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振河阁的那些事
(2018-06-16 17:50:51)| 分类: 德州历史古迹 |
德州振河阁的那些事
振河阁是古城德州著名的赏河景观,本身也是古城德州的著名景点。它坐落在德州大西门以北、小西门以南约100米处的西城墙上,由明代署济南府同知、德州知州孙森遵照山东巡抚黄克缵的指令于万历四十年(1612)修建。为建此阁,孙森将此处30米长的城墙在原宽9米的基础上向外加宽5米,墙头顶部呈现“凸”字形平台。振河阁为二层方形,高约10米,底面宽约6米,砖木结构,斗拱重檐,筒瓦方攒尖顶,小巧玲珑,挺拔秀美。沿木梯可上阁顶,阁顶四周环廊,绕以木栏。
黄克缵举山东六府之力维修德州城
德州振河阁的建造是与万历四十年德州城的大修有关。德州砖城修建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由于运河水不断泛滥,特别是弘治年间连续几次地震,使旧城城墙多处坍塌,多个敌楼颓圮,城门倾斜,到了万历年间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山东巡抚黄克缵认为德州地势险要,不仅是北京的南大门,而且是漕粮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能任其这样破败下去。当时,正逢万历三大征(指平定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平定日本丰臣秀吉入侵的朝鲜之役、平定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之后,国库空虚,加之连年灾异,百姓尚不能丰衣足食。黄克缵认为紧靠德州一州或济南一府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于是便决定集山东全省(六府)之力,对德州城进行了重修。这是继明洪武三十年(1397)建成德州城后的第一次大修。工程完工后,用所剩余物料修建了振河阁和城东南城墙上的雁塔。
建阁材料经运河由天津运来
德州城的这次重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所需物料皆是通过水运,将所需木材、石板、石块、石灰等物资通过运河由天津和通州运来德州,既保证了工期,又大大节省了费用。据时任武德兵备道佥事陈亮采《修德州城记》描述:由于德州地处平原,木材及石料均需外运,因此,最初工程预算为金钱5万,工期3年。后大家集思广益,全部物料从渤海湾经大沽口入天津,然后顺运河而上,到达德州,实际用钱3万,用时2年,比预算节省2/5,工期一下子缩减了1/3。
振河阁曾为山东巡抚黄克瓒生祠
为感谢山东巡抚黄克缵对德州城的维修,州人曾自发地将该振河阁当作祭奠山东巡抚(后为兵、工、邢、户、吏5部尚书)黄克缵的生祠。从明代禹城翰林刘士骥所作《振河阁私祝记》可知,当初德州父老曾向德州知州要求为黄克缵修建生祠,泣曰:“公德泽遍东土,而以城工,故尤注意广川,吾侪安能忘昔贤有遗爱者,往往生而血食,愿为公建特祠。”地方官则认为:“公谦谦君子,不近名,不居功,俨然社而稷之,且大拂公意。”于是,德州父老便要求将振河阁作为黄克缵的香火之地:“吾何以致吾情矣。即不创祠,必择地而寓香火焉。夫嚣尘之区,不可以辱公。是阁也,缥缈天际,四望廓然。西则河流滉瀁,暎带平野;东则宫墙数仞,春树万家;南则雨帆风缆,千艘鳞次而来;北则帝阙,五色之云依稀在睫。亦一方之雄概乎。愿以阁奉公,岁时率子弟诣焉。百稽首以祝公戬谷,是吾侪区区私念,公所不能禁也”。老百姓发自真心的肺腑之言跃然纸上,读来使人感慨万分。难能可贵的是,振河阁和这次修城留下来四段文字,即刘士骥《振河阁私祝记》、邢侗《大司马御史中丞黄公城德州碑记》、陈亮采《修德州城记》、李诚明《重修德州城记》,是德州其它名胜古迹所没有过的。
振河阁曾是州城第一赏河景观
振河阁作为德州赏河最佳地点,修成后曾引来无数文人骚客吟诗题咏。程先贞在《秋日登州城西楼》里写道:“城尖飘渺挂飞楼,极目天涯一望收。”清朝江南才子诗人李雯,在登德州城看到小西门外的美景时,情不自禁地写道:“地尽东藩接北平,高楼南望暮云横。天波近落明河水,飞鹢斜临却月城。冰雪寒深迟禹贡,鱼龙夜水卫神井。故乡粳稻参差发,为想来年春草生。”
康熙年间的诗人田同之,在他的《德州竹枝词·振河阁》写道:“阁中思渺渺,阁下水沄沄”。站在廊栏内,眺望运河、古城、驿道,美景尽收眼帘。特别是眺望那奔流不息的大运河,从西南方向古城顺流而下,河面上一行行长蛇阵般的漕粮船,摇橹鼓桨,白帆片片,向德州城驶来,近而又绕城北去。码头停泊着画舫舷窗的官船,竹蓬瓦盖的客船,南北货运的商船,舟樯如林,密密麻麻,联接如指,衔尾相连。俯瞰城内,炊烟袅袅。沿河街道的店铺,客栈、饭店鳞次栉比,酒旗高挑,幌子醒目,冲天招牌,白天熙熙攘攘,夜晚灯火万点。尤其是晨光微熹或艳阳夕照时分,城堞楼阁,古道驿马,大河桅樯,融为一体;清代学者卢见曾的《里门感旧诗》生动地描述了这一景象:“登高凭眺见河桥,历历帆樯入望遥。古寺烟稀春水断,离离禾黍长秋苗”。
运河挑直后振河阁风光不再
清雍正十二年(1734),为避免运河对德州城的冲刷,遂将城西运河弯曲河道挑直,大运河远离德州城西3里之外,振河阁由于远离河道而丧失观景功能,昔日登攀的盛景不再,并逐渐走向冷落荒凉。
乾隆初年德州诗人刘友田的《登振河阁感怀》已反映的是此处的破落景象,“层簷飞阁临无地,独蹑危梯百感生。剑冢一堆荒草合,连城十二野云平。风传画角秋呜咽,霜落长河水独清。只向夕阳搔短鬓,青袍辜负鲁儒名”。
到民国时期,振河阁已成了危楼。1937年10月,日本鬼子进攻德州,在轰炸小西门时将振河阁给炸塌了。1959年,开拓迎宾路时,振河阁所坐落的那个墙台,正好处在迎宾路上,也被夷为平地,从此存世360年的德州振河阁彻底消失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