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拖延意味着对死亡的否定

(2022-04-27 09:22:09)
标签:

自我成长

拖延

心理学

生命

时间管理

分类: 生活中的心理学

我们已经探索了许多有关拖延的心理成因,比如:追求完美主义、回避困难、被动攻击、不敢拒绝等等,人们常说拖延无异于等死,但今天我想分享给大家一个和时间有关的拖延视角“拖延不是对抗死亡,反而是对死亡的否定。”


这是《津巴多时间心理学》在引言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它当然无法解释全部的拖延行为,却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看待拖延的全新视角。假设人的生命像吸血鬼一样是无限的,那么所有事情都可以慢慢做,都来得及。恰恰因为人会死,人才会想方设法的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更多价值,制造更多回忆,让生命更具意义。


拖延意味着对死亡的否定

重视那些代表着否定死亡的拖延


任何事情一旦和死亡扯上关系都变得严肃、骇人,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正视时间的宝贵价值,对那些否定时间终止的拖延行为引起关注。


如果你否定时间终止,你很可能在对待时间上会和那些感觉时间太少和有限的人有很大不同。如果你设想你的生命是无限的,你不可能像珍视黄金一样珍视时间,而很可能认为时间就像沙滩上普通的沙粒一样。(《津巴多时间心理学》p.16)


那么,哪些拖延行为可能和否定死亡有关呢?


简单来说,总觉得以后有的是时间做却一直没做的重要事情,大部分代表着对死亡的否定。这里面包含两部分:一是有时间做却一直没做,二是重要的事情。


你能列举出一堆有时间做却一直没做的事情,给房间大扫除、换电脑、组织同学聚会……但其中对你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件,比如:回家探望父母、当面给人道歉、千载难逢的工作机会、挽回错过的爱人、详细体检……


脱口秀主播青年老师曾经分享过一段让他捶胸顿足的人生经历。2000年初,在北京出台了经济适用房政策,因为价格大大低于市场价,所以要审核的资料特别多,卡的很严,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需要单位提供收入证明。那个年代没有微信,办公全靠发邮件,青年老师也想申请经济适用房,于是给公司人事部发邮件申请开具收入证明。


不知什么原因,这封邮件发出去后就石沉大海了,青年老师竟然也没有再追究收入证明什么时候能开出来——事情搁置了。直到某天青年老师看到新闻说第一批经济适用房申请截止,这才想起自己的收入证明压根儿就没开出来。


然而,这件事情的搁置,导致的是至今都没有再碰到合适的机会买房子。青年老师用幽默的语言吐槽了自己的拖延,并表示这可能是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了。


 

如此重要却一直拖着不做,显然是认为时间来的及,还有机会。但是再往更深一层挖掘,这是认为自己会长命百岁的错觉。遗憾的是即使在生活中曾经体验过懊悔,也很难让我们日后避免在重要的事情上搞拖延,除非有意识的给自己敲警钟,否则惰性很容易把我们吞噬。


拖延意味着对死亡的否定

 

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完成重要的事情


否认生命会终结,可以缓解焦虑和心理压力,但由此带来的拖延行为并不能让人真的开心,浪费时间让人无法体验到生活的充实感和个人价值感。当我们把拖延放到生命的时间线上去看时,不由得感到了紧迫,当我们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并且很无常时,就不得不做出选择——哪些事情可以拖延,哪些事情不能拖延。


因此,我们有了一个新视角——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拖延,而是对你最重要的事情禁不住拖延。那么,我们要应对的不是拖延本身,而是在有限的时间中挑选出重要的事情,并且尽可能把它完成。


那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知道哪些事情对自己来说很重要呢?


可以采用未来视角对话的方式,捕捉重要信息。这很像穿越剧的桥段,我们对穿越剧感兴趣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主角经过未来的洗礼穿越回去变得很无敌,可以对过去的人和事指指点点,还能做出预测、轻松避坑。二是主角有了弥补过往遗憾的珍贵机会。


显然,这两点在现实中都无法被满足,却可以借鉴到生活中,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


假设有个3年后5年后的你穿越回来,TA过的怎么样?TA会对你说什么呢?有什么想提醒你、甚至是警告你的?TA有没有什么遗憾,可以从现在开始弥补的?


 

别着急回答这些问题,正因为它会影响我们的选择,才需要慎重作答。


拖延意味着对死亡的否定



建议选一个充裕的时间,用冥想的方式和未来的自己对话,形式可以是由浅入深的,两个自我先产生连接,彼此认识、熟悉之后,再慢慢打开话题,将自己所关心的方方面面分门别类的进行冥想、提问、回答,拣选出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部分。不管想象中未来的自己有多好或者多差,我们总有可以从现在开始着手改变的部分。

 


虽然,我们没法像穿回大清朝的若曦那样,依靠历史知识提醒八爷提防身边的眼线,也没法像《你好,李焕英》中贾玲那样,凭借超前思维让母亲成为全厂最有面子的人。但我们可以假设多年后自己遇到了优秀的伴侣,然后思考从现在起做哪些改变才能更匹配到对方呢?我们可以假设多年后靠兴趣爱好养活自己了,然后思考是因为这些年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现在,我们看到了未来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也意识到了生命有限,那么就需要把精力投入到这些重要的事情上,避免多年后的遗憾。


另外,存在主义说“选择彼此互斥”,也就是说我们选择了这些的同时放弃了另一些,不存在完美的选择。所以,当我们发现重要的事情罗列出来非常多时,不要慌也不要贪心—— 贪心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拖延。我们只需要再次进行排序,从重要等级最高的事情开始,督促自己完成。


当我们意识到死亡必然会发生,并着手去做重要的事情时,不仅能缓解拖延带来的焦虑,它更是应对死亡焦虑的不二法则。正如作者E.贝克尔(Ernest Baker)在《死亡否认》一书中写道的:


“死亡的观念、死亡的恐惧,它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动机——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用来避免死亡的宿命。”


 

拖延意味着对死亡的否定

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视角“拖延是对死亡的否定”,了解到如果人把生命看成是无限的,就容易浪费时间造成拖延行为。所以,想要改变这类型的拖延,我们就要从一堆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情中挑选出对自己重要的那些事情,然后督促自己尽可能完成。可以采取未来视角对话的方法,探索出哪些对自己重要、哪些不重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投入去做重要的事情,让人生更加不虚此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