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双能”为“四能”的思考与探索

(2018-10-29 14:09:40)
标签:

365

变“双能”为“四能”的思考与探索

朱镇  山东省临朐县新华中学

张杰  山东省五莲县第二中学

 所谓“双能”,是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是指在“双能”的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能”在于教师的“行”,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行”在于教师的“能”,没有教师本身的才能,怎么能让学生地理素养“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张贴法”图纲法”“学练法”“质疑法”“自选法,多法并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

一、张贴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践的能力

在教室里张贴学生已经学习、正在学习或者即将学习的地理图片,能够很自然地吸引其兴趣和注意力,更能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置身于地理环境中感受、接受地理知识。为此,笔者在教室外文化长廊设立了我眼中的地理的展示版块,张贴了教材中出现的学生不熟悉的地理事物或景观图、学生亲手绘制的精美地图以及地理知识连连看等。

二、图纲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在每一章学习结束后,笔者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资料,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用知识树的方式呈现、巩固所学内容,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评比。获得优秀的小组每人奖励常规考核2分。这样做的效果是促使学生在整理知识的同时,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学练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需常常采用习题战术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笔者在复习时把练习题巧妙穿插,安排合理,看似练习,实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呈现。为了让学生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笔者出示了西气东输路线示意图,同时设计了读图填空题东西部优势互补发展旅游业的材料题。这样既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还能使学生明确遵循“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发展经济的好处,最终实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四、质疑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不盲从的能力

在学习黄河时笔者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有位同学一本正经地指出,将黄河的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此时,笔者没有打断,而是允许该生继续发言。在表扬其大胜设想的同时,话锋一转:“假如全班半的同学住在这 几 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十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并为后面合理利用黄河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五、自选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改变布置传统作业中存在的不足.进而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呢?其中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从而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在一次初二学业水平考试前的复习课上,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作业:黄河图。当时很多学生面面相觑,提出了诸多疑间:“画支流吗?写流经的省级单位名称吗?写经过的地形区名称吗....”笔者留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句话后就离开了教室。第二天,当学生的作业交上来后,让笔者大为触动。很多学生画出了整个黄河水系图,图中支流、地形区、省级单位等概况都非常全面;甚至还有的学生把经过黄河的铁路线也标注了。后来.笔者用此方法让学生复习世界地理,效果也非常好。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双能四能将不会是一句空话,学生的自主学习大本事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参考文献:

[1]周东华,吴玉肖,浅谈中学生地理绘图能力的培养 [J].中学教学考.2013(21):62-63.

[2]杨雪峰,浅谈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育,2011(01):77,88

[3]杨文,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当代教育之窗,2010(11).

                                                                                                        ____《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年04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