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在园自由活动设计及反思

(2014-11-10 09:14:47)
标签:

育儿

                                   幼儿在园自由活动一《闯关》设计

                                     岚皋县第二幼儿园马华英

活动设计背景:户外操场

活动目标:

1.能努力使身体的动作协调,能跑步。

2.学会独立,感受到集体团结的精神,乐意与人交往。

3.学会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培养幼儿组织能力。

2如何发挥幼儿绘图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彩旗 彩色粉笔 彩条 图形:圆 三角形 正方形 半圆

活动过程:

1.教师充满热情地对孩子说:“今天终于放晴了,我们去户外活动玩好不好?请小朋友认识图形及彩带。

2.教师带着幼儿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

3.教师跟孩子们做些简单的活动前准备。

A.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每组选一个优秀有组织能力的孩子(小指挥)来回答,答对了,幼儿选图形和小彩旗,一共分四组。

B.请幼儿想象,把手中的图形用粉笔在地面上变成些有趣的小建筑。每组经过大家的商量。并要求适合孩子们跳跃、平衡的图形。

C.在自由活动中,孩子们,你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安全!跳时不能太快,以免相撞。一定听从小指挥的安排。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D.每组的小指挥拿着彩旗,图形和粉笔,带着自己伙伴去完成一个图形。每组在不同方向画。

4.教师观察,孩子们画好后,观察每组活动的情况。教师在让幼儿集中一起。孩子们,请告诉老师,你们画的是什么?

1.第一组:彩带。长长的独木桥。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2.第二组:圆形。梅花桩。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的跳跃能力。

3.第三组:圆,三角形。转转转。发展幼儿想象力,幼儿的跳跃能力。

4.第四组:半圆,正方形。跳房子。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的跳跃能力。

5.让每组的孩子演示给大家看。【演示的效果很好,孩子很开心。】

规定1:脚必须来到独木桥,梅花桩,转转转,跳房子上。

2:双脚离开粉笔画线外,离开团队。

3:跳到最后的幼儿为胜。

6.让独木桥、梅花桩、转转转、跳房子,最后组成一个闯关游戏。【幼儿带着老师一起游戏】。四组组成一组一起闯关。

7闯关的游戏,既培养了个别幼儿的组织能力,语言能力,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动作协调能力。懂得赢和输,胜利和失败的尝试,让幼儿从小养成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幼儿自由活动《闯关》的反思    教师:马华英

观察:今天的自由活动我让孩子们按要求分组自己玩,可是玩了不一会儿时间,我就发现孩子们不知道怎么了,总感觉他们特别“疯”,不是这组的孩子跑到那组去,就是那边的宝宝被绊了一跤,还有的干脆就是抢别人的玩具玩,顿时,操场上犹如菜场一样,跑的处都是,叫喊声此起彼伏,有的宝宝甚至已经开始堵住自己的耳朵,用来抵御自己的耳朵所受到的骚扰。为什么会这么“闹”呢?我站在一旁,想仔细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经过观察我发现:

大多数的幼儿都是自己管自己玩的,而且有的宝宝还是玩得很棒的,可是就有这么几个幼儿老是会“搞破坏”,踢掉别人的图形,抢掉别人的彩带,还会有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这一系列的活动所带来的后果是:许多幼儿都无法定下心来玩,纷纷开始还击,尖叫。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开始了我的阻止方案……

管理心得:每次的自由活动都是孩子最放松的时候,他们会突发奇想,他们会和同伴交头接耳,他们会无拘无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那自由活动就真的等于自由了吗?看上去孩子们是很自由的,他们能随心所欲地玩,可是毕竟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很少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再加上平时在家中老人的溺爱,父母的宠爱,孩子们更是肆无忌惮。所以在自由活动的时候,他们会搞一些“破坏”,在我们看来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行为,但是,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这些动作的出现的时候,没有人制止或者批评过他们,他们就根本没有什么感到顾虑或者是不应该做的,而且平时在家也是随心所欲习惯了,他根本就想不到他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到其他人。

管理措施:

1、对于那些不能控制自己的孩子,让他们适时地离开群体一段时间,引导他们观察其他孩子是怎么玩的?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影响到其他的孩子。

2、一方面,孩子的“矛盾”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

3、与家长进行沟通,寻找到解决的办法,家园配合让幼儿做到在家和在幼儿园一样,以确保孩子有良好的游戏习惯。

4、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幼儿分辨好与不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引领幼儿多做好事,少做和不做不好的事情。

5、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对于大班的宝宝应该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不能随便乱跑,不能影响他人,要按规则玩,这些最基本的约束。让幼儿即便是在自由活动中也有一点感觉“不自由”,等幼儿进入到状态之后可以慢慢撤销这些规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