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学习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5-01-27 21:13:46)
标签:
育儿 |
旬阳县基础教育科研
“十二五”规划
2014
立项号 |
XKT20140167 |
课题名称 |
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学习方法的研究 |
||
负责人 |
李爱春 |
所在单位 |
赵湾镇中心小学校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小学低段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以“ 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以主题学习和经验总结等方法来完成小课题研究全过程的。通过近一年“理论学习--实践研究--总结反思”的研究过程,我总结了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学习方法的研究:首先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识字生活化的兴趣,丰富孩子的识字量、词汇量,提高识字能力;其次拓展识字途径,构建识字平台;再次开展多样训练,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最后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成果展示。
|
||||
结题报告 |
《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学习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
2014年1月在我校语文教研组长李爱春的带领下,挑选出我校一二年级语文教师成立了课题组,申请了题为《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学习方法的研究 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引导孩子在课外阅读中,在经典诵读中,在生活中认字,巩固识字效果。从而拓展孩子阅读视野,提高识字能力。让孩子在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和汉字交朋友,常见面,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1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目的: 让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于写话,能与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识字教学时为孩子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即识字教孩子活化,将孩子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孩子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实在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孩子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孩子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孩子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巩固拓展,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在教学班中不断优化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过程,提高孩子的识字效率,让他们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推动孩子的识字量和语文阅读能力,把孩子带到美妙的图书世界,在书香中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二、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识字量要求达到1800个。要求要求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于写话,能与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何使识字教学达到增量不增负,这就要求教师度究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时为孩子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即识字教孩子活化,将孩子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孩子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实在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孩子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孩子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孩子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二)课题的提出及背景分析 众所周知,《课程标准》中的识字目标是:“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应达到3500个左右,小学第一学段(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应达到1600至1800个左右。”由此可见,小学第一段的识字量约占小学识字总量的50%。经调查这1600至1800个字在阅读材料中的出现频率约占90%。从“50%”“1600-1800”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学一、二年级孩子识字任务大、数量多。从“90%”这个百分率上我们又可以感受到在小学一、二年级认识这1600-1800个字非常的有意义。完成了这个任务,小孩子就可以提前进入独立阅读阶段,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情感体验,丰富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逐步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完成《课程标标》规定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而汉字数量多,既难认,又难记,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并产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呢?学生除了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外,还必须掌握“活”的识字写字记字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教学中,我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写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三、研究构想 (一)研究内容 1、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自主识字能力。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孩子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自主的学”,激发孩子的自学意识,自主领会识字方法,并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2、根据学生的识字写字现状、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识字方法和写字习惯。 3、寻求培养学生识字正确方法和有效措施。 (二)研究对象 一二年级优秀的语文教师以及自己所担任班级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和材料 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调查分析法。对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识字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识字能力。自然实验法,整合已有的识字教学模式的优势,研究总结出更适合本校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模式。分析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引导策略。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一段后,进行研讨、交流,由优秀的老师做经验交流。 四、研究过程与做法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孩子,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作用,贯穿于孩子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自然实验法,整合已有的识字教学模式的优势,研究总结出更适合本校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模式。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成员, 制定实施计划。 2、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积累识字教学方法。 3、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拟定测查低年级孩子有关生字掌握情况和小学生识字写字教师教学的调查问卷表(详见附页),针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反思总结。 4、实施细则、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性阶段,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按一下六个环节进行,各环节的教育目标与要求逐步加深。 一、深入调查,加强教师专业学习 总的教育目标是对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对孩子进行识字教孩子活化的心理分析、找到提高识字生活化效率的切入点,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好奇心,兴趣感;教师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孩子参与识字的实践活动中为下一步识字生活化打下基础。 由课题组负责人在课题组教师中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每人写自主学习体会,交流教育理论学习经验,推动活动步步深入,使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把。 二、把握要求 认写分开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核心是准确把握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把握不准,如果把要求认识的字当成要求会写的字去教,提高认字的教学要求,不仅加重课业负担,疲于奔命,而且会造成“认”“写”相互掣肘,必然导致该认的不巩固、该写的写不好的结果。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换个地方还认识,就可以了;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初步了解意思,并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 当前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呢,认字的巩固率并不理想。改变这种状况办法就是严格按课标关于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把时间、精力以及教法的改革用在刀刃上。 三、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学生自主学习是在老师教会学生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等)、基本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基本字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掌握方法自己去认识生字。我们先后总结了许多不同的记字方法: 在教学中还渗透造字规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生字。如第一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象形字,看似简单,但对初学横竖撇捺的学生,要将字形与表象统一起来并非易事。教学时用多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利用学生丰富的联想,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诱发了学习的兴趣。 一些会意字和指示字的学习,我们可以将字理讲清楚告诉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字的意思,如 初生之日为“旦”,树的稍部为“末”“尖”即小大;“休”是人累了,靠在树旁休息;眼睛流出的水为“泪”。手放在目上为“看”……这类字更具字理进行教学,字义一看就懂,字形一记就会。学生具备了一定识字量的基础上,还可以将这类字编成顺口溜,以利于学生记忆。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以后,可以在教学中介绍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形声字形和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教学“睛、清”,借助拼音多准字音后,让学生辨析两个字的异同。告诉学生“青”是它们的声旁,“日、氵”分别表义,这样,学生很快理解“晴”是晴天的“晴”,“清”是清水的“清”,随后我在屏幕上打出一组字,让学生仔细观察:请、情、睛、蜻,看得出他们思维在启动,在碰撞,眼睛里闪烁着智慧梁上洋溢着兴奋,不一会一,一双双小手便高高举起。这样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架起汉字之间的结构框架,教学一个,学习一串,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寓教于乐,激发识字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动乐玩,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通过游戏、表演、实验操作、动手模拟等,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起动起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 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游戏活动。如:走识字迷宫、我说你取、我说你指 、玩生字卡片牌、猜谜语、开火车,排排队,拼一拼、找朋友。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识字。看插图、简笔画、顺口溜、讲故事、巧编儿歌识”等方法让孩子对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儿歌特别感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将汉字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学生一起诵读,学生很乐于接受这种既充满趣味行又蕴含思考性的识字方法。例如,教学《一分钟》中的“闹”字时,我问:“你认识的汉字中还有哪些字是带‘门’的?”学生立刻来了兴趣:口进门是问,日进门是间;人进门是闪;耳进门是闻;市进门是闹;活进门是阔……但我认为儿歌的编写不能只停留在好玩的阶段,儿歌的语言需要组织,需要酝酿,从而达到规范又不失活泼的要求,于是我给学生示范了一句:“口进门,就是问,有了问题要解决。”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很快就仿着说出:“日进门,就时间,珍惜时间要牢记。人进门,就是闪,电闪雷鸣天下雨。耳进门,就是闻,新闻联播天天看。市进门,就是闹,大门里面有闹市……”,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很快就拼凑成了一首门字框的儿歌,我趁热打铁,师生合作又创作了“走字底”儿歌,“目字旁”儿歌,“三点水旁”儿歌,“言字旁”儿歌等。再读读说说中,学生不知不觉的记住了字形,了解了字意。利用简笔画勾勒出象形字的样子,这样形象易懂字形更容易学生记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把一些生字用不同的形象加以制作,学生从视觉、听觉、大脑等多方位的记忆,更让一个个生硬的汉字变活了。识记起来就不容易遗忘。 五、走识字开放之路
六、加强写字指导,提高书写技能 现在很多老师认为指导写字是软任务,教学时间不够,往往就把指导写字的环节省掉了;还有的老师习惯用课件指导写字,板书范写惭惭在写字指导中消失了。由于指导不利,学生写字的质量明显下降。写字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字写不好,就没有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教师自己的板书字写不好,就是不完全合格的语文教师。 加强写字,一要从思想上重视。电脑时代仍需要写好字,不仅是交流的需要,还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二要以身作则,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就一手规范、美观的板书字;三要加强写字指导,包括写字、执笔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刚入学初学写字的学生,写字指导一定要到位,一笔一画的起笔、止笔,一笔一画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要边讲解边板书示范。而后让学生先描后临,发现问题,再作指导。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写得端正、整洁。 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培养,教师把对可无奈繁琐的分析简介减下去,以确保每节课十分钟的写字时间,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每堂课上。 1、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成果展示。教师方面:优秀教案、论文等成果展示。学生方面:识字测试、识字卡片、课外识字剪贴本、讲故事比赛等各项活动展示。 2、对识字写字进行检测,做好统计分析 3、写出结题报告 4、以论文等形式进行经验总结 五、研究成果 1、大量的识字让孩子有了主动阅读的兴趣 我们的识字教学课题研究已经一年多了,其结果是学生对识字充满了兴趣,识字量大大增加,2014年5月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识字量的检测,优秀的学生识字量已达到2000多个,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四册教材中所要求会认的字也基本能认读出来。 识字最终是为读写服务的,所以在识字时,我们注重识字与运用密切结合,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个个孤零零的汉字,而是把字放到词语中,放到文章中去阅读,注重汉字的运用,让孩子们在具体情境中识字,以逐步实现识字的自动化。到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完《必读古诗80首》,学生熟读成诵,认识了大量汉字,还举行了古诗背诵比赛。学生有了强烈的阅读欲望,读课外书已成为他们的兴趣。每个学生的书包里至少带有一本课外书,课间、午间,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自觉地拿出书来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有些孩子还尝试写作。 2、促进了孩子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课题研究前,我们学校的教师只注重从课本出发来教学生识字和写字,学生的识字和写字方式单一,激发不起学生主动识字和写字的兴趣,相应的他们的识字和写字渠道少,识字和写字量离大纲要求的1800字有差距,自然就满足不了学生们阅读的需求。但在研究之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课题组的老师们大胆地走出课本,引领学生尝试多种方法来识字和写字,使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用眼去看、用心去想、用口去说、动手去做,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识字和写字中学会识字和写字,在学会识字和写字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学生的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也就日益浓厚。在研究后期的调查中,二年级学生们的识字和写字量除了可以完成新课标上要求的1800字以外,学生们课余的识字和写字量最多高达600余字。 3、培养和锻炼了骨干教师,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在实验中通过理论培训、教学模式分析、优秀课例观摩、互评式评课、交流设计方案、集中座谈和个别访谈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培训,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识字教孩子活化教学技能,使大部分教师基本掌握了生活化教学设计方法与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经过近半年的磨练,教师们感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感到自己研究能力强了、创新意识强了,驾驭课堂能力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对实验研究的信心大大增强了。课题组的成员也相继撰写了有关内容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和县级获得奖项,这些荣誉充分说明我们在本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六、结论与反思 此课题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在教学班中实行大量识字、规范书写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识字教孩子生活化使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效率高。他们喜欢阅读,乐与写话,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一学期来,学生识记了400到600字不等,还学会了十多种识字方法。有了主动识字和读书的兴趣。能够借助拼音和自己的识字能力,独立读一些儿歌、《小红帽》《小猪唏哩呼噜》等读物。 2、识字已成为孩子生活的一种需要,孩子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 3、规范了书写工具。一二年级要求用HB木质铅笔书写,控制用脆而易断、难以用力的自动笔;控制使用橡皮,培养了平心静气、一丝不苟的书写态度,降低了写字出错率,从而提高了书写速度、效果。学生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只要让学生提笔写字,就会有同学起头强调正确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经过强化练习,学生大面积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能力明显提高。 4、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我们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一学年的研究也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主要问题有: 1、对识字教学的生活化评价我们觉得很难检测等。 2、孩子方面:存在着两极分化 3、如何通过识字教孩子活化,改变孩子的生活价值观,学会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成为一个善于学习和生活的人。 |
||||
参考文献 |
1、《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上) 2、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3、董菊初著:《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1998 4、《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5、汪潮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视野》朱子思《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