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傅旭亭与邢侗《来禽馆》碑刻

(2021-02-07 11:54:53)
分类: 历史文化新闻

 

傅旭亭与邢侗《来禽馆》碑刻

邢侗纪念馆不仅是临邑县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临邑县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公认它是对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凡是参观过邢侗纪念馆的人,无不为馆内保存的大量邢侗与邢慈静的文物真迹所震撼,但很少有人知道发现和收集这些重要文物的人物是谁?我在这里告诉你吧,他叫傅旭亭。

从教员到文化干部

傅旭亭(1922-1993)曾用名傅恩敬,号静之,临邑县德平镇傅家村人,出生在一个农村比较普通的家庭里,全家七八口人,靠几亩薄田和卖馍馍养家糊口。

   19408月,怀揣抗日报国理想的他,到时任山东独立保安第五旅(曹振东)所办的山东省第十联合中学学习。第十联合中学是由国民党在敌占区创建的一所居无定所的军事化学挍,师生全部跟随部队一齐行动,经常是夜里行军,白天露天上军训和文化课,或张贴标语开展宣传抗日活动。19422月,在侵华日军推行“铁壁合围”高压政策的压力下,学校不能持续,不得不宣布解散。离校后的傅旭亭,曾先后在本县理合、满家、李什家等村教书。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安排傅旭亭到德平县文化馆工作。19563月,德平县撤销,原德平县文化馆并入临邑县文化馆,傅旭亭又成为临邑县文化馆工作人员。1975年退休后,傅旭亭并没有回家休息,而是仍留在原单位继续从事他心爱的事业。

  傅旭亭人生中值得书写的大事有两宗,都与文物有关:一是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时,冒着被批斗的风险,将清初朱氏家藏手抄本《德平文献汇略》从即将焚烧的火堆里抢救出来;二是1981年带领县乡文化馆工作人员齐明文、王传和在宿安街寻找和征集到邢侗《来禽馆》碑刻。

    收集邢侗《来禽馆》碑刻

   1981年春,傅旭亭耳闻在宿安街邢氏后人家中藏有《来禽馆》刻石,经馆领导同意,带领在文化馆帮助工作的齐明文,于六月下旬冒酷暑骑自行车来到30华里外的宿安。在宿安乡文化站王传和同志的配合下,立即在宿安街召开群众会议,发动群众提供线索,结果几天下来毫无收获。然后他们改变策略,一是将邢氏词堂划定为重点工作区域;二是将邢氏后人确定为重点工作对象。目标明确后,他们专门集合邢氏后人召开座谈会、逐家入户访谈,宣讲政策,搜集线索,寻找珠丝马迹。

一天清晨,当傅旭亭来到一户院门破落无人居住的院内,发现水缸周围用有刻字的石条围着,通过辩认正是邢侗上石的《唐人双钩十七帖》等碑石14块。经访问该住户的主人叫邢数年,几年前全家去了新疆。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傅旭亭便找来村主任崔永礼,将这些碑刻运到乡政府保存。

工作的突破,使这位近六十岁的老人完全忘记了天气的炎热和工作的劳累,继续挨家挨户走访有关住户,进一步宣传保护文物对传承邢侗文化的重要性,动员邢氏后人主动交出所藏文物。接下几天来,又有几家将铺在门台上、垒在猪圈内或收藏的碑石,主动献了出来。共收集了26通。

傅旭亭经走访还了解到,在宿安街还曾有邢太公像,后不知流落谁家。他们得知这一线索后,便决定继续走访。当来到邢氏祠堂旧址处,他们观赏了邢侗当年手植的皂角树。据村里老人讲,这棵树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六七十年代曾一度枯萎,只剩下两枝树干。不知为什么,今年老树还童,枯枝又冒出新芽,并枝繁叶茂,似乎是在迎合邢侗旧藏重现天日。

老树所在的这所院子里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是村里的五保户,多年来一直居住在这里,让她搬迁死活都不同意。是不是她能了解更多的情况呢?抱着这一想法,傅旭亭坐下来和老人家讲明来意。得悉她家也是邢侗后人,便开始做老人家的思想工作。首先肯定邢氏后人保护文物有功;其次指出文物不拿出来交给国家,有关部门无法为你们的祖宗邢侗扬名;三是说明个人保存文物难以使文物寿命长久,献给政府能使文物得到长久的妥善保护,能够使世世代代的人们通过目睹文物而永远铭记你们的先人。这入情入理的分析,最终做通了老人的思想工作。当问及太公像时,老人没说话,只是用手向上指了指西墙。顺着老人指引的方位,大家用锤子轻轻敲开薄薄的一层墙皮,露出的是一个方型壁龛,里面珍藏一木刻雕像,正是邢太公像。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工作,傅旭亭他们圆满完成了邢氏文物的收集任务。经县里决定,这些文物暂由县文化馆保存,并特批500元奖金,依据村民贡献文物多少,分别奖励120元、90元、20元、10元、5元不等。之后,傅旭亭等人又陆续从邢侗后人手中征集到邢慈静手札、诗文和手临《兰亭序》,以及邢慈静主刻的《芝室集帖》梨木刻版7块。

功在传承邢侗文化

邢侗与邢慈静文物的现世,立刻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1985年,临邑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40万元重建“来禽馆”,1986年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建成。由于新建不在原址,故更名为“邢侗纪念馆”。将来禽馆诸石陈列于内,供各界人士观赏、学习、研讨。1992520日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这也是临邑县举办的首届邢侗书法艺术节。

开馆之日,县领导握着傅旭亭的手说:“是您的挖掘收集,使邢侗书法和来禽馆获得新生,功不可没。邢侗后人感谢您!全县人民感谢您!”同时,《来禽馆帖》刻石,穿越了三百多年的尘封奇迹般的出现,轰动了神州大地,震惊了中外文坛,吸引了大批文化、书法学者、历史学家前来参观、考察和研讨、交流。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一代更比一代强。傅旭亭之子傅宗国也将其父在火堆中抢救下来的《德平文献汇略》于2012年自费影印出版,2020年又组织5名志愿者点校出版,同样为临邑百姓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原载《德州晚报》2021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