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陵城记忆》:留住乡愁记忆的鸿篇巨著

(2021-01-17 09:20:36)
分类: 书评

 

《陵城记忆》:留住乡愁记忆的鸿篇巨著

今年8月初,由陵城区政协编撰的《陵城记忆》(前孙镇卷、郑家寨镇卷、糜镇卷、徽王庄镇卷)正式出版,标志着历时近三年的《陵城记忆》系列丛书编撰工作顺利完成。自201711月,陵城区政协为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正式启动了该丛书的编撰工作。该丛书汇集刊印为12册,计500万字,照片与插图2200余幅,内容涵盖全区及辖区内的14个乡镇(街区)、989个村庄(包括近几年已拆迁的村庄)。笔者翻阅该书后,由衷感到这套丛书的可贵之处在于:

一是很好地适应了时代需要。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的当今我们正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使得传统的乡村文明和生活方式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保留乡村记忆,认真传承文化和历史,对于提供资政经验与教育子孙后代是件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也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举措。正因如此,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呼吁留住乡愁、保存乡村记忆。陵城区政协编纂《陵城记忆》的工作从开始就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区委书记马常春、区长李希岩亲自为该书作序,政协主席、副主席不仅定期部署调度,还深入乡镇村庄进行检查督导。丛书的编纂过程中,各乡镇(街区)、村庄动员了所有社会力量,特别是在外工作的陵城籍学者教授等人士的参与,使《陵城记忆》载录内容的广泛性和准确性得到了保证。正是丛书编纂委员会的精心筹划与采用的措施得力,才为该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顺利杀青提供了组织和人员保证。

二是创下县域历史文化传承之最。县域历史文化传承由来已久,早在唐代就已有了州县志萌芽,南宋时期得到了普遍推广。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德州区域大规模编纂州县志则是明嘉靖及以后的事。我们现在人了解过去唯一的依靠就是州县志。可是州县志在反映区域情况时,对乡镇一级的介绍就比较简略笼统,对村庄的介绍可以说是几乎为零。如对历史人物籍贯的查找,只知道某人是本县人士,但不清楚其是何乡镇与何村庄人,给今天的我们造成一定遗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追根溯源的愿望将更加强烈,探究事务愈加精准无误。陵城区政协所编纂的这套《陵城记忆》,即属于地名文化的范畴,更是乡镇(街区)以及村庄历史文化的具体化。这本书与历代《陵县志》一样,是陵城区在县域历史文化方面取得又一辉煌成就。她所承载的信息量,在德州市甚至是山东省同类书籍来看均是史无前例的。不得不说,陵城区政协在陵城区历史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一件让人十分称道的大事。

三是为日后县域政治改革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文史资料。史书能否起到存史、资政与育人的目的,关键取决于史书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陵城记忆》丛书编撰人员本着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原则,严谨考证,数易其稿。其内容包括村庄村庄概况、村庄沿革、村庄往事、村庄经济、社会事业、基层组织、革命烈士、村庄人物、姓氏字辈等10余项之多,达到了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字严谨,系统细致地记述了村庄有史以来的记忆和文化,准确反映了陵城各个历史时期村庄、乡镇(街区)的真实全貌,是对陵城乡村文化的一次大挖掘、大考察、大梳理、大传承、大弘扬。该丛书是陵城历史上第一部全面展示陵城村庄文化、追寻发展脉络、守候地方记忆、传承历史文化的鸿篇巨著。据悉,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工作人员还收集和保存了部分珍贵史料,对拓展、丰富、充实陵城文化起到极大作用。同时,编撰过程更注重本地优良传统的挖掘和梳理,诸如良好村风民俗、优秀家风家训、乡贤善举遗闻、革命烈士事迹等,丰富了该丛书的精神内涵,对于激发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外游子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宣传推介陵城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说,《陵城记忆》系列丛书是部值得留存的好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