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城小学《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2015-11-16 16:23: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走进教研 |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家族”中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研究了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通过对太阳系的解密,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本课是后面几节课的基础,要求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太阳系,为后面三节课具体研究常见的星座、地球与太阳、地球与月球的关系做好铺垫。 本课“庞大的太阳系“通过学生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出太阳系的整体结构,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太阳在太阳系中的作用,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进而通过学生自主分析数据和计算,引导学生对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体积大小以及太阳系的庞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太空的知识通过电视与电影中已经略知一二,但是他们的认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或者是错误的。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注意纠正错误的认识,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问题。 本课中采用了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是比较喜欢的,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在活动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为以后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感受太阳系的庞大,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能设法计算从不同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3、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系的庞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学生活动模拟太阳系,使学生从中学习到探究与合作等的学习方法。
2、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产生对探究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两种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结合神州九号的成功了解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教学重点:
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序。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模拟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设备、有关太阳系的成员视频、
学生:“太空之旅号”导学案、有关太阳系的资料(文字、图片、书籍等)、计算器、橡皮泥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视频引入:2012年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了 世界瞩目的成就。同学们知道是什么重大的事情吗?
(预设)学生交流:神舟九号成功发射。
是啊,“神九问天”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的画面。
播放视频“神九问天”。
2、让学生看完影片谈感受。
学生交流:(预设)
(1)中国很强大了,我很自豪。
(2)科学家真是伟大,我也要当科学家。
(3)宇航员真帅啊,我也要当宇航员。
… …
这是中国探索太空的又一次飞跃,在太空中还存在许多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迈开探索宇宙的第一步,探索太阳系的奥秘。【板书】太阳系的奥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神州九号飞天的视频,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为本节课太空之旅做了很好的开篇,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达到极点,并为自主揭开太阳系的神秘面纱而信心满满。
(二)探究新课
【板书】一、庞大的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
请同学们准备好自己的学案,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请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
组内讨论:
(1)太阳系中自行发光发热的是哪个天体?
(2)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3)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离太阳最近的是哪个?离太阳最远的是哪个天体?
(4)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观察项目 |
观察结果 |
备注 |
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分别是什么? |
|
|
八大行星在围绕着谁运动? |
|
|
太阳系中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是谁? |
|
|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谁?最远的是谁? |
|
|
你最喜欢哪一颗行星?为什么? |
|
|
你还有哪些发现? |
|
|
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预设)学生能总结出太阳系的成员,及对八大行星进行由近及远的排序,各小组互相补充。
【板书】太阳系的成员:太阳、八大行星
【设计意图】交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学生获取的知识、经验又是丰富而不尽相同的,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主要让同学们依据学案利用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首先小组内的汇报给每个同学提供发言的机会,再通过全班的交流取长补短。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强。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有关太阳系成员的科普视频资料。
提出问题:在视频中为什么是九大行星呢?
学生讨论回答,指导阅读科学在线,找到冥王星为什么不再属于大行星的行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仅从视频中获取知识,还要学会质疑,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师生总结:太阳系是一个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一群天体组成。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太阳就是一家之主。太阳是太阳系中惟一的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太阳和太阳王国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八大行星,四颗矮行星,和至少六十三颗卫星,以及约一百万颗小行星和无数的彗星等。
5、太阳系实在是太庞大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大行星的直径和到太阳的距离吧!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3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交流,同时完成学案:根据行星的体积大小,对八大行星进行新的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学生记录单二:
根据行星的体积排序: (由大到小) |
|
6、赛一赛:模拟太阳和八大行星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利用课前用橡皮泥捏好的大小不同的球体分别代表太阳及八大行星,并按照不同条件进行排序。
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模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八大行星的特点,并能设计出两种不同的排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7、提出问题:假如我们要从地球到太阳去旅行,可选择每小时飞行2000千米的飞机、每小时飞行40000千米的火箭、每秒传播30万千米的“光速飞船作交通工具,分别计算需要多长时间?假如分别使用这三种交通工具,从火星或海王星到太阳,又各需多长时间呢?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学案。
学生记录单三:计算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去太阳系需要多长时间?
起止地点 |
乘坐飞机所需要的时间(小时) |
乘坐火箭所需要的时间(小时) |
乘坐“光速飞船”所需要时间 (秒) |
从地球到太阳所需的时间 |
|
|
|
从海王星到太阳所需的时间 |
|
|
|
小组代表分别汇报从地球到太阳所需的时间,从海王星到太阳所需的时间,再次从数值上体会太阳系的庞大。
【设计意图】以组内分工的形式分别计算乘坐三种不同工具进行旅行需要的时间,既可以提高学生科学计算的能力,又让他们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初步体会太阳系的庞大,并以此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8、介绍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的骄人成绩。
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画面,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三)结束语:
看到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这么骄人的成绩,我想现在同学的心情一定无比兴奋和激动,甚至有很多的同学已经树立起将来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梦想,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揭开宇宙的更多秘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能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之旅!
一、太阳系的成员:太阳及八大行星
二、将八大行星进行排序:
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由大到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水星
﹡附:“太空之旅号”导学案
课题:《太阳系的奥秘》
一、填写太阳系中各成员的情况
观察项目 |
观察结果 |
太阳系中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是谁? |
|
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分别是什么? |
|
八大行星在围绕着谁运动? |
|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谁?最远的是谁? |
|
能将八大行星到达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序吗? |
|
你最喜欢哪一颗行星?为什么? |
|
你还有哪些发现? |
|
二、根据行星的体积(由大到小)排序:
根据行星的体积排序: (由大到小) |
|
三、计算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去太阳系需要多长时间?
起止地点 |
乘坐2000千米/时飞机所需要的时间(小时) |
乘坐40000千米/时火箭所需要的时间(小时) |
乘坐30万千米/ 秒“光速飞船”所需要时间 (秒) |
从地球到太阳(150 000 000千米)所需的时间 |
|
|
|
从海王星到太阳(4 497 000 000千米)所需的时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