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混龄幼儿共同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研究

(2014-02-19 21:30:29)
标签:

教育

 

 

陕西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实验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  混龄幼儿共同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研究

研究类别:      游戏与玩具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1.    研究的背景:

随着幼教改革的发展,混龄教育成为幼教发展的趋势。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发现:第一大多数幼儿园班级设置是按照年龄分班。这种分班形式有优势也有弊端。如集体教学中实际师生比较大,能力强的幼儿能获得较多的沟通、交流机会,能力弱的幼儿始终处于劣势。第二现代的独生子女缺乏与同伴的交往经验,尤其是与不同年龄段同伴的交往。他们在家庭环境中获得的与成人交往的方式、在班级环境中获得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方式都是有限的,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支持他与不同群体的小朋友游戏等,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通过混龄游戏的开展,能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获得更好的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2.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华爱华的《幼儿游戏理论》。

3.现实意义

☆混龄班级环境的创设是大多数幼儿家庭环境中无法实现的。小组活动中,较小的师生比使每一名幼儿获得许多交流、表现的机会。☆混龄游戏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无线可能。幼儿同时扮演大、或小的角色,体会角色的转变,在相互的交流中体会到关爱与责任,获得情感的依托。

二、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与乡镇幼儿园也开展的混龄教育的尝试。主要针对异龄幼儿生活的融合,教学形式采取不同年龄段的分班教学。

我园对开展混龄教育的思考:首先在教育理念上将混龄班级看做混龄大家庭,把混龄教育看做孩子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教学内容上以主题引领开展混龄游戏,以幼儿兴趣点出发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在教学形式的组织上提倡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用。如按不同年龄段分班、按幼儿兴趣分班、按相近能力分班。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混龄游戏以不同幼儿的年龄特征为依据设计游戏活动、组织游戏活动实施,并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的最广泛的互动和交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结合幼儿生活及集体活动,针对游戏的特征开展创造性混龄游戏(混龄角色游戏、混龄表演游戏、混龄结构游戏)、有规则混龄游戏(混龄美术游戏、混龄音乐游戏等)、户外混龄游戏研究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

1.    行动研究法:根据不同游戏特征,探索实施的操作策略,使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    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混龄班级异龄互动类别及效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实施依据。

3.    经验总结法:由于混龄游戏开展多以幼儿园自身探索为主,所以注重经验总结,能改进、提升研究水平。

4.    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化相关混龄游戏理论,提升研究能力。

5.    案例研究法:通过案例分析,寻找问题,确定下一步开展研究方向。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发现问题)

拟定研究计划,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是组织团队。根据教师自身研究特长,组织课题组成员。

第三阶段是知识准备。深入解读相关混龄游戏研究。

第四阶段是设计和实施。

1.观察了解异龄幼儿互动类别:独自行为、平性行为、联合行为、合作行为。

2.确定游戏类型:混龄区角游戏、混龄角色游戏、混龄体育游戏、生活及集体活动。细化实施步骤。

3.在研究阶段中实施梯度混龄。即由小混龄(年龄跨度在一岁左右)开始,在一年的适应期之后,再进入大混龄。(年龄跨度在2岁以上)逐步完善研究过程。

第五阶段是总结和反思。并做好课题反思总结,搜集整理过程性资料。

五、课题研究预期研究成果

1.    形成家庭式混龄游戏关系及混龄游戏实践经验。

2.    形成阶段性成果。主要有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日常行为记录、活动设计、影像资料等。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主观方面是确保课题组成员要具备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客观方面指确保人员、经费、时间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分析、总结等。  

单位

审查

意见

 

                           

 

(单位盖章)

                                              

区(县)基础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市基础教育

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省基础教育

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