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畅维堂
畅维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14
  • 关注人气: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思考与实际案例

(2013-08-04 20:20:52)
标签:

畅维教育

亲子教育

广州幼少儿培训

广州幼少儿素质训练

思维训练方法

分类: 教学

一、概念的界定

(一)创造力的内涵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发散思维当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其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

1.变通性。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2.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3.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

(二)幼儿创造力的内涵以及特点

新《纲要》中提出创造力是在创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创造性不仅是一种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智能,个性和知识的整和体。

心理学家把幼儿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事实上,幼儿的这种创造行为可表现在幼儿的动作、语言、感知觉、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

二、现状分析

(一)当今社会需要创造力

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创造力的存在,人类的进步发展都源于这种创造力。我国比美国差的多的就是创造的能力,这个能力从幼儿开始就逐步拉大距离。

儿童从小就有创造欲,因而创造力的发展要从幼儿抓起。人类的每一步进步都是创造力的结果。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创造力已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的必备素质。

(二)当今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方向

随着幼儿生理及心理的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也发展起来了,而创造力又有着越用越发达,越不用越退化的规律,幼教工作者认识到这一规律,所以通过创造力的多元性特征,创造力因素理论,幼儿创造力发展方面不断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因为幼儿的脑海里没有固定的思考问题的模式,在他们看来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作为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幼儿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三)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方向

一次半日活动,班上绘画能力较强的小朋友雯雯模仿老师画了一个小朋友,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她爸爸马上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小朋友的影子。孩子自豪地说。谁让你画了,没看见老师只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爸爸严肃的脸色,呆呆地点了点头。孩子的一次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设想就这样被家长扼杀了。还有一次开放式半日活动,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时因粉笔颜色不全而使得范画色彩单调,多数幼儿在36种颜色中也选择同样几种颜色摹仿,有的幼儿想换几种颜色,旁观的家长马上制止:你看清楚老师用什么颜色,别弄错了。也有的家长大声斥责孩子:又弄错了,今天不画好就别回家。 还有的一味求全责备:你看你画的就不圆,小马的眼睛怎么会那么大呢?家长们根本不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老师也会如此很注重绘画技法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一味的让照着范例画画,却忽视了幼儿自身的创作思维。

幼儿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绘画的指导方法不很妥当。总是一味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范例进行摹仿,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根本不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的幼儿教师几乎都明白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又有多少呢?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园长、家长都应注意到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园长应培养有创造力的教师,还要培养家长,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有丰富的创造力,要善于开发。那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创造力是每个正常人都具备的,创造性的形成是一种过程,他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因此面对这些情况我做了以下调查:

对象:某几个幼儿园的幼儿

笔者:小朋友们,平时老师喜欢很听话的孩子还是顽皮的孩子?

幼儿:很听话的

笔者:当你们失败的时候,老师严厉地批评你们还是告诉你们失败后该怎么做?

幼儿:老师有时会大声地骂,脸红红的

笔者:在你们玩时会指定你们玩什么吗?还是自由选择?

幼儿:自己选,当玩一样的人多时会指定

笔者:老师会让你们自己玩游戏吗?

幼儿:会

笔者:当老师画一幅画后会让你们画不同与老师的画吗?

幼儿:有时会,一般都照着画

由上面谈话中可看出:虽然老师都知道不能抑制幼儿的创造力,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无意中抑制了幼儿的创造力,自认为不要紧,却不能让幼儿完全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因为幼儿的脑海里没有固定的思考问题的模式,在他们看来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作为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幼儿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三、分析与小结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激起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创造力基本上与想象力是为一体的,不可以将两者分开,有了幼儿的大胆想象,才能创造出作品,否则将违背了创造力的特性。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因此,促进幼儿的创造力,能呈现创新作品,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在美术活动《会飞的房子》中,教师在让幼儿了解房子与周围环境后,让幼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房子如何搬迁,如何在周围种植物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大胆现象、创造,设计了气球拉动房子飞到海边、山林、云朵上等,促进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这次活动后,在讲故事时、泥工活动时、建构活动时应用多种材料时,幼儿总能想象、创新出新型的内容(如:房子、火车、机器,人物等)。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创造性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以下是哈尔曼总结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1.培养幼儿主动地学习

2.放弃权威态度,在班上倡导学生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使集体、创造力得以发挥。

3.鼓励幼儿广泛涉猎,开拓视野,使幼儿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4.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5.延迟判断,不即时对幼儿的创造成果予以评判,而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创造。

6.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鼓励幼儿独立评价。

8.训练幼儿的感觉敏锐性。

9.重视提问。

10.尽可能创造多种条件,让幼儿接触各种不同的概念,观点和材料、工具等。

11.注重对幼儿挫折忍受的培养。

12.注重整体结构。

(二)提高教师素质来培养幼儿创造力

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幼儿,首先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于教师本身创造性素质,也有来自家长和幼儿方面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当首先增强对教师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培养教师哪些素质可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呢?

1.培养教师的语言艺术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要促进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无论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方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方法对是否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起决定因素。避免闭环提问:只有两种是非答案,比如对不对好不好是红色还是绿色。这样一来就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散)。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跃的思维难免会陷入非此即彼机械的僵化的回答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对事物做多角度多发面的思考,使他们明白,事情不一定能简单地区分为对或错,黑或白。教师提问的作用应该是刺激幼儿开动脑筋,使幼儿经过独立积极思考后寻求答案,提出自己的想法,“你觉得是……”“你预想会出现……”“你认为别人会……看?。同时,教师要注意自己对幼儿提问时的引导和启发,注意不可用像不像对不对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对幼儿的提问多加注意,尊重幼儿所提出来的看似无问题可言的问题,不要随便说他们为瞎说胡说。如在一次绘画课上,一位教师让幼儿画小朋友坐滑梯的场景。教师在示范上添加了太阳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位小朋友没有按照老师的画法做,却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很长很长,成了一座小滑梯,老师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小朋友说:这多有趣啊!老师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和鼓励了这位幼儿。此后,这个小朋友画画的劲头更大了,总是能想出好多新颖独特又极富童趣的主意。

2.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上面讲故事,幼儿就听一听,这样就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以幼儿为主体,活动气氛要生动活泼,让幼儿来设计故事的答案,然后让他们对比故事答案,对比后,说出合理性与推理的可能性。

(三)建设创造型的环境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给他们尽可能使其创造的环境,像专门的角色游戏区域(带有很多半成品让他们尽情的发挥)、需要幼儿动手制作的科学思维课程,主题墙的布局等。

另外真实的自然环境也会给幼儿带来创造的灵性。通过发动孩子带来各类物品,通过展示神秘袋,并给足够时间给孩子观察,可以让孩子发现许多平时没有注意的特性,以此发散提问,可让孩子发挥想象力,最总开发独特创造力。

幼儿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愿望,心理学家康定斯坦曾经感慨地说:幼儿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摹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幼儿经过想象独立创造出来的,完善的摹仿毕竟是摹仿,有缺陷的创造终究还是创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