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隔着整个太平洋都能感觉到尴尬癌快犯了,奥斯卡颁奖礼乌龙事件,竟然读错名单颁错人,当《爱乐之城》的主演还没握热小金人,便要拱手相让《月光男孩》了,就这样两部影片一时间被进行着各种比较。
关于为何是这么一部完全未被看好的影片杀出重围,有人给出这样的解释:《月光男孩》这关乎种族的背后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很重,并不是《爱乐之城》此类小资文艺影片所能比拟的。
关于前者,因为没看过所以不做评价,可安小漓所看到的《月光男孩》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这里无关黑人,也无关同志,其实故事里所讲只是真实人生人性而已。
故事里的主角是个音译为喀戎的黑人男孩,在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中,内心挣扎里慢慢发觉了自己的异样性向,过程里充斥着来自外界满满的非议,尽管艰辛成长,可感谢最后终是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种族、同性恋此类就算是在美国仍显隐晦的字眼,却在这一影片中公开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且幕后透露的消息表明,这并不是一部巨资影片,所有演员都只能在一台车上化妆做头发,并且共用同一台休息车。
奥斯卡颁给是不仅是单单的影片故事,更是颁给这同性恋背后的人性和成长。对于巴里·詹金斯导演的《月光男孩》,北美影评人是压倒性好评,可明明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经典可为何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7.2这么低的数值呢?
主要还是因为这类现实影片在中国本就不太受主流文化欢迎的,评分只有7.2也不奇怪了。内地影迷对它的态度略显复杂:一方面认为它被严重过誉,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它的“政治正确”。
其实月光男孩想说的只是爱和性本来就可以不论对方的性别,只是干净纯粹。而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影评还是很长知识,只是切不可过分相信,一切都不如亲自看看最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