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彰显“馆阁体”书法之美的陈琏墓志

(2021-08-25 07:52:01)
分类: 历史文献实录

彰显“馆阁体”书法之美的陈琏墓志

窦汝刚  张明福  王浩军  祁志忠

陵城区文博苑内的碑廊上镶嵌着一块有着重要书法意义的明中期陈琏墓志,既是国内彰显明代“馆阁体”书法霸气的顶尖杰作,又是我市目前存世不多的一件明代国宝级石刻文物。

一、陈琏墓志的出土与保存情况

墓志主人陈琏,明代陵县城厢人,国子监生,经吏部铨选出任曲沃县主簿。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明清时期主簿由贡监及吏员拔擢除授,是知县的佐贰官,别称书记”“三尹,秩正九品,主管户籍、缉捕、文书办理事务。就是这么一位不起眼的芝麻小官,但其墓志的撰写者竟是官至督察院副都御使的袁摈,其书丹、篆盖者更是为皇帝抄写制敕的中书舍人陈让、郭谌。陈氏家族之所以能够请得动这么多名人为陈琏制作墓志,还是归功于其次子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官山西大同府通判陈道的影响和运作。

陈琏墓志于1986年出土于临齐街道的李冲天村东,发现它的背景是县里修建神头镇至刘泮乡的沟渠。陈琏墓志边长63厘米,厚度不详,汉白玉材质。令人称奇的是,陈琏墓志字迹极其端正,字口也格外清晰,远远胜过人们所熟知和常见的书法帖板,使人很难与今天的印刷品相区别。

二、陈琏墓志涉及的几位历史人物

陈琏墓志的撰文者袁摈,明代德州人,弘治八年(1495)举人,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督察院副都御使,是陈琏父亲元配袁夫人之弟,陈琏虽不是袁夫人所生,论起辈分来袁摈与陈琏是外甥与舅的关系。

墓志书丹者陈让,字拂堂,号拂岩,江苏武进人,举人出身,与临邑郭谌同为武英殿侍直、中书舍人事(从七品),是郭谌的同事加领导,后任国子监掌教,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明代的武英殿中书舍人的主要职掌是奉旨撰写诰敕、图书等项,正统后称诰敕房。武英殿与文华殿的中书舍人,不一定非要是进士出身,也不必经吏部选任,可以从监生、生儒、布衣能书者中选用,但必须具有较高的书法水平。

墓志篆盖者郭谌,字信夫,号盘浒居士,明代德平县(今临邑县德平镇郭家村)人,是德州区域因书法出仕的第一人。正德三年(1508))朝廷选试书法,全国数百人应考,选中8人,谌列第一。封武英殿中书事,官武英殿侍直、中书主簿。

三、陈琏墓志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由于个人喜好,他们都曾大力提倡书法,一时帖学大盛。成祖下诏求海内擅书之士,邀集于翰林院,倍加恩宠。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字写得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这对当时书法艺术风貌产生过较大影响。因此,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书体,亦称“馆阁体”。馆阁体之所以会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朝廷出于写内制(系皇帝文诰)、外制(系中书机构所撰诏敕)的需要,于是诏四方工书者入宫,负责缮写诰制、诏命、玉牒、匾额等。由此看来,馆阁体是服务于宫廷和科举的书体,是国家承平时代信息有效传递的规范书体,这在以书写为主的时代是必不可少的,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陈琏墓志的历史价值近乎一般,但由于中书舍人陈让与郭谌的参与,其书法与书法研究价值极高。此碑是明中期馆阁体书法的顶尖之作,可称得上是德州区域明代六块国宝碑刻之一。

(原载《德州晚报》20218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