡袋里面要不要穿内衣来着呢?我的观点是都可以。具体依照宝宝的个体情况来定:如果宝宝喜欢光着身穿睡袋又够保暖那就没问题。但有些麻麻可能还是会觉得不安心,那就给宝宝穿一件,不要过热就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想知道行不行,摸摸宝宝的脖子感受一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