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段运河阴气重的成因
(2022-03-28 10:12:37)分类: 山东运河文化 |
德州段运河阴气重的成因
张明福
在研究运河文化中经常接触到不少外地学者,尤其是省直单位和枣庄、济宁、泰安、聊城等市的专家,每当他们说起对德州运河的印象,不少老年学者常常发出一句“德州运河阴气太重”的哀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德州运河阴气重源自死人太多
德州在明清两代既是畿辅通往南方九省的驿道,又有漕运所经的京杭大运河,成为士农工商进出北京的必由之路,素有“浩壤冲衢,宇内无二”的称谓。尤其是京杭大运河,在带给德州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德州留下了好多使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其中,明代的苏禄国东王和汶上老人白英,清代的富察皇后以及琉球贡使阮大鼎等,分别葬身于德州运河,无形之中给德州运河蒙上了一层阴森恐怖的阴影。史书记载:
1.明苏禄国东王由水路回国途中病死德州。明永乐十五年(1417),位于苏禄群岛的古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到北京朝觐明成祖朱棣后沿京杭运河回国的路上,于九月十三日到达德州以北的安陵镇时,在船上突发急症不幸薨逝,根据皇帝旨意下葬德州城北。
2.有运河水神之称的汶上老人白英死于良店水驿。永乐十七年(1419),工部尚书宋礼
带领勘察修建南旺分水工程的功臣白英老人到北京面见皇帝和领赏。结果从京杭运河由济宁走到德州时,因操劳过度已是瘦骨如柴的白英老人得病了,勉强住进德州城北良店(桑园)水驿后,很快便一命呜呼了。永乐皇帝追封白英老人为“功漕神”,后来的清乾隆皇帝封他为“永济神”,光绪皇帝封他为“白大王”。当时,宋礼按照白英老人的遗嘱,将其灵柩运回汶上下葬。
3.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于德州跳运河自尽。雍正五年(1727),富察氏被册封为宝亲王弘历的嫡福晋。时年乾隆17岁,嫡福晋富察氏15岁。乾隆二年(1737),嫡福晋富察氏被册封为皇后。富察氏出身满族名门,她的曾祖父哈什屯顺治时任议政大臣,祖父米思翰康熙时任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议政大臣,父亲李荣保任察哈尔总管,兄马齐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议政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历相三朝”,兄马武任内务府总管、镶白旗蒙古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弟傅恒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赐第在东安门内。富察氏本人性贤淑,尚节俭,不奢华,孝顺太后,敬爱乾隆。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富察氏跟随乾隆皇帝与皇太后东巡暨曲阜祭孔。三月十一日深夜,于返京途中的富察氏在德州跳河自尽,年37岁。
4.乾隆年间琉球贡使阮大鼎回国途中死于德州运河。乾隆三十年(1765)三月五日,琉球国贡使阮大鼎朝贡京师沿运河回国途中,卒于德州,后葬于济宁州的济阳桥附近。《济宁直隶州志·古迹卷十五》记载:“例给棺木银二十两,遣官致祭。地基一亩三分五厘,方十步。知州张为薙主葬,四月十二日立石,题云:‘琉球国副使正义大夫阮大鼎宜部亲云上墓’”。朝廷御祭文称:“远人效归化之义,入贡天朝。国家隆恤死之恩,均施外域。尔阮大鼎因使入贡,跋涉远来,黾勉急公间关况瘁,方期早峻厥事,不意在途遽殒,朕用悯焉。特颁祭典,以慰幽魂,如尔有知,尚其饮享”。
……
二、德州段运河死人多的原因猜测
德州段运河为什么会死这么多人呢?有人怀疑是死魂作崇。因为此处溺水而死的人很多,更有客商在此被劫财害命,是这些冤屈的阴魂不散而寻找转世替身所致。也有人认为德州运河滩上墓葬太多,发大水时常见无主棺木与尸骨漂浮水上,从而导致运河不吉利现象的屡屡发生。所以很久以来,德州运河两岸一带的百姓有着中元节(七月十五)放河灯的习俗,为的就是超度运河中的野鬼冤魂,不让其祸害百姓,这项习俗一直延续至建国初期。
也有人认为是运河中的甲鱼(俗称王八)精兴妖作怪所致。过去德州一带没有吃甲鱼的传统,而是将其当神灵一样敬畏,所以河湖当中的甲鱼特别多。传说桥口街的旧河海子、武城老城大桥下面深潭里面的甲鱼的盖有锅盖那么大。因为甲鱼这种动物长得奇形怪状,晚上眼睛还会发出闪闪绿光,人们多把其当做不祥之物。运河中个别地段水很深很清,大人常说里面住着老鳖精,被它拽到潭坑里的人就再也上不来了。因为人们认为千年甲鱼有灵感,故好多不好解释的现象都归结到甲鱼精身上,甚至运河决口等都说成是甲鱼精干的坏事。有意思的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山东督粮道张祥河于德州第九屯台子坡,还专门修建了祭祀甲鱼精的元神庙,并撰写了《德州元将军显佑碑文》,祈求元神保佑。但水电部十三工程局进入德州后,德州的甲鱼算是倒大霉了,因为该局职工大多都是南方人,有吃甲鱼的习惯,他们星期天或节假日到处捉甲鱼改善生活,十几年的时间,德州一带河、湖、湾、塘里
的甲鱼被逮得几乎就要绝迹了。
三、德州段运河阴气重源自弯道既多又急
德州段运河阴气重的特点,实际是由运河河道弯曲太多而且有的弯转得过急所造成的。德州运河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河宽、流急、沙基,不宜建闸。开河初,工程技术人员以“三弯抵一闸”处之,故河道多弯,曲折蜿蜒,险滩处处。如德州城南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但武城与恩县段运河(也称故城段)更有“七十二弯”之称。明兵部尚书程信《过故城》诗云:“故城界出两河间,七十弯过又二弯。回首风涛随处息,何时得许卧东山”。运河河道的急转猛折使船客晕船成为常态,不要说是老弱病残,就算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架不住激流旋转的大起大落,过德州运河时无不是觉得天旋地转而呕吐不止。常识告诉我们,重度眩晕则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诱因,自然也就成为德州运河死人多、阴气重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