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名济南的平原举人董芸

(2014-02-06 15:39:29)
分类: 德州历史人物

    明清时期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诗人共有5位。第一位是明代晏璧,作《七十二名泉诗》,存诗72首;第二位是明代王象春,著《齐音》,留诗107首;第三位是清初王初桐,写《济南竹枝词》,存诗100首;第四位是清嘉庆年间的平原举人董芸,著《广齐音》,留诗100首;第五位是清末孙兆溎,写《济南竹枝词》,存诗28首。这些诗作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被今人视作是以诗歌为体裁的济南地方志。论其成就,大家公认董芸的《广齐音》为最。

 

                      芒鞋竹杖临山水  破窗风雨忆旧游

   

董芸出生在平原县名门望族董氏家族,曾祖董讷是康熙六年(1667)探花,官至封疆大吏,著有《西台奏议》、《两江疏草》、《督漕疏草》、《柳村集》12卷、《华琯集》6卷。祖父董思凝,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参议,曾参与大清律编写,著有《养斋集》、《海棠巢诗集》、《淮草行》、《滇行草》。叔父董元度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曾先入词馆,后外放江西安远县知县,改任 东昌府学教授,长期生活在其姨夫卢见曾的幕府中,与当时东南文坛诸名士多有交往。同时,董元度又与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德州名士宋弼、田仲义等是年轻时的好朋友,一生相互切磋诗文,留下许多趣文佳话,著有《旧雨草堂集》。董芸,字香草,号书农,董元亮的三子,嘉庆三年(1798)举人。民国《平原县志》说他“气度风雅,饱读经史,教授学生,终日不知疲倦。文章健雅,尤工词赋,以诗名世。著有《半隐园诗集》、《诗话》12卷,《广齐音》1卷”。对于董芸的诗歌成就,王培荀《乡园忆旧录》云:“董香草作诗不苛求,不务华,清和宛转,情词娓娓动人,曲江家法未坠也”。刘大绅《半隐园诗集序》云:“董香草之为诗也,沧溟(李攀龙)之声调,渔洋(王士禛)之神韵,门有兼之无偏主之也。尝著《诗话》,以明其旨趣之所在。盖能成一家,而不好异者。余谓可与《渔洋诗话》并传于世”。

 董芸在他的《广齐音》自叙中,交代了该书的写作过程和目的。他说:“《齐乘》:‘济南山水天下无’。甲寅(乾隆五十九年,1794)秋,余读书华不注之阳。暇日芒鞋竹杖,登山临水,每乐而忘返。比归,闭门却扫,不交外事。时于破窗风雨中追忆旧游。昔鹊湖居士王季木(王象春)自桓台移家湖上,著《齐音》一卷。……爰仿其体例,间补正其缺谬而不敢袭其词。凡得诗百篇,名之曰《广齐音》云”。《广齐音》又题《济南杂咏》,仿明代诗人王象春《齐音》体例,由百首七言绝句组成。她堪称是一部形象化的济南风物志,举凡济南之山水奇观、名胜古迹、风俗人物、诗文传说、人文事迹,诸如王公贵族、显宦隐士、诗文大家、高僧黄冠、神仙剑客、义女节妇、风尘名妓、市井遗民,真可谓林林总总,包罗万象。

 

                            浓浓家乡赤子情   湖泉亭寺均成歌


   
董芸能写出这么著名的济南竹枝词,不仅是继承了家族积累和形成的文化底蕴,也继承了祖先热爱家乡的情怀。他的叔父董元度对故乡感情很深,对家乡平原以及省城济南都有形象描述。如在《假后寄故园兄弟》中曰:“吾庐回首白云深,马颊河干有杜林。寸草频年霜露感,尺书远道弟兄心。对床夜雨怀坡颍,策仗各山负向禽。补被一肩书数卷,漫从车笠较升沈”,写出了鲁北平原上马颊河畔的美景。在《夜雨读朱太史次筠李上舍蟠木联句见示诗慨然感赋》的“吾乡名士多,山川倍清淑。佛慧数峰青,明湖半城缘”,成为歌咏济南的名篇佳句。

    董芸的《广齐音》所歌咏和记述的济南名泉,无论在范围抑或数目上都超过之前的历代诗人。除《北珍珠泉》、《罗姑泉》、《趵突泉》、《柳絮泉》、《华泉》、《砚溪》、《林汲泉》诸诗所提及的诗题中的名泉外,还在《槛泉亭》、《通乐园》、《二十四泉草堂》、《漪园》、《贤清园》、《大佛山》、《玉函山》、《佛峪》、《芙蓉泉寓舍》等诗及其笺注中涉及到望水、登州、温泉、贤清、甘露、蕊珠、芙蓉诸泉,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如写趵突泉“三窟居然水倒流,浪花高卷玉壶秋。阑杆十二无人倚,月色泉声满郡楼”。趵突泉,一名瀑流,又名槛泉,即《水经注》之娥姜水也,是为泺源,在城西。平地水涌如轮。三窟觱沸,雪涛数池,声隐隐如雷。有飞桥跨泉上,曰来鹤桥。之北朱楼三楹,祀吕仙一亭如笠拱于左,曰观澜。磐石坡陀,可列坐其上。游人至此,辄悠然作濠梁间想。再如写柳絮泉:“金石遗文忆故欢,老随兵舫渡江难。香闺错比明妃里,柳絮泉头李易安”,将景色和人文有机结合,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广齐音》之广还表现在,作者在《濯缨湖》、《白云楼》、《名士轩》、《汇波桥》、《楼上楼》、《问山亭》、《徐正权城西溪亭》、《通乐园》、《贤清园》、《大佛山》等诗及其笺注中,对诸多名泉周边的名园胜景、名胜古迹加以歌咏和记述。他所记述和颂咏的济南古时景物大多今已不存,因而更显出《广齐音》文献价值的珍贵。如《贤清园》诗的笺注中,保留了清乾隆年间山东按察使沈廷芳的《贤清园记》,《漪园》诗的笺注中保留了清代大诗人王士禛的《游漪园记》,它们均是极为难得的游记名篇。尤其是贤清园,它是德州名人罗朴园在济南购买和居住过的私人花园,所以《贤清园记》同样是研究德州地域文化的重要史料。

                            多情并非真风流  义娥秋娘皆入诗

    董芸的笔触涉及济南的方方面面,对于济南女性,他也给予了格外关注。他曾驻足趵突泉,凭吊《娥英祠》,追怀泪痕倾作娥姜水的娥皇、女英;他曾荡舟大明湖,在《漂屋》中赞美操舟莲泾芦渚的劳动妇女。当然,他更多的则是写节女烈妇。如他的《标山烈妇》:贞心坚比玉壶冰,虎帐霜寒剑气凝。黄土千年埋碧血,羞随蝴蝶化韩凭。韩凭相传为战国时宋康王的舍人,妻何氏甚美。康王强占何氏,并罚韩凭筑城。韩凭夫妇相继自杀,两冢相望,梓木生于两端,枝叶连理,且有一对鸳鸯栖树,交颈悲鸣。后人因以韩凭代指鸳鸯,表扬标山烈妇守贞不渝。诗前题记曰:靖难兵攻济南,汉庶人高煦营标山下,悦一汲水妇,胁至帐中。妇度不能免,佯听之,伺便抽剑直前刺煦,不中,遂骂不绝口,煦怒,批杀之。煦指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在为其父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中屡建战功,后封汉王,又蓄谋夺嫡,兵败出降,被削封爵,废为庶人。此人恃功骄恣,多不法,强霸民女,逼死人命。明代诗人王象春在《齐音》中亦有《王烈妇》一诗:汉王甲马渡清河,泺口标山铁寨多。八十五城都拜迓,济南痴死是王娥。妇女节烈,是为典型,济南王娥,终于标山留名。他还写过《曾孝女墓》、《义娥冢》、《罗姑井》、《尼道宗》,《歌者李苏苏》、《王秋娘墓》等10余首描写济南女性的诗篇,每篇都是色彩缤纷,面貌各异。董芸写女性的诗,写出了济南女子的刚烈、义勇、惊世情怀和不俗气质,具有发自内心的真性情,自然也有动人的力量。

    清人董芸《广齐音》的刊刻和流传,得益于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刚刚卸任的新城知县、文化名人刘大绅,一个是慷慨义气的济南诗人朱畹。乾隆六十年(1795),董芸携刚刚著好的《广齐音》于城西看山楼拜谒了刘大绅。刘大绅读后大加赞赏:季木不徵骚雅音,香草却擅风流薮。济南自古名士多,如此诗人再有否?刘大绅决定帮助董芸刊行此书,但苦于没有资金且不久就要南行,便嘱托学生朱畹代办此事。朱畹,字敉人,号虚谷、红蕉馆主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原名朱宁,后避道光帝讳改称畹。朱畹为人潇洒出尘,尊师重谊,广交游重义气,于师弟友朋间经常是疏财急难、善全始终。名宦刘大绅知新城县,朱畹随学。后来刘氏获罪,朱畹愤而为鸣,率士民为其赎罪,终于使刘大绅平反。朱畹将刘大绅的嘱托牢记在心,四方筹措奔波,终于在第二年将《广齐音》付梓。其后嘉庆八年(1803),朱畹再为董芸印行《半隐园诗集》,今与《广齐音》都已成为孤本。1999年,济南诗词学会汇集和出版《济南竹枝词(合集)》,才使《广齐音》这一杰作再次面世并引起轰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