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述创新技巧--奥斯本创新法则(6M法则)

(2014-02-05 11:36:32)
标签:

畅维教育

创新技能

创新一般发展

教育

分类: 科技分享

http://s16/mw690/0041Dv2tgy6GluahVeL0f&690

http://s12/mw690/0041Dv2tgy6GluaKcobbb&690

奥斯本创新法则(6M法则)

 

 一是改变。即改变功能、颜色、形状、气味和其他;

 

二是增加。即增加尺寸、强度和新的特征;

 

三是减少。即做好减轻、减薄、减短、减去过多功能,至少是一时用不上的功能;

 

四是替代。即用其他材料、零部件、能源、色彩来取而代之;

 

五是颠倒。即对现有设计来一个上下、左右、里外、正反、前后的颠倒,甚至目标与手段的颠倒;

 

六是重组。即零部件、材料方案、财务等重新组合。包括叠加、复合、化合、混合、综合等等。

 

奥斯本检核表法

    一、检核表法概述

    1.检核表

检核表即“检查一览表”或“检查明细表”。检核表的作用是为对照检查提供依据,还可以起到启发思路的作用。

2.检核表法

亚历克斯·奥斯本是美国创新技法和创新过程之父。 1941年出版《思考的方法》提出了世界第一个创新发明技法“智力激励法”。1941年出版世界上的第一部创新学专著《创造性想象》,提出了奥斯本检核表法,此书的销量4亿册超过《圣经》。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指以该技法的发明者奥斯本命名、引导主体在创造过程中对照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象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

检核表法有利于提高发现创新的成功率:创新发明最大敌人是思维的惰性。大部分人思维总是自觉和不自觉沿着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事物,对问题不敏感,即使看出了事物的缺陷和毛病,也懒于去进一步思索不爱动脑筋,不进行积极的思维,因而难以有所创新。因为检核表法的设计特点之一是多向思维,用多条提示引导你去发散思考。如奥斯本创造的检核表法中有九个问题,就好像有九个人从九个角度帮助你思考。你可以把九个思考点都试一试,也可以从中挑选一、两条集中精力深思。检核表法使人们突破了不愿提问或不善提问的心理障碍,在进行逐项检核时,强迫人们思维扩展,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开拓了创新的思路,有利于提高了发现创新的成功率。

二、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实施过程

运用奥斯本检核表法进行创新活动的实施步骤是:

1)根据创新对象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2)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参照表中列出的问题,运用丰富想象力,强制性地一个个核对讨论,写出新设想。

3)对新设想进行筛选,将最有价值和创新性的设想筛选出来。

检核表法的实施过程就注意:

1)要联系实际一条一条地进行核检,不要有遗漏。

2)要多核检几遍,效果会更好,或许会更准确地选择出所需创新、发明的方面。

3)在检核每项内容时,要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设想。进行检索思考时,可以将每大类问题作为一种单独的创新方法来运用。

4)核检方式可根据需要,一人核检也可以,三至八人共同核检也可以。集体核检可以互相激励,产生头脑风暴,更有希望创新。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

检核项目

 

1能否他用

现有的事物有无其它的用途、保持不变能否扩大用途;稍加改变有无其他用途。

2能否借用

能否引入其它的创造性设想;能否模仿别的东西;能否从其他领域、产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材料、造型、原理、工艺、思路

3能否改变

现有事物能否做些改变?如:颜色 声音、味道、式样、花色、音响、品种、意义、制造方法;改变后效果如何

4能否扩大

现有事物可否扩大适用范围;能否增加使用功能;能否添加另部件;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增加长度、厚度、强度、频率、速度、数量、价值

5能否缩小

现有事物能否体积变小、长度变短、重量变轻、厚度变薄以及拆分或省略某些部份(简单化)?能否浓缩化、省力化、方便化、短路化

6能否替代

现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元件、结构、力、设备力、方法、符号、声音等代替;

7能否调整

现有事物能否变换排列顺序、位置、时间、速度、计划、型号;內部元件可否交换

8能否颠倒

现有的事物能否从里外、上下、左右、前后、横竖、主次、正负、因果等相反的角度颠倒过来用。

9能否组合

能否进行原理组合、材料组合、部件组合、形状组合、功能组合、目的组合

 三、需要回答的问题

共分9大类75个问题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属于横向思维,以直观、直接的方式激发思维活动,操作十分方便,效果也相当好。  下述九组问题对于任何领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是适用的,这75个问题不是奥斯本凭空想象的,而是他在研究和总结大量近、现代科学发现、发明、创造事例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一 1 有无新的用途?  2 是否有新的使用方法?  3 可否改变现有的使用方法?  二 4 有无类似的东西?  5 利用类比能否产生新观念?  6 过去有无类似的问题?  7 可否摹仿?  8 能否超过?  三 9 可否增加些什么?  10 可否附加些什么?  11 可否增加使用时间?  12 可否增加频率?  13 可否增加尺寸?  14 可否增加强度?  15 可否提高性能?  16 可否增加新成分?  17 可否加倍?  18 可否扩大若干倍?  19 可否放大?  20 可否夸大?  四 21 可否减少些什么?  22 可否密集?  23 可否压缩?  24 可否浓缩?  25 可否聚合?  26 可否微型化?  27 可否缩短?  28 可否变窄?  29 可否去掉?  30 可否分割?  31 可否减轻?  32 可否变成流线型?  五 33 可否改变功能?  34 可否改变颜色?  35 可否改变形状?  36 可否改变运动?  37 可否改变气味?  38 可否改变音响?  39 可否改变外形?  40 是否还有其它改变的可能性?  六 41 可否代替?  42 用什么代替?  43 还有什么别的排列?  44 还有什么别的成分?  45 还有什么别的材料?  46 还有什么别的过程?  47 还有什么别的能源?  48 还有什么别的颜色?  49 还有什么别的音响?  50 还有什么别的照明?  七 51 可否变换?  52 有无可互换的成分?  53 可否变换模式?  54 可否变换布置顺序?  55 可否变换操作工序?  56 可否变换因果关系?  57 可否变换速度或频率?  58 可否变换工作规范?  八 59 可否颠倒?  60 是否颠倒正负?  61 可否颠倒正反?  62 可否头尾颠倒?  63 可否上下颠倒?  64 可否颠倒位置?  65 可否颠倒作用?  九 66 可否重新组合?  67 可否尝试混合?  68 可否尝试合成?  69 可否尝试配合?  70 可否尝试协调?  71 可否尝试配套?  72 可否把物体组合?  73 可否把目的组合?  74 可否把特性组合?  75 可否把观念组合?

 

检核项目

  

1能否他用

现有的事物有无其它的用途、保持不变能否扩大用途;稍加改变有无其他用途。

2能否借用

能否引入其它的创造性设想;能否模仿别的东西;能否从其他领域、产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材料、造型、原理、工艺、思路

3能否改变

现有事物能否做些改变?如:颜色 声音、味道、式样、花色、音响、品种、意义、制造方法;改变后效果如何

4能否扩大

现有事物可否扩大适用范围;能否增加使用功能;能否添加另部件;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增加长度、厚度、强度、频率、速度、数量、价值

5能否缩小

现有事物能否体积变小、长度变短、重量变轻、厚度变薄以及拆分或省略某些部份(简单化)?能否浓缩化、省力化、方便化、短路化

6能否替代

现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元件、结构、力、设备力、方法、符号、声音等代替;

7能否调整

现有事物能否变换排列顺序、位置、时间、速度、计划、型号;內部元件可否交换

8能否颠倒

现有的事物能否从里外、上下、左右、前后、横竖、主次、正负、因果等相反的角度颠倒过来用。

9能否组合

能否进行原理组合、材料组合、部件组合、形状组合、功能组合、目的组合

如:手电筒的创新思路

 

序号

检核项目

引出的发明

1

能否他用

其他用途:信号灯、装饰灯;

2

能否借用

增加功能:加大反光罩,增加灯泡亮度;

3

能否改变

改一改:改灯罩、改小电珠和用彩色电珠等;

4

能否扩大

延长使用寿命:使用节电、降压开关;

5

能否缩小

缩小体积:1号电池2号电池5号电池7号电池8号电池钮扣电池;

6

能否替代

代用:用发光两极管代小电珠;

7

能否调整

换型号:两节电池直排、横排、改变式样;

8

能否颠倒

反过来想:不用干电池的手电筒,用磁电机发电;

9

能否组合

与其他组合:带手电收音机、带手电的钟等。


训练学生时的技巧:

 

   (一)发明创造的一般方法

    1、主体附加法

    主体附加法的原理就是在一个主体上附加一个东西,产生一个新的发明,即:

                       +         =       

            主体        附加物       新产品

        如:蜡烛为主体:+金属圈——防流泪的蜡烛

                        +灯罩——防风蜡烛

                        +玩具——玩具型蜡烛

            灯为主体:  +煤油——煤油灯

                        +电——电灯

                        +节能——节能灯

                        +紫外线——紫外线杀菌灯

                        +彩色——彩色灯

            笔为主体:  +鹅毛——鹅毛笔                            

                     +电脑——电脑笔

                        +音乐——音乐笔                            

                     +香味——香味笔

                        +彩色——彩色笔                            

                     +磁性——磁性笔

                        +照明——照明笔                            

                     +翻译——翻译笔

                        +验钞——验钞笔

                        +玩具——玩具笔

                        +录音——录音笔

    2、创新改变创造法

    创新方法之一就是改变,我们这个世界不完美,值得改变的东西很多,我们要改变这个世界难不难?有一瓶矿泉水,要改变它的重量,怎么办?喝一口,就改变了重量,切菜的刀要让它可以方便悬挂,怎么办?开个洞也办到了,当然也可以做个栓三类。创新改变创造法,我们强调改变物品的长度、大小、结构、重量、形状、内容、材料、原理、成分、使用方法,使用场所或其他内容。

    尺——加长——卷尺  手表——加大——钟

    自行车——变结构——水上自行车,冰上自行车等

    气球——变重量——篮球、铅球等

    圆铅笔——变形状——六角形铅笔

    茶杯——变内容——磁化杯

    玻璃杯——变材料——不锈钢杯

    吊水桶——变原理——易打水桶(底下开口,并盖上橡胶皮)

    灯泡——变成分——彩色灯泡

    门钮——变使用方式——斜翻门钮,平转门钮

    煤气灶——变使用场所——煤气淋浴器

    3、自身组合创造法

    对于任何一个主体,我们可以从它的功能方面、材料方面、形态结构方面或者相互关联的学科知识等进行探索。如杯子的例子:

    功能方面:杯子——观赏——盛固体——盛液体……

    形态结构:杯子——杯体——杯盖——杯耳……

    材料方面:杯子——搪瓷——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纸……

    关联学科:杯子——电——磁——知识(如文字——地图——书画等)——刻度——分层……

    经过分析和综合推断就能产生出许多新构思:

    杯子+玻璃+刻度——刻度玻璃杯

    杯子++金属——金属电热杯

    杯子+塑料+磁——塑料磁疗杯

    杯子+观赏+知识——观赏知识杯

    杯子+杯盖+指南针——可指南带盖杯

    4、现有物品改造法

    事实上,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件物品在使用过程中,毫不例外地会发现,它有许多优点,也存在着某些优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轻易地忽视过去了。因此,可以说,任何物品都存在改造的可能。如何利用现有的物品进行创新改造,我们不妨试一试。我国创造学者概括改编而成的“十二字”聪明法,它源于设问的原理。此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连小学生也可掌握,其具体内容如下:

   1)加一加

    把字写得大一点,方便老人阅读,把普通雨伞加大一点,就成为海滨游泳场所晴雨两用大伞,把载重车加长一点,就成为加长加拖车,大平板车,可以运载超长物,如火箭;高层建筑,塔吊、云梯、升降台;多节,多功能旅行箱。

    铅笔+橡皮——带橡皮头的铅笔

    电视+电话——可视电话

    功放+电视=——卡拉OK

    2)减一减

    把一件物品减小一点,减轻一点,减低一点。如电子管改成集成块,体积减少了;信件直接印上邮票,就不须再贴邮票了,隐形眼镜就让镜片减薄,减小,再减去镜架,许多繁体字也有了减体字,一个乐队用唱片代替既减少了开支,又方便点歌。

    3)扩一扩

    把一个物品放宽一点,扩大一点,使功能产生明显变化,单人沙发扩大为多人沙发,一条马路扩为二条马路变成双向分道,单排汽车扩为双排座汽车,吹风机扩大变成了烘被褥的烘干机,望远镜扩成又长又大的天文望远镜,单人伞扩成了双人伞、“情侣”伞。

    4)缩一缩

    医学上有一种“探头”丸,可以吞进肚子里,进行肚内全扫描,微雕在头发丝上刻字,袖珍词曲,袖珍收音机,袖珍电筒,袖珍雨衣,地球仪不就是地球的缩微品吗?折叠式也是一种缩。

    5)联一联

    将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联一联就会产生新功能和新事物。如,剃须与刮须联在一起的多功能剃须刀,多功能的车床,电动车既可以电动也可以脚动。

    6)学一学

    学习模仿别的物品的原理、形状、结构、颜色、性能、规格、动作、方法等,以求创新。

    模仿升降功能就有了可升降篮球架,研究蝙蝠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雷达,研究了鱼在水中的游动,发明了潜艇。

    7)变一变

    一个物品改变形状、尺寸、颜色、滋味、音响等,可使人有另一种感觉。许多新产品问世,不少是属于这一类的。

    铅笔圆形变为六角形,扁圆形,圆珠笔单色变双色或三色,瓜子向奶油味、酱油味、怪味、辣味的多品种变化,漏斗的下端圆形变为三角形,半圆形,正方形,田忌赛马变一变以二比一获胜,闹钟变为无声的振动成为一项受人欢迎的新产品.

    8)改一改

    是指从现有事物存在的缺点入手,发现不足之处如不安全,不方便,不美观,然后针对这些不足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产生新的发明。

雨伞过去多为黑色,太单调,现在改成花色繁多,伞柄也一改过去,有了折伞,便于收藏,伞布遮住视线,改成了透明塑料做伞布。收录机单卡改成双卡,单功能改变成多功能,等等,不一而足。

    9)代一代

    它是指用其他事物或方法来代替现有的事物,从而产生新的发明。曹冲是用石头等量替代大象,铝塑管代替金属管,餐巾纸代替手帕等。

    10)搬一搬

    将原事物或原设想,技术移至别处,使之产生新的事物,新设想和新技术。

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某一工艺技术的利用。如利用振动原理,可产生振动,振动输送,利用激光,制成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防伪。

    11)反一反

    就是将某一事物的形态、性质、功能以及正反里外横竖上下左右前后等加以颠倒,从而产生新发明。

    “反一反”的思维方法又叫逆向思维。“司马光砸缸救人”就是其中一例,司马光打破思维的常规——把人拉出水,采用将缸砸破让水流走,从而救人一命。正反可穿的衣服,汽车的反光镜,都属于这类例子,温度计也是受液体胀——热,缩——冷的反向思考发明的,电动机反过来用就成了发电机。

    12)定一定

    是指对某些发明或产品定出新的标准、型号,顺序,或者改进某种东西,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以及防止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做出的一些新规定,从而导致创新的发明技法。药水瓶已印上刻度,贴上标签,注明每天服用几次,什么时间服用,服用几格;交通路口的红绿灯,学生发言要先举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