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为老鳏和李维俭立传
(2020-12-20 09:21:04)分类: 德州历史人物 |
应为老鳏和李维俭立传
昨天(2020年12月19日)上午,在火车站北旧货市场发现上世纪夏津画家老鳏的《岳阳楼记》六条屏和四尺的画《竹》一幅,虽然画面有点脏旧,但真品无异,品相整体看好,按报价收入囊中。回来路上我就想,夏津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书画艺术之乡,有好多画家的水平很高,特别是上世纪的老鳏、李维俭、贺艺民、张永利等,称大师级可能有人不服,但绝对要超过省级名家的。我上班时单位领导是个画家,他除曾带我参观过老鳏李维俭的画室外,还将我们单位的会议室和门庭挂上老鳏和李维俭的字画,自然很是气派。回到家后在网上查了查,真得查到了夏津县史志办为老鳏和李维俭写的简介,今天做一转发,希望诸位好友能对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有所帮助。
老鳏,真名别如敬(1921~2009.3),男,汉族,夏津县南城镇刘庄人,后定居于城内。自幼酷爱书法,习临《乙瑛》、《礼器》、《曹全》、《张迁》等名法帖。颇得要领,兼撮众长而自成风格。书法之余,好诗书文章,有购书癖,所喜之书,不惜倾囊购取。其藏存的书籍以辞书及文史类为多。日常之暇,撰诗词自娱,尝撰诗词多篇,中有《望江南·忆德州》一阙,词为“忆德州,少时曾来游。水陆兼通接南北,土风厚朴物丰优。游子忘离愁。”曾居县城东关外一土屋中,以卖字、裱画为生。屋窄小,陈设简陋,遂吟诗自嘲说:“既无箱笼又无几,烟熏四壁黑如漆。一客前来矮凳坐,二人同至一促膝。”生活窘迫之状跃然纸上。其虽生活艰辛,但却很恬适。一年冬,自撰绘“九九消寒图”数十幅分赠书友,辞为“待到春风染咱庭前柳”,词义、笔划与时令颇相融切,令人叹服。通晓绘画,但不常作,曾画一小品,题为“人约黄昏后”,寥寥数笔,情景交融,寓意悠远。所绘“小麦图”,浓淡相间,笔墨简括,题词为“羊马年,多种田,防备鸡猴那二年”。寓知识于画作中,使观者于笔墨之外,又领其学识。喜画蟹,墨色清丽,用笔谨严。画多长题,洋洋洒洒,字画相得,倍受书画、文史界人士赏识。好京戏,尤喜须生唱腔。茶余饭后,常自搏髀击拍,摇首念唱,唱罢,则对人讲述戏词的美妙。喜读古人笔记小说,对《聊斋志异》崇赏有加,经常说“蒲公之言,美玉无暇,神人也!”其处世、文史学识博洽,趣闻逸事不胜枚举,文化功力之深厚,少与匹比。因而,其书作蕴藉深邃,饶有文化积淀。书法风格严谨、工稳,用笔点画遒逦,如斧斫刀镌,劲健入纸,作斗大字尤见功力,书札之作备极精到,有明清时文人之风概,使书法界人士无不叹服,更为文人雅士所推崇。其书作多次被邀入省以上
书法展,并获奖。鉴于书艺深厚,曾被省书协数度函邀始入会为会员。晚年赋闲,久居乡下以颐天年。有遗墨传世,人多以获其字为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