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创新技巧--奥斯本创新法则(6M法则)

标签:
畅维教育创新技能创新一般发展教育 |
分类: 科技分享 |
http://s16/mw690/0041Dv2tgy6GluahVeL0f&690
http://s12/mw690/0041Dv2tgy6GluaKcobbb&690
奥斯本创新法则(6M法则):
二是增加。即增加尺寸、强度和新的特征;
三是减少。即做好减轻、减薄、减短、减去过多功能,至少是一时用不上的功能;
四是替代。即用其他材料、零部件、能源、色彩来取而代之;
五是颠倒。即对现有设计来一个上下、左右、里外、正反、前后的颠倒,甚至目标与手段的颠倒;
六是重组。即零部件、材料方案、财务等重新组合。包括叠加、复合、化合、混合、综合等等。
奥斯本检核表法
检核表即“检查一览表”或“检查明细表”。检核表的作用是为对照检查提供依据,还可以起到启发思路的作用。
2.检核表法
亚历克斯·奥斯本是美国创新技法和创新过程之父。 1941年出版《思考的方法》提出了世界第一个创新发明技法“智力激励法”。1941年出版世界上的第一部创新学专著《创造性想象》,提出了奥斯本检核表法,此书的销量4亿册超过《圣经》。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指以该技法的发明者奥斯本命名、引导主体在创造过程中对照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象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
检核表法有利于提高发现创新的成功率:创新发明最大敌人是思维的惰性。大部分人思维总是自觉和不自觉沿着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事物,对问题不敏感,即使看出了事物的缺陷和毛病,也懒于去进一步思索不爱动脑筋,不进行积极的思维,因而难以有所创新。因为检核表法的设计特点之一是多向思维,用多条提示引导你去发散思考。如奥斯本创造的检核表法中有九个问题,就好像有九个人从九个角度帮助你思考。你可以把九个思考点都试一试,也可以从中挑选一、两条集中精力深思。检核表法使人们突破了不愿提问或不善提问的心理障碍,在进行逐项检核时,强迫人们思维扩展,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开拓了创新的思路,有利于提高了发现创新的成功率。
二、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实施过程
运用奥斯本检核表法进行创新活动的实施步骤是:
(1)根据创新对象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2)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参照表中列出的问题,运用丰富想象力,强制性地一个个核对讨论,写出新设想。
(3)对新设想进行筛选,将最有价值和创新性的设想筛选出来。
检核表法的实施过程就注意:
(1)要联系实际一条一条地进行核检,不要有遗漏。
(2)要多核检几遍,效果会更好,或许会更准确地选择出所需创新、发明的方面。
(3)在检核每项内容时,要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设想。进行检索思考时,可以将每大类问题作为一种单独的创新方法来运用。
(4)核检方式可根据需要,一人核检也可以,三至八人共同核检也可以。集体核检可以互相激励,产生头脑风暴,更有希望创新。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
检核项目
含
1能否他用
现有的事物有无其它的用途、保持不变能否扩大用途;稍加改变有无其他用途。
2能否借用
能否引入其它的创造性设想;能否模仿别的东西;能否从其他领域、产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材料、造型、原理、工艺、思路
3能否改变
现有事物能否做些改变?如:颜色 声音、味道、式样、花色、音响、品种、意义、制造方法;改变后效果如何
4能否扩大
现有事物可否扩大适用范围;能否增加使用功能;能否添加另部件;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增加长度、厚度、强度、频率、速度、数量、价值
5能否缩小
现有事物能否体积变小、长度变短、重量变轻、厚度变薄以及拆分或省略某些部份(简单化)?能否浓缩化、省力化、方便化、短路化
6能否替代
现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元件、结构、力、设备力、方法、符号、声音等代替;
7能否调整
现有事物能否变换排列顺序、位置、时间、速度、计划、型号;內部元件可否交换
8能否颠倒
现有的事物能否从里外、上下、左右、前后、横竖、主次、正负、因果等相反的角度颠倒过来用。
9能否组合
能否进行原理组合、材料组合、部件组合、形状组合、功能组合、目的组合
共分9大类75个问题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属于横向思维,以直观、直接的方式激发思维活动,操作十分方便,效果也相当好。 下述九组问题对于任何领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是适用的,这75个问题不是奥斯本凭空想象的,而是他在研究和总结大量近、现代科学发现、发明、创造事例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一 1 有无新的用途? 2 是否有新的使用方法? 3 可否改变现有的使用方法? 二 4 有无类似的东西? 5 利用类比能否产生新观念? 6 过去有无类似的问题? 7 可否摹仿? 8 能否超过? 三 9 可否增加些什么? 10 可否附加些什么? 11 可否增加使用时间? 12 可否增加频率? 13 可否增加尺寸? 14 可否增加强度? 15 可否提高性能? 16 可否增加新成分? 17 可否加倍? 18 可否扩大若干倍? 19 可否放大? 20 可否夸大? 四 21 可否减少些什么? 22 可否密集? 23 可否压缩? 24 可否浓缩? 25 可否聚合? 26 可否微型化? 27 可否缩短? 28 可否变窄? 29 可否去掉? 30 可否分割? 31 可否减轻? 32 可否变成流线型? 五 33 可否改变功能? 34 可否改变颜色? 35 可否改变形状? 36 可否改变运动? 37 可否改变气味? 38 可否改变音响? 39 可否改变外形? 40 是否还有其它改变的可能性? 六 41 可否代替? 42 用什么代替? 43 还有什么别的排列? 44 还有什么别的成分? 45 还有什么别的材料? 46 还有什么别的过程? 47 还有什么别的能源? 48 还有什么别的颜色? 49 还有什么别的音响? 50 还有什么别的照明? 七 51 可否变换? 52 有无可互换的成分? 53 可否变换模式? 54 可否变换布置顺序? 55 可否变换操作工序? 56 可否变换因果关系? 57 可否变换速度或频率? 58 可否变换工作规范? 八 59 可否颠倒? 60 是否颠倒正负? 61 可否颠倒正反? 62 可否头尾颠倒? 63 可否上下颠倒? 64 可否颠倒位置? 65 可否颠倒作用? 九 66 可否重新组合? 67 可否尝试混合? 68 可否尝试合成? 69 可否尝试配合? 70 可否尝试协调? 71 可否尝试配套? 72 可否把物体组合? 73 可否把目的组合? 74 可否把特性组合? 75 可否把观念组合?
检核项目 |
含 |
1能否他用 |
现有的事物有无其它的用途、保持不变能否扩大用途;稍加改变有无其他用途。 |
2能否借用 |
能否引入其它的创造性设想;能否模仿别的东西;能否从其他领域、产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材料、造型、原理、工艺、思路 |
3能否改变 |
现有事物能否做些改变?如:颜色 声音、味道、式样、花色、音响、品种、意义、制造方法;改变后效果如何 |
4能否扩大 |
现有事物可否扩大适用范围;能否增加使用功能;能否添加另部件;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增加长度、厚度、强度、频率、速度、数量、价值 |
5能否缩小 |
现有事物能否体积变小、长度变短、重量变轻、厚度变薄以及拆分或省略某些部份(简单化)?能否浓缩化、省力化、方便化、短路化 |
6能否替代 |
现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元件、结构、力、设备力、方法、符号、声音等代替; |
7能否调整 |
现有事物能否变换排列顺序、位置、时间、速度、计划、型号;內部元件可否交换 |
8能否颠倒 |
现有的事物能否从里外、上下、左右、前后、横竖、主次、正负、因果等相反的角度颠倒过来用。 |
9能否组合 |
能否进行原理组合、材料组合、部件组合、形状组合、功能组合、目的组合 |
如:手电筒的创新思路
序号 |
检核项目 |
引出的发明 |
1 |
能否他用 |
其他用途:信号灯、装饰灯; |
2 |
能否借用 |
增加功能:加大反光罩,增加灯泡亮度; |
3 |
能否改变 |
改一改:改灯罩、改小电珠和用彩色电珠等; |
4 |
能否扩大 |
延长使用寿命:使用节电、降压开关; |
5 |
能否缩小 |
缩小体积:1号电池→2号电池→5号电池→7号电池→8号电池→钮扣电池; |
6 |
能否替代 |
代用:用发光两极管代小电珠; |
7 |
能否调整 |
换型号:两节电池直排、横排、改变式样; |
8 |
能否颠倒 |
反过来想:不用干电池的手电筒,用磁电机发电; |
9 |
能否组合 |
与其他组合:带手电收音机、带手电的钟等。 |
雨伞过去多为黑色,太单调,现在改成花色繁多,伞柄也一改过去,有了折伞,便于收藏,伞布遮住视线,改成了透明塑料做伞布。收录机单卡改成双卡,单功能改变成多功能,等等,不一而足。
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某一工艺技术的利用。如利用振动原理,可产生振动,振动输送,利用激光,制成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防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