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
(2016-07-06 10:11:18)《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
||||||||||||||||||||||||||
科 目 |
高中化学 |
年级 |
高一 |
||||||||||||||||||||||||
教学时间 |
一课时 |
||||||||||||||||||||||||||
学习者分析 |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三学习化学简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而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抽象、难懂,非常容易同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数量相混淆,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
||||||||||||||||||||||||||
教学目标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及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2.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
||||||||||||||||||||||||||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来入手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
|||||||||||||||||||||||||||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
|||||||||||||||||||||||||||
教学重点、难点 |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 2.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 |
||||||||||||||||||||||||||
教学资源 |
1.
2.
3. |
||||||||||||||||||||||||||
|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
||||||||||||||||||||||||||
教学活动1 |
一、激情导课,师生互动 1、铁和硫反应的现象视频:老师站在一旁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提出疑问。 2、玫瑰花课件,引入水分,随即拿起一杯水让同学说出水分子的个数。 3、引入课题,微观和宏观的联系的一个新物理量物质的量。 |
||||||||||||||||||||||||||
教学活动2
|
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 1、铁和硫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质量、个数、以及它们的联系。 2、出示资料,10亿人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一分种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那么这束玫瑰花里有多少个水分子,这杯水里又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
||||||||||||||||||||||||||
教学活动3
|
三、归纳概念,理解含义 1、板书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出示幻灯片表格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
2、引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含义。 3、板书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的换算关系。 |
||||||||||||||||||||||||||
教学活动4
|
四、练习巩固,摸索规律 1、】① 5molO2 约含有___个氧分子,___个氧原子;或含有__ NAO2 ,__ NAO
。 2、】⑴1
mol碳原子含有 ⑵1
mol氧气(氧分子)含有 ⑶1
mol硫酸含有 ⑷1
mol硫酸含有 ⑸1
mol氢气含有 ⑹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1 mol氢 ②1 molCO1 mol氢 ③1 mol离子氢 |
||||||||||||||||||||||||||
教学活动5
|
五、归纳总结,随堂测试 1、板书注意事项。 2、随堂测试
⑴0.5molH2SO4含
⑶0.1 mol KCIO3和0.1 mol
KCIO中所含微粒数相等的是( (A)钾离子 3、布置作业 ①温习理解本节课重难点。 ②预习下一个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