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语言、符号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2014-01-17 15:27:48)
标签:
教育 |
语言、符号与文字是同母(大脑)出生的亲姐妹,大姐有声无形,小妹们有形无声,只有姐妹们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能有声有形。只有在语言、符号与文字在大脑中建立起映射与逆映射的对应关系时,语言才能完全读出符号与文字,有些符号不能记录语言,但文字能完全记录语言。语言与文字这种能相互表达的关系称为“完备映射关系”,具有“完备映射关系”的语言、文字才是成熟的语言、文字。凡是成熟的文字都具有字形、字义、字音三要素;反之,只有具备形、义、音三要素的有序符号才能称之为成熟的文字。在形、义、音三要素中缺一的符号,就是不成熟的文字(或不是文字)。例如,有的少数民族有语言,也有文字,虽然语言能读出文字,但由于文字的数量太少,文字不能记录语言,这样的文字就是不成熟的文字。“计算机语言”也属于不成熟的文字范畴。
大脑的第Ⅰ信息通道是“声符信息通道”。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大脑思惟信息(自己想说的事)告诉朋友,他就会通过大脑语言(声符)中枢发出指令,指挥发音器官发出声音(社会公认的有序声符)表达自己想说的事,然后通过声波负载着信息传递到听话人的耳朵,由听觉神经将声信息转化为电脉冲所负载的电信息,再由电脉冲将其所携带的电信息经传入神经传递给听话人的大脑语言中枢,大脑语言中枢经过对声信息进行识别(如同微机语音识别软件对语音的识别),识别出说话人所发出的信息,听话人就理解了说话人所发信息的意义,这是运用口说和耳听通过第Ⅰ信息通道完成传递大脑思惟信息的过程。
大脑的第Ⅱ信息通道是“形符信息通道”。一个人要想把自己大脑的思惟信息(个人的想法)告诉远方的朋友,在没有电信通讯工具之前,就要先把自己的思惟信息(想法)通过大脑文字(形符)中枢发出指令,指挥手使用书写工具在书写材料上写成文字负载着信息的信件(不识字的人写信都要请人代笔),然后通过邮局或其它方式把信件传递到对方手中,对方看信时,文字所携带的信息经过文字反射的光波转换成的光信息对收信者的眼睛视神经产生刺激,光波就将它所负载的光信息经过眼睛的视神经转换成电脉冲所负载的电信息,电脉冲再将它所携带的电信息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收信者的大脑文字中枢,大脑文字中枢经过对文字进行识别(如同微机文字识别软件对文字的识别),就理解了写信人的想法。这是运用手写文字和眼看文字通过第Ⅱ信息通道完成传递大脑思惟信息的过程。还有图形、图画、图纸以及各种人工生产制造的各种各样的产品都是通过“形符信息通道”传递信息完成制作的。
(1)从以上信息传递过程来看,语言、符号与文字的共性是:
1)语言、符号与文字都是大脑思惟的产物。语言、符号与文字都是人类为表达大脑思惟信息而创造的,它们也是在人们传递、交流大脑思惟信息中而发展的。语言(声符)、符号与文字(形符)都是大脑思惟信息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符号与文字的内容是它们所表达的大脑思惟信息。如果没有大脑和大脑思惟就不可能产生语言、符号与文字,人类今天还会像禽兽一样生活。
2)语言、符号与文字都是人类大脑能认识和理解的人工创造的。语言、符号与文字都是信息载体,都具有传递信息意义的功能,因此说它们都具有表义功,它们的意义是能被人类大脑识别和理解的。没有意义的声符和形符对人类没有任何用处,因而引不起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在社会上就没有生存之地。例如,小孩刚学说话,他也能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由于表义不清楚,大人听不懂;小孩刚学写字,他也能画出一些不同的形符,由于表义不清楚,大人看不懂。也就是说,这些声符和形符不具有交流大脑思惟信息的功能,是些无用的东西,只能是自生自灭。
3)语言与文字都是符号系统的子系统,符号包括语言和文字,所以在下面只讨论语言与文字。
(2)语言与文字的不同点是:
1)它们产生的条件不同。语言是在人类大脑进化到能支配发音器官发出声符时产生的;符号与文字是在人类大脑进化到能支配手使用书写工具在书写材料上书写形符时产生的。
2)它们使用的符号不同。语言使用的是声符;文字使用的是形符。
3)它们的传递途径不同。语言是通过声波传递信息;文字是通过光波传递信息。
4)大脑发出和接收它们的中枢神经不同。语言是通过大脑语言中枢发出和接收信息;文字是通过大脑文字中枢发出和接收信息,这两条信息通道是各自独立传递信息的。若大脑语言中枢神经或文字中枢神经的一处出现病变,并不影响另一条通道传递信息。
5)它们传递信息的特征不同。语言传递信息具有即时性特征,没有过去式和将来式,只有现在进行式;文字传递信息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特性,上可以承载千古,下可以流传万世,广可以传遍全球。
6)它们传递信息的条件不同。人们不用借助任何工具就能用语言随时随地交流大脑思惟信息,其优点是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用文字的形式交流大脑思惟信息必须借助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其优点是比用语言的形式表达更便于保存、学习和使用。由于光速比声速快得多,所以人们通过用眼阅读文字获取知识比通过耳听声音获取知识的效率要高得多、获得的知识面要广得多,用文字表达的信息内容易于阅读和浏览,可以重点选读、重读、查证,并易于加工。
7)它们传递信息的保真性不同。用语言传递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错概率高、失真性较大;用文字传递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错概率低,保真性较强。特别是在用语言进行多级接力传递信息的情况下,传递的范围越远越广出错的情况越多——以讹传讹的现象越多。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只有认清了语言、文字是各自独立通过特定的通道表达、传递、交流大脑思惟信息,才能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字的平等并列关系,没有第一性与第二性之分,才能使文字摆脱语音的束缚,才能分别得出语言、文字的科学定义。只有确立文字的科学概念之后,才能创建“文字科学”和创建“科学文字”,才能大大提高人们使用文字交换信息的效率,才能真正实现文字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