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初看这期活动题目的时候,我没有前几期关注度高,教具制作,在当下似乎已经经常被放在比较末尾的位置。因为琳琅满目的网络素材,因为白板、微视频、微课、精美PPT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简易教具似乎已经距离实际教学很遥远。被网络素材充斥的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实践过的几次教具制作活动,也对这一次的活动没有很大关注,然而,学习结束之后,才发现自己竟然距离曾经的自己越来越远,听完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让我再次认识“地理教具”的重大意义。
曾经,我做过三次地理教学具教学尝试,第一次将报纸裁成半圆充当黑夜演示昼夜现象之后形成的晨昏线光照图;第二次使用一个窄纸箱,贴上几个可以移动的气压带风带模拟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关系;第三次使用海洋球作为模拟地球仪,让学生在上面画出主要的经纬线,从而观察经纬线的特点,认知经纬网图。如今回想,制作的时候虽然有些麻烦,但是教学效果的确比平常的常规纸笔教学更好。然而,如果不是这次中地参的《简易教具制作》专题活动,我真的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浅尝过简易教具的妙用。
听四位老师的精彩教具制作,才发现自己当时的“试验”真的很小儿科!《凹凸岸》、《土壤盐碱化》、《太阳高度及太阳方位》、《背向斜》,这些教具活动选取的都是学生很难理解或者很难实地观察到的内容,看到老师们细致入微的实验过程、认真深入的反思和修正、精美又具可操作性的制作作品,深深叹服!同为地理人,思考的深度、广度,我与老师们差距真的很大!
学习结束之后,我的几点反思:
1.地理实践力究竟是什么?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所以,模拟实验是体现地理实践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模拟实验的形成、进行,直接影响学生地理能力的提升。
2.进行地理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试验”→“实验”,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先行,进行反复尝试,使模拟实验更科学、更真实才能进一步带进教学过程。教学是一项基础科学传递的过程,如果模拟实验失去客观、真实、理性,那么实验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地理模拟实验,地球运动、大气、水、地形塑造,基本上这些方面都有老师进行过尝试。新疆的邓老师真的特别厉害,十年坚持教具制作研究,形成系列作品和教学设计,真心佩服!必修一是学生学习的难关,广东的曹老师说学生大都没见过地理教学的相关实物,于是催生教具制作思考。所以针对必修一教学,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让模拟实验在必修一中发挥它更大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模拟实验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团结的力量,地理学科教师之间、学科教师与学校实验室建设之间、师生之间,需要多方面思虑和筹措,力求让实验成为教学现实,让教具能够可持续利用、让地理课富有特色。
新疆的邓老师还提出致力于模拟实验研究,研发更多的教具,不只应用于一线常规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参与青少年科技大赛,更期待未来地理实验课可以和理化生学科一样拥有自己专门的实验课、实验教室、实验器材,蓝图很美好,需要我们地理人一起努力!让实验为地理学科增色!
3.思考无极限,教学无止境。
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如何践行于我们的每一个学段教学、如何实践在每一节课堂设计里,这让我们的每一节备课都有方向都有更大的挑战。真正的课改,需要更改在我们的每一节课里!
研学旅行,可行,但不是每个学校每个学段每个学生都可行。模拟实验,可行,但不是每个学段,每个地理模块都可行。地理实践力可以从多个方面培养,综合思维提升也蕴藏其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进行合理规划,精妙设计,让课堂更有生命力,让教学实际里体现核心素养,这真的需要做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有老师说中地参是根管子,联通了理论政策和一线教师,这个比喻真的很贴切。曾经,我以为学科杂志晦涩难懂,以为论文就是职评中的一个条件。如今,扎身教学之后才发现,论文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很大,学科杂志是很重要的载体,通过它可以让我们看到更远思考更深,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真正有价值的书籍,是能引发人的思考,促进人的成长,帮助人不断深入研究!晦涩难懂,不是书的问题,而是自己当时能力太低;认为论文仅是职评条件的浅薄思维,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进入深度学习的门槛的曾经的错误。如今的自己,能够静心认真的读学科类杂志书籍,受益良多!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思考无极限!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要多读专业类书籍、多进行教学思考与研究,这是地理教师的本分和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