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成都行之六:成都的名人遗迹(下)

(2018-05-01 15:46:55)
标签:

游记

桂湖公园

新都桂湖位于成都市新都区,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始源于隋唐时期的亭驿园池,在唐代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原来叫卫湖,明朝的大学者杨升庵沿堤遍栽桂树,就改名为桂湖。

 

http://s5/mw690/0041DZc7zy7k7DNYi8I74&690

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牌匾和楹联

 

http://s12/mw690/0041DZc7zy7k7DOUUI3cb&690

进入大门,颇像人形的假山石

 

http://s12/mw690/0041DZc7zy7k7DPKTFx8b&690

 

桂湖有八景:(1)丛桂留人。是一座掩映于桂树丛中的亭子。(2)翠屏亭亭。翠屏是翠屏山,一座假山。亭亭是一座重檐的水上草亭。(3)杨柳楼台。(4)天然图画。一条连接几幢建筑的走廊。(5)交加伊人。一座八角双亭。(6)连理古藤。大门内侧两株500余年的紫藤。(7)古城问津。始建于隋朝修缮于明朝的新都古城墙。(8)荷塘月色。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桂湖荷塘。

 

http://s3/mw690/0041DZc7zy7k7DQHfnsb2&690

 

http://s1/bmiddle/0041DZc7zy7k7DRtGpi10&690

500余年历史的连理古藤

 

http://s14/bmiddle/0041DZc7zy7k7DSn82p3d&690

一处水榭。对面就是杨柳楼台

 

 

http://s7/mw690/0041DZc7zy7k7DTFOd0f6&690

桂湖八景之一:杨柳楼台

 

http://s14/mw690/0041DZc7zy7k7DUrMxD6d&690

 

http://s16/mw690/0041DZc7zy7k7DVltlJ7f&690

 

杨柳楼台是为了纪念杨升庵与其妻黄峨的动人爱情。

杨升庵一生四娶。第一任妻子王氏,婚后五年因病故,未留子嗣。第二任妻子黄峨,也未留下儿女,却留下了一段唯美动人的爱情佳话。杨升庵因求子心切,在流放云南期间先后娶过两妾周氏与曹氏,各为其生一子,然长子22岁时即病故。命运之不济,令人唏嘘。

传说升庵与黄峨婚后居住于桂湖之滨,经常在湖边漫步,赋诗填词,互相唱合,过着诗情画意般的生活。这年夏天,黄峨以榴树巧作比喻,即兴賦出《庭榴》诗,表达了她对这段姻缘的看法和对升庵的深情: 移来西域种原奇,第一缕英上苑姿。不到秋深丹结实,独于夏午艳垂枝。已嫌桃李开何早,略笑芙蓉发亦迟。万点落霞明照眼,彩衣服金正相宜。1520年,升庵偕黄峨还京,任翰林院修撰,并为嘉靖皇帝讲书。黄峨居家理事,成为升庵在事业上的贤内助。

为纪念升庵与黄峨的美满婚姻,现桂湖.公园内建有<</span>黄峨馆>,展示才女黄峨的身世和诗作,馆前对联为:桂蕊香浓迢迢雲水酬逋客;湖波话暖夜夜梦魂慰芳心。升庵与黄峨堪称诗人和才女的绝配,黄峨乃中国历史上杰出女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宋代李清照、朱淑真之后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坛才女,留下了不少诗词佳作。黄峨才德均堪称颂,人品高尚,实为历史上罕见。

 

http://s4/mw690/0041DZc7zy7k7DWBYAz23&690

桂湖八景之一:丛桂留人

 

http://s8/mw690/0041DZc7zy7k7DYhSlx27&690

 

http://s4/mw690/0041DZc7zy7k7DZh71h93&690

桂湖八景之一:翠屏亭亭

 

http://s1/mw690/0041DZc7zy7k7E3lSSs50&690

 

http://s5/mw690/0041DZc7zy7k7E2jYkQ44&690

桂湖八景之一:交加伊人

 

http://s10/bmiddle/0041DZc7zy7k7E4yZUB99&690

桂湖八景之一:古城问津

 

http://s7/bmiddle/0041DZc7zy7k7E5Z22Gd6&690

龙的雕塑,应该是古代兴修水利的纪念物

 

http://s8/mw690/0041DZc7zy7k7E75mAL47&690

湖中的印度王莲

 

http://s7/mw690/0041DZc7zy7k7E84CnI76&690

桂湖公园外的新都街景

 

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当年在川大读书时,我曾多次来到杜甫草堂,对这位先贤怀有深深的敬意。此次故地重游,又有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同学黄兄陪同,自是别有一番情趣。

 

http://s3/mw690/0041DZc7zy7k7E9h8k2c2&690

杜甫草堂的一个门口。匾牌上是郭沫若先生的墨迹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说起杜甫草堂,我们都会想起杜甫的著名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尤其是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令无数读者动容。

 

http://s2/mw690/0041DZc7zy7k7Ean1Yt51&690

杜甫草堂内小桥流水,林木繁盛

 

http://s6/mw690/0041DZc7zy7k7Eb2yd715&690

 

http://s7/bmiddle/0041DZc7zy7k7EbZjNAd6&690

杜甫半身铜像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严武时任成都府尹,故能帮助杜甫。

 

http://s6/mw690/0041DZc7zy7k7EcUIYt15&690

“少陵草堂”碑亭

 

http://s5/bmiddle/0041DZc7zy7k7EdTvaQf4&690

这块碑于雍正十二年(1734)由果亲王允礼所书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唐朝大历年间(76611月-77912月),草堂的大部分被时任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小妾(浣花夫人)任氏族据为私宅。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使之得以保存。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http://s13/mw690/0041DZc7zy7k7EeMsjO5c&690

杜甫草堂内的重要景点大雅堂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笔迹。

    500平方米的大雅堂内,陈列着一面巨型磨漆壁画和12尊古代诗人雕塑。磨漆壁画64平方米,据介绍,是迄今为止室内最大的磨漆壁画。

    壁画以连环组合的方式将杜甫壮年漫游、困顿长安、遭乱流离、寓居成都、羁留夔府、漂泊湖湘等生活的主要阶段以及“望岳”“秋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浓缩在有限的平面内,形象地展示了当年诗圣的生活创作经历,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12尊大名鼎鼎的古代诗人塑像则由国内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叶毓山等人创作。雕塑栩栩如生、神采飞扬!12尊塑像分别采用了汉白玉、乌木和铸钢等材质,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http://s16/bmiddle/0041DZc7zy7k7EgrmDtcf&690

大雅堂前的杜甫塑像

 

http://s5/mw690/0041DZc7zy7mLE0oQ6g54&690

大雅堂内的巨型磨漆壁画,以连环画形式描述了杜甫的一生

 

http://s11/mw690/0041DZc7zy7k7EkuwdAda&690

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磨漆壁画。壁画前人头攒动

 

http://s4/bmiddle/0041DZc7zy7k7EltEJ5b3&690

大雅堂内的李清照塑像

 

http://s8/bmiddle/0041DZc7zy7k7EmIhUPc7&690

大雅堂内的黄庭坚塑像

 

http://s12/bmiddle/0041DZc7zy7k7EnGO839b&690

大雅堂内的白居易塑像

 

1985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1997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1999年,建成“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2005年,重建“万佛楼”,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成为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

 

http://s2/bmiddle/0041DZc7zy7k7EoJRQJ71&690

万佛楼正面。上有“万佛楼”的匾牌

 

http://s16/bmiddle/0041DZc7zy7k7EpHXMr9f&690

隔着池塘看万佛楼

 

http://s7/bmiddle/0041DZc7zy7k7EqIdD0a6&690

万佛楼六个面之一,匾牌上写着“心生万福”

 

http://s4/mw690/0041DZc7zy7k7ErQu1Zc3&690

万佛楼内部。游客可拾阶而上

 

http://s5/bmiddle/0041DZc7zy7k7EsFCpmf4&690

万佛楼内的大钟

 

http://s2/mw690/0041DZc7zy7k7EtO5aNb1&690

从万佛楼上俯瞰,一片绿色的海洋

 

http://s8/bmiddle/0041DZc7zy7k7EuQFAr77&690

万佛楼的另一个面,匾牌上写着“上善之缘”

 

http://s3/mw690/0041DZc7zy7k7EwyBgu42&690

珍宝阁

 

http://s13/mw690/0041DZc7zy7k7ExnQrG9c&690

草堂文创馆的庭院

 

http://s1/mw690/0041DZc7zy7k7Eyz0TS50&690

刻在木板上的书法作品:杜甫的《秋兴八首》

 

http://s13/mw690/0041DZc7zy7k7EAjTJi3c&690

工部祠。杜甫曾在剑南节度府任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称他为“杜工部”

 

http://s2/mw690/0041DZc7zy7k7EBmDtL31&690

工部祠内的杜甫彩塑像

 

http://s7/bmiddle/0041DZc7zy7k7ECrjh4b6&690

杜甫塑像

 

http://s5/mw690/0041DZc7zy7k7EDkRtq84&690

 

http://s12/mw690/0041DZc7zy7k7EEsiU33b&690

 

http://s9/bmiddle/0041DZc7zy7k7EFrjy808&690

梅园中的一览亭。取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之意

 

http://s14/mw690/0041DZc7zy7k7EGUxhb4d&690

水榭

 

    从草堂出来,我与黄兄握手道别,他是专程从60多公里外的什邡赶来陪我游览的。同学情深啊,谢谢黄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