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野杨氏壬申谱(一)

(2018-11-26 18:00:23)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他山之玉


素斋按:西野(原为“”)壬申杨氏谱之名,予始见于族祖景勃公所创之吾王氏四分支谱,推崇甚矣。西野即今大荔县双泉镇西野鹊村,距吾村约七十里,是则景勃公必见其谱,又或与损斋先生后辈亦相熟焉。而景勃公文笔见识,亦堪追树椿先生也。此谱例义严明,实可为诸家范典。予既见于网,遂购而理之。——戊戌年十月。

 

西野杨氏壬申谱

光绪庚寅季夏刊  贺瑞麟署检

 

西野杨氏壬申谱序

同治癸酉,朝邑杨君仁甫修其家谱成。暮春,其嗣玉清温如视余清麓精舍,因出此谱,且致君意,为索序言。余观吾友是作,为卷一,为篇十,引据详明,义法精密,皆取则于古人,而折衷以至当。曰西野著其地,曰壬申断以年,盖惧其乱也,辨之惧其涣也,联之正前人之失、示后人之法、莫不有意焉。古欧苏谱尚已,以余所见,吾关中如李梦阳、王、冯少墟及近孙酉峰诸家谱,皆称善本,此亦足以不愧矣。虽然吾友之为此谱,将以睦族,而齐家、而承家之责,则在温如。温如尝从余游,近别数年,始一见,即不可无言。未有齐家而不本于修身者,然修身则又在于穷理克己。理未易穷,己未易克,认理稍偏,适以助己之私,执己既固,愈以成理之鑿。必也平心以穷理,虚心以克己,而身无不修,于以齐家,而睦族推之,凡处事接物,亦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当矣。温如勖哉!道本无穷,学宁自足,德成名立,绍述前人,即斯谱有光矣。四月既望,三原贺瑞麟复斋甫谨书。

 

苏明允谓:观吾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以其明于辨也,以其联以恩也。余于杨君之谱,亦云然。杨君树椿者,朝邑士,而非徒朝邑士。隐居求志,乐道不倦。余下车始,即闻其谊,亟思式庐表闾,而案牍鞅掌未暇也,无何。杨君纂其家谱成,持以来意者,家法也借重于国法,而子弟知所率循矣。余观斯谱,宗派详,恩义浃,去取审,法戒昭,维人心,厚风俗,俱于是乎。在杨君,其必由格致诚正而修身,而齐家,以思措之国与天下也,其必非徒藏之宗,奉为故籍,成一家之私言也。杨君洵非徒朝邑士,而天下士矣,抑余更有说焉,乾吾父,坤吾母也,鳏寡孤独皆吾兄弟之疾痛颠连而无告者也。程朱当日不逢党锢祸,皋夔稷契之事业在指顾间,其必非第讲明正学已也。杨君为一家谱,即合四海九州而一大谱之,余于君有厚望焉。若第曰观吾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则犹浅之乎测杨君矣。同治十二年闰六月,知朝邑县事汤铭新顿首拜撰。

 

时斋李氏,讲程朱之学于桐阁,远近景从,关学为之一兴。杨君仁甫,其入室弟子也。前学使吴县吴公大,上其学行于朝,赐国子监学正衔。余同年友黄君碧川,曾宰朝邑,素为余称述其为人。丁丑,余摄冯翊,则君已捐馆舍数年矣,私心歉歉,以不得及见为憾。会修府志,访其遗行,亟登诸耆旧传,复收其绪余,入文徵录,并散见于经籍各志,盖极欲表扬之,以风多士也。辛巳夏,其子玉清,持其所作壬申家谱,乞弁一言于首,而钤其例与训于尾,体遗意也。夫谱牒之修,所以上纪其祖宗,旁收其族姓,下贻其子孙也。将欲以祖宗之法,睦族姓而训子孙,则导以善,必先防其非,望其贤,尤虑其不肖,夫惟使为非者不得齿于人,不肖者不得免于法,庶几知自愧且有所惧,以愧与惧之交乘,激而返乎善,以求象乎贤,则同姓无强横之族党,后嗣无顽悖之子孙,秩然蔼然,兴仁兴让,各自笃其本根,虽不必世世公卿、人人富贵,而亦可为乡里望,无贻祖宗羞已。观谱之例与训,其用意亦深且远哉。易曰: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人知处家之尚乎宽,而不知惟严乃以济其宽,睦族之贵乎和,而不知惟严乃能致其和。吾于此见杨君之为学,其自治之谨严、与教人之谨严有如此者。信乎,为知道之士也。而谱法之详审,固不待余之赘叙矣。

光绪七年九月,盐运使衔记名陕西遇缺、简补道府署理同州府事恩施饶应祺拜撰并书

 

 

西野杨氏壬申谱目录题辞

考姓  明派

总系  本谱

族居  墓图

辨疑  家传

家训  附录

 

顷经丧乱,旋迫暮年,修名之无成宗牒之弗振,怀此心者三十载,就此事者四十旬,壬申以断年,西野以著地,后有附录,前省例言,缅芬芳于十编,垂云仍而千祀。同治癸酉正岁立春日,西野十六世曾孙树椿谨纂。

 

 

西野杨氏壬申谱

 

 

考姓第一

唐书宰相世系表曰: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又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左传正义引世族谱云,羊舍其所食邑名),凡三县,一曰铜鞮,二曰杨氏,三曰平阳。突生职,职生五子:赤、肸、鲋、虎、季夙。赤字伯华,为铜鞮大夫,生子容;肸字叔向,亦曰叔誉;鲋字叔鱼;虎字叔罴,号羊舌四族。叔向食采杨氏,其地平阳杨氏县是也(陆德明曰,叔向食采于杨,故又号杨肸)。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号曰杨石,党于祁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舍氏(左传昭二十八年,晋杀杨食我),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

 

郑氏樵通志氏族略云:或云周景王之后,一云唐叔虞之后,晋出公孙于齐,生伯侨,归周,天子封杨侯。然传言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之国,为晋所灭,晋以为羊舍氏之邑,此其明也。

 

顾氏栋高春秋大事表云:按汉书扬(才从)雄传,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食采于晋之扬(左传杨字从木),因氏焉,周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会晋六卿争权,逼扬侯,扬侯逃于楚巫山,因家焉。夫杨本姬姓侯国,见灭于晋,而为羊舍氏邑,乃谓始食采于扬,后为扬侯,何舛戾若此?新唐书则云,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晋武公子伯侨,为羊舍氏之祖,较分明。又云,洪洞县东南十八里,有古杨城,旧为杨侯国,晋灭杨以赐羊舍肸,为杨氏邑。襄二十九年传,女叔齐谓霍杨韩魏,皆姬姓,而晋灭之,是也,魏献子分其地,以僚安为杨氏大夫(椿案,此食我灭后)。

 

顾氏炎武日知录云:杨用修以扬阳杨羊四姓为一,误。按杨城,即今之洪洞县,本杨侯国,左氏女叔侯所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而子云反离骚亦云,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汾隅,灵宗初谍伯侨兮,流于末之扬侯(自叙云,从手易,与从木易,又为一族),不知其字何以为扬。及其灭于晋,而为大夫羊舍氏邑,则食我始见于传。而杨朱与老子同时,又非羊舍之族也。阳氏则以国为氏,以邑为氏,皆不可知,晋有阳处父,乃在叔向之前,而楚之阳匈、鲁之阳虎、非一阳也。宋之羊斟、邾之羊罗,非一羊也。安得谓阳为平阳、羊为羊舍,而并附之叔向乎?

 

椿案:以杨为国,始于尚父,后为晋灭,非吾祖也。伯侨者,诸侯别子也,别子为祖。三世而突,为羊舍氏,五世而肸,为杨氏,以邑为氏,非以国为氏。故鼻祖断自伯侨,吾从子云焉。伯侨至肸,但为姬姓,肸之后虽为杨氏,而犹姬姓。居华阴者,自汉以来,唯为杨姓,而无姬姓之说矣。盖三代以上,姓与氏分,三代以下,姓与氏合,今世有姓而无氏,实则有氏而无姓,杨与姬可通婚姻乎?故明乎氏之所自出,而姓明矣。

 

 

明派第二

唐书世系表曰,居华阴有杨章者,生苞、朗、款。苞为韩襄王将,守修武,子孙因居河内。朗为秦将,封临晋君,子孙因居冯翊。款为秦上卿,生硕,字太初,从沛公征伐,为太史,八子:鷃、奋、甝、儵、熊、喜、鹯、魋。喜字幼罗,汉赤泉严侯。生敷,字伯宗,赤泉定侯。生胤,字毋害。胤生敞,字君平,丞相、安平敬侯,二子:忠、恽。忠,安平頃侯。生谭, 属国安平侯,二子:宝、并。宝字穉渊,二子:震、衡。震字伯起,太尉,五子:牧、里、秉、让、奉。牧字孟信,荆州刺史、富波侯,二子:统、馥,十世孙孕。孕六世孙渠。渠生铉,燕北平郡守(叶酉曰,震当汉灵帝时,铉前燕当晋成帝时,相去一百七十余年,不应遽传十七世也,当从隋高祖纪,震八代孙铉)。生元寿,后魏武川镇司马。生惠嘏,太原郡守(椿案:惠嘏后为隋帝一支)。观王房,本出渠孙兴,后魏新平郡守。生国。国孙绍,后周赐姓屋吕引氏,隋初复旧,后以子雄封观王,号观王房。孕五世孙瓒,隋辅国将军、河东公。生初,左光禄大夫,华山郡公。初裔孙播,世居扶风(椿案:此播在唐为炎之父,非北魏之播)。太尉震子奉,字季叔,后汉城门校尉、中书侍郎,八世孙结,仕慕容氏,中山相,二子:珍、继。至顺徙居河中永乐,岐居原武。越公房,本出中山相结次子继。生晖,洛州刺史,谥曰简。生河间太守恩。恩生越恭公均,号越公房。

附:蜀中谱曰:震生奉,字季节。奉生旉。旉生纂,字叔绪。纂生品,字文璨。品生国,字彦高。国生准。准生林。自震至准七世,有名德。又曰,伯宗敷之俊为新昌院,旉之后为宜阳房,林之后为荥阳房,又有蜀中院,有淮南院,有丹阳房(椿案:昔年曾见一蜀中谱,贾客所抄,错讹断烂,不知何人作。然此段必有所据,故附录之)。

汉书功臣侯表:赤泉严侯喜(严本作庄,避讳),定侯敷,侯毋害,喜元孙孟尝,六世恢,七世谭,八世并。

杨敞传:子忠,忠子谭,忠弟恽(椿案:表中孟尝、恢二世,与传中敞、忠二世不同。又后汉书,震传八世祖喜,与唐书世系同,而表中八世并,乃震叔父,是多一世,且无喜曾孙名,恐或误也)。

后汉书杨震传:八世祖喜,高祖敞,父宝。长子牧,牧孙奇,奇子亮;少子奉,奉子敷,敷子众;中子秉,秉子赐,赐子彪,彪子修(三国志有传)。

晋书杨骏传:弟珧、济,子超。

杨佺期传:曾祖准,自震至准七世,祖林,父亮,兄广,弟思平,从弟尚保、孜敬。

外戚传:杨文宗。

魏书杨播传:高祖结(即震八世孙),曾祖珍,祖真,父懿。子侃,侃子纯陁。弟椿,椿子昱,昱子孝邕;弟颖,颖子叔良;弟顺,顺子辩、仲宣、测、稚、卿,仲宣子玄就;弟津,津子遁,逸、谧、愔(北齐书有传);弟暐,暐子元让;族弟钧(即越公)。

隋书高祖纪:震八代孙铉(与唐书世系表异,似的),生元寿,元寿生惠嘏,惠嘏生烈,烈生祯,祯生忠,忠生文帝坚。

杨雄传(即观王):父绍,弟达。

杨处纲传(高祖族父)。

杨崇传(高祖族弟)。

杨素传:父敷,弟约,从叔文思、文纪。

杨尚希传:祖真,父承宝,子旻。

北史杨敷传:高祖晖(即结次子继所生),曾祖恩,祖钧(即越公),父暄。子素,素子元感。暄弟穆、俭。俭子异,异子虔逊。俭弟宽(北周书有传),宽子文思、文纪。

杨绍传:祖兴(即渠孙),父国,子雄(即观王),雄子恭仁、綝。

刘方传:杨武通。

杨汪传:曾祖顺(播弟,居永乐),父琛。

节义传:杨善会,父初。

外戚传:杨腾,父贵,子盛。

旧唐书杨恭仁传(雄子):子思训,思训孙睿交。弟续,执柔,执一,师道。执柔子滔,师道子豫之,兄子思元。

杨纂传:祖俭(暄弟),父文伟。子守愚。族子宏礼(唐书别有传)。宏礼父岳,宏礼弟宏武,宏武子元亨、元禧、元祎。

杨慎矜传(炀帝子齐王暕之曾孙):祖正道,父隆礼,兄慎余,弟慎名。

杨绾传:祖温玉,父偘。

杨於陵传(震子奉之后,文纪六世孙),曾祖珪,祖冠俗,父太清。子景复、嗣复、绍复、师复。绍复子擢、拯、据、揆。师复子拙、振。

杨嗣复传(震二十世孙):子授、损、技、拭、撝。授子燛。

杨虞卿传(嗣复族兄弟,虢州宏农人):祖燕客,父甯。子知进、知退、壇、堪,弟汉公。汉公子范、筹。从兄汝士,汝士子知温、知至、知远、知权。汝士弟鲁士。

杨收传(素之裔,居冯翊):高祖悟虚,曾祖幼烈,祖藏器,父遗直(家于吴)。子鑑、钜、鏻。兄发、假,发子乘。弟严,严子涉、注(椿案:传中注引家谱云,结次子继,生晖,晖生恩,恩生钧,出居冯翊,至藏器徙浔阳。又云,父四子,名皆从又,以四时为义,发之子名皆从木,假子从火,收子从金,严子从水)。

良吏传:杨元珓(震十八代孙,居阌乡),子仲。

文苑传:杨炯。

唐书杨瑒传:五世祖缙,缙子林甫,林甫子琮,伯父志,从兄晏。

杨凭传(虢州宏农人):弟凝、凌,凌子敬之,敬之子戎、戴。

旧五代史杨凝式传:父涉。

椿案:自魏书至五代史诸人,大概皆见唐书世系表,但表中尚有隋宗室十余人,及不见史传者,二百八十余人,今未悉录。

宋史杨昭俭传(嗣复曾孙,长安人)。

杨克让传(冯翊人):高祖公略,子希闵、希甫,希闵子日华、日严(别有传)、日休,希甫子日宣。

杨偕传(於陵六世孙,中部人)。

杨大雅传(虞卿孙承休,家钱塘,大雅承休四世孙)。

杨覃传(大雅从叔)。椿案:传云,凭居履道坊,於陵居新昌房,汝士居靖恭房,时称“三杨”,皆为盛门,而靖恭尤著。

杨佐传(靖恭房后,家于宣)。

杨大异传(汉公之后,十世祖祥,家醴陵):子霆(在忠义传)、霖。

金史杨邦基传:父纲。

椿案:唐表通叙世系,故冠于首。汉书而下,籍华阴者,悉录之,非华阴而系近若地近者,亦录之,外此则否(辽、元二史俱无之),明吾宗所自,且正旧谱诬也。自汉初至于宋初,互相参考,嫡庶虽昧,昭穆可明,大约三十余世,最著者为东汉、为北魏、为唐,而汉德远矣。自五胡乱华,而氏族之品别,著类书,盛于唐,遂以官爵相尚。自五季分裂,而谱牒之学衰,更南渡,迄于元,或至文献无徵。一家之言,亦可以观世变矣。

 

 

总系第三

 

始祖十世图

一世:

二世:景文、景学;

三世:谦、敬先、小六、老伯子(以上景文生),忠、秀、恭(以上景学生,恭名下注“别支六,阙户十五”);

四世:广、得(南祠祖)、昱(苦泉祖)、珏、武(以上皆谦生);

五世:简、鼎、鼐(小西门祖)、、琏(以上皆广生);

六世:(前头祖)、增、钺(以上皆简生);

七世:九畴(钺生);

八世:汝僚(九畴生);

九世:谐、硕、梧、棣(以上皆汝僚生);

十世:成茂(北院祖)、成物(西院祖)、成名(以上皆谐生)。

 

本支七世图  (续)一世(诏按:此与始祖为二图,则系线似不必连,本支当作八世,以成名直书为第一世,而与若楠相连,惜曾未之质也)。

十一世:若楠、若枫(父皆成名,若枫为场里祖);

十二世:全始、正始、申始(父皆若楠);

十三世:(父全始),祁、贞(加右耳,以上父正始),节、参(加右耳,以上父申始);

十四世:友善、彦魁(以上父),友让、友训、友兰(以上父祁)、友恭、友敬(以上父贞),友伦(父节)、友蕙、友益(以上父参);

十五世:廷荣、廷华(以上父友善)、廷(父彦魁),廷秀(父友让)、廷植(父友训)、廷玉(父友兰)、廷(父友恭)、廷(父友敬),廷、廷章(以上父友伦)、廷见(父友蕙)、廷泰、廷祥(以上父友益);

十六世:凤至(父廷荣)、凤诏(父廷华)、凤衔(父廷),凤光(父廷秀)、凤鸣(父廷植)、凤岐(父廷玉)、凤临、凤章(以上父廷),凤集、凤翔(以上父廷)、凤升(父廷章)、凤翱(父廷见)、凤仪(父廷泰)、凤魁(父廷祥);

十七世:官清(父凤至)、玉清(父凤衔),海清(父凤光),时清(父凤集)、心清(父凤翔)、和清、泉清、意清(以上父凤升)、(续)本清(父凤翱),(续)德清(父凤仪)。

十八世:(续)庚白(父官清)。

 

椿案:断自始迁祖,不上援华阴,此公孙不敢祖诸侯,自卑别于尊之义也,虽名德如太尉,弗敢黩焉。别支六,不系,吾谱私也,法所不行;又各有谱,亦无失也。吾谱何以私?不得已也,有愧心焉。若百年后,吾法大行,虽私而公矣,虽因而创矣,是在我后之人。阙户十五,无系,或无后,或失传,不可知也。人之为谱者,详于盛,而吾必详于衰,所以发仁孝之思也。自一世至于十七世,血脉相贯,譬观龙门,即是星海,存一兄而失其六弟,多者疏矣,寡者可不亲乎?观斯图也,追远者当思尽诚,而合族者当思笃爱。

 

名派:清、白、传、家、远(用太尉语)

 

 

本谱第四

表(略)

 

右谱凡四,前三谱已定,后一谱据见今书。他日续入,展幅依式别书,当损当益,自有例在。

 

椿案:谱,古制也,依古法例也,作年表式,大书名,注书字,书第,书官,书生卒,详卒而略生,书葬地,书妻几,配卑者称妻,孀妇称室,书子几人,出嗣系本生,成丁乃大书,皆古法也,必有据录在后也。不专主从所好也,不尽从有损益也。阙所不知,传疑所以传信也。详本支而略别支,尊吾所自出,又穷于势也。别支阙户皆入谱,犹前章之意也。十六世以下,犯义者削之,逃亡者削之,妇改适者削之,莫非古法也。夫国有史、邑有志、家有谱,一也,教之所由生也。始祖一本,绵绵十七叶,德之厚也。入国朝二百年,无科、无官、无著述、无表传,族之衰也,厚思继衰思振,所以为教也。先世编户多业农,后稷开国,伊挚耕莘,深有望于亢宗者也。

 

续入例

均依前式,子成丁,必十六岁者。无后者、流寓者、妾有子者、女适人有贤孝节烈者,附父名下。外族有贤者,附各妇女下。

续谱限二十年,修谱存乎其人。

 

立后例

大宗必立。小宗不立,可;欲立,亦可。有则可,无则不可。先依序,或择贤,或择爱,立后不肖许改立。身没,而族为立者,必依序,或卜,不肖亦许改立。孙不得弥祖,殇不得立后,适子不得为人后,独子不得为人后,孤子不得为人后(有祖若伯叔父若兄主之亦可),一子不得两后。所后父有子,必归宗。

不立后者,神主田产入祠堂,无祠堂归本宗子;有女,分与田产四之一。

立后违法者,谱则正之。

 

不入例

异姓后者、后异姓者、大不孝者、大犯义者(叛逆淫道之类)、流荡不归者、居官奸贪者、妇被出者、改适者、入释道者、沦倡优者。

已入而犯者削之,已犯而改者入之。凡削名者,生不入祖祠,死不入祖茔。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