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平县名称由来与建置沿革
(2020-07-02 07:07:28)分类: 历史文化常识 |
德平县名称由来与建置沿革
临邑县城北30里的德平镇,自五代的后唐至建国后的1956年,一直为德平县治所在地。这里人杰地灵,曾出现过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文臣重吏,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这里曾留下元代公主与驸马的足迹,也曾遭受日寇铁蹄的蹂躏;这里曾崇尚诗词歌赋,也留下了粗犷质朴的大秧歌;这里曾有过自己的方言习俗,也留下了远近闻名的地方小吃。
据史书记载,五代后唐时期,割安德县(今陵县)东北境与平昌(东汉时设置,治所在德平镇东)地合为一县,故名为德平县。德平县的治所与名称,一直到撤销时的1956年,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岁月里始终未变,这在众多的历史古县中并不多见。宋元明三代,德平县属德州管辖。清代属济南府。民国时期,曾先后由东临道(治所聊城)、德临道(治所德州)、山东省政府、山东省第15专区管辖。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德平县先后由渤海第二专员公署、洛北专员公署管辖。建国后由德州专员公署管辖。1956年4月,撤销德平县建制,原属德平县的德平、理合两个区划入临邑县;糜镇、刘集两个区划入陵县;东北角的奎台区一部分划入商河县,一部分(孔镇一带)划入乐陵市。
前一篇:注意识别地域文化研究中的网络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