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朝十位无耻诗人

(2018-08-28 16:50:51)
标签:

唐朝十位无耻诗人

分类: 历史与文化

唐朝十位无耻诗人

岭南牧野/文

 

    以前读书时,受教科书的影响,老师总是说那些诗人具有什么大公无私高风亮节廉洁奉公忧国忧民重情重义等等高贵的品质,今看了一些古籍,发现有些诗人并非如此,他们的某些事迹简直可以用龌龊、无耻来评价,这些事迹虽非出自正史,但能流传至今,也并非全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事,闲话免说,言归正传,下面谈谈唐朝十位诗人的无耻行径。

一、险谲多端的李逢吉

李逢吉,字虚舟,陇西人。《全唐诗》录入诗作八首。

【无耻实例】

    一年夏天,李逢吉路过亳州与回故乡省亲探友的李绅相遇,李绅就是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悯农》的作者,这二人是同榜进士,久别重逢,这天,他们登上了亳州城东的观稼台。李绅看到田野里辛苦耕作的农夫,在烈日炙烤下锄地,不禁感慨万千,随口便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接着又吟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逢吉这家伙口中连赞好诗,心里却想,这不是在说朝廷的坏话吗?李逢吉回到朝廷以后,立即就向皇上进谗言,还好当时的武宗皇帝不算昏君,不但不批评李绅,还给加了官,反而李逢吉不久反被降职,迁调云南,真是偷鸡不着蚀了一把米。

    太平广记》说过一件这样的事,诗人刘禹锡有个歌妓十分漂亮,李逢吉想着都流口水。一天想出一个诡计,他对各位官员下了个“某日于皇城正殿前面举行宴会,所有朝廷官员及其宠爱的婢妾均请届时参加盛会。”的通知,于是官员府中稍有姿色的婢妾前来赴会。刘禹锡的歌妓也不例外,李逢吉命令守门人,要先把刘禹锡家的歌妓放进门去,就这样夺取刘禹锡的歌妓。而刘禹锡对此也无计可施,只有忍气吞声的份。

【评论】

    旧唐书.李逢吉传》说他是“天与奸回,妒贤伤善。”这么说我们就知道这家伙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还用我说什么呢?

二、留其圣种的裴休

裴休,字公美,济源人。《全唐诗》录入诗作二首。

【无耻实例】

    裴休,进士出身,一代名相。在从政上倒没怎么干过坏事,他一生信佛,对佛的敬虔简直走火入魔,他不但强迫儿子出家当和尚,更出格的是,竟然命自己最心爱的妾去承事禅师。即叫小老婆借口到寺宇礼物之机,与禅师偷情,留其圣种。真个儿是荒唐之极。他给自己儿女起名,也以僧人尼姑的法名取。当时,士族无不恶之,(何光远《鉴诚录》)”

【评论】

    裴休在诗作上没什么成就,《全唐诗》仅留有两首,因此我更愿意称他为书画家或政治家。心存善念性慕禪林本应是值得推崇表扬的,但因信佛而送妾与禅师偷情,这简直是在佛祖头上淋屎,怪不得有人曾作诗讽刺他:“赵氏女皆尼氏女,师翁儿即晋公儿。却教术士难推算,胎月分张与阿谁?”

三、奸邪进取的王播

王播,字明敭,太原人。《全唐诗》录入诗作三首。

【无耻实例】

    王播受宰相皇甫缚的排挤,遭到贬谪,唐穆宗一即位,立刻贬逐了奸相皇甫缚。王播在西川闻讯,“大修贡奉,且以结赂宦官,求为相”,果然很快被召回朝廷,担任宰相。不久又因事被罢,调任淮南节度使,淮南遭受特大早灾,老百姓穷困潦倒,他却加剧盘剥敲诈,造成“民皆怨之”。

【评论】

    《全唐诗》录入王播的诗仅三首,而《题惠昭寺木兰院二首》之一的“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却是我极其喜欢的,这首诗真正体现了世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令人极其感触。也许有这样的际遇,王播为官初期“人所不堪胜任之事,他却反以为乐。”由于官场的几次浮沉,于是他也随波逐流,谄媚权贵,令人唾弃,被人讥为“奸邪进取”,“不存士行”。

四、始乱终弃的元稹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全唐诗》录入诗作六百三十八首。

【无耻实例】

    元稹的无耻主要体现在“始乱之,终弃之”,他先是喜欢上表妹双文(也就是多位学者考究出元诗人的小说《莺莺传》中崔莺莺的原型),与这位双文表妹一翻巫山云雨后,傍上了有社会背景的韦丛,这韦小姐命薄,结婚没几年就香消玉殒了。有坊间传闻,元诗人在老婆死后不久,他又看上了才情并茂的薛涛,元诗人使出他的独门绝技“情场杀手鬼见愁”,这位曾经不知迷死多少才子的美女诗人不下几招就倒在了元诗人的怀中,缠绵几个月后,元诗人由于上京就对薛美人说拜拜了,离别时元诗人信誓旦旦地说会回来接她,但薛美人至死都不见元诗人的到来。元诗人其实不是不回来,而是在回来路上遇到了更年轻美丽的刘采春,而此时的刘采春可是别人的老婆啊! 

【评论】

    对于喜欢唐诗的朋友,对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应不陌生,想当初我读时简直是泪眼婆娑,要不是后来看到他的斑斑劣迹,差的被这厮骗了,对于元稹的一生,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对他的评价是“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这个始乱终弃的无耻诗人,最终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坊间传说他死于雷击,报应吧!

五、三嫌老丑的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全唐诗》录入诗作七十五卷,三千八百四十首。

【无耻实例】

    唐语林》(卷2)中记录了元白两人同狎一妓的事情:“长庆二年,白居易以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杭州有官妓商玲珑、谢好好者,巧与应对,善歌舞。白居易日以诗酒与之寄兴。元稹在越州闻之,厚币来邀玲珑,白遂遣去,使尽歌所唱之曲。后元稹送玲珑归,作诗寄白居易云:休遣玲珑唱我词,我词都是寄君诗。却向江边整回棹,月落潮平是去时。”

    贞元年间,白居易的旧交张愔病故,张曾买了一名小妾叫关盼盼为之守节,居住在张氏旧宅燕子楼,“历十五年不嫁”。白居易为此写了几首诗讽刺关盼盼,其中一首《感故张仆射诸妓》诗中写道:“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关盼盼读后“旬日不食而死”。

【评论】

    白居易与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以元白并称于世。白居易本以《长恨歌》、《琵琶行》等讽喻诗闻名于世,倒让后人讽喻起他来,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那句“出来混的始终会还的”,如果只是与元九同狎一妓,那我还不忍把他列入无耻之列,毕竟大唐也是个开放的时代,但他却在闲得蛋痛之时作了几首催命符的诗,这真让人觉得他简直就是个老混蛋。虽说这些都是坊间传闻,但也不会无风起浪。“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这是出自白居易的《追欢偶作》,单看这诗句,就知道他并非什么好鸟。

六、俄而休妻的崔颢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全唐诗》录入诗作四十八首。

【无耻实例】

    新唐书》卷二百三记载:“崔颢者,亦擢进士第,有文无行。好蒱博,嗜酒。娶妻惟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翻译一下,崔颢,进士第,有才无德,喜欢饮酒赌博,娶老婆专挑美丽的,稍不如意,即刻休妻,来回有四五次之多。

【评论】

    好酒赌博,喜欢美色,这是多数男人都具有的劣性,虽说来是不怎么好听,也权不厚非了,但有些不如意就对妻子“俄又弃之”这是为世人所不屑的,且“凡四五娶”,这就薄行寡德,令人唾弃了。作为留下律诗排名第一令诗仙李白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的千古名篇《黄鹤楼》的作者,他的劣迹比元稹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能作为后人“有才无德”的典范。

七、“一代鸭王”崔湜

崔湜,字澄澜,定州人。《全唐诗》录入诗作三十八首。

【无耻实例】

    他本是张柬之、敬晖安排到武三思身边的卧底,负责搜集武图谋不轨的证据,但他看到依靠与韦皇后勾结的武三思更有前途,于是卖友求荣,致张、敬被处死。

    崔湜在政治上见风使舵,那派强他就依附谁,在男女关系也是朝三暮四,他先是勾搭上上官婉儿,不久,他看着太平公主的势力更为雄厚,于是又钻到太平公主的裙子底下邀宠,崔湜不但自己“卖身”,而且让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到宫中和太子勾搭。以致有人讥讽崔湜说他是:“托庸才于主第,进艳妇于春宫。”

【评论】

    崔湜有首诗写道:“余本燕赵人,秉心愚且直”,其实他既不愚亦非直,才华横溢却是有才无德之极品,这个朝三暮四见风使舵卖友求荣的家伙最后竟然勾结太平公主欲废黜玄宗李隆基。事情败露后被处死,于是“一代鸭王”也走完了他卑鄙的人生之路。

八、笑里藏刀的李义府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全唐诗》录入诗作八首。

【无耻实例】

    李义府官升中书令后,把卖官作为敛财的门道,他不但自己卖,而且带着母亲、妻儿、女婿齐齐上阵,把卖官的市场做大做广,公孙无忌的孙子的生意照做无误,有人告到皇帝那儿,皇帝说起,他竟然发怒地问:“这谁与您老说的?”,不肯认错而去。

    还有一个件事,有个女人叫淳于氏,因犯奸而获罪被关在大牢里。李义府听说此女人长得漂亮,便利用职权令狱官毕正义枉法将她放了出来占为己有,后来事情败露,他却逼毕正义在狱中自杀了。(《大唐新语》)

【评论】

    说真的,我很不愿意把李义府归入诗人行列,但在一个满大街都是诗人的年代,你不承认也不行,李义府在当时名声虽臭,但政坛中算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但他从政后除了卖官外几乎没干过一件什么好事,《新唐书》把他列入奸臣排行榜第二位,在这不让这盛誉“人猫”“笑里藏刀”的主角上榜实在说不出理由。

九、挟私隐恶的许敬宗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全唐诗》录入诗作二十七首。

【无耻实例】

    旧唐书·许敬宗传》载,大业十三年江都兵变时,他的父亲许善心与虞世南之兄虞世基为宇文化及所杀,被杀时,世南求以身代,而善心遇害时,敬宗却委曲而求生。这件事经内史舍人封德彝暴光后,许敬宗怀恨在心,在为他作传时,便“盛加其罪恶”。

    他为了收受大量的钱财,把女儿嫁到夷蛮之地,身居要职,却把自己长子丢到边疆流配,且目空无人,轻狂凉薄,见到人总是说自己耳朵不好使,然后侮辱人没有曹刘沈谢之才,所以不能记住。(《太平广记》)

【评论】

    说实在的,《新唐书》让他坐上奸臣的第一把交椅,我实在找不出理由,因为总觉得他并非算大奸大恶之徒,也就是道德上有些问题罢了,也许是他比其他奸臣虚长几岁吧!但既然让老二“李猫”上榜,如果不给许老大一个座位,怎么都说不过的。

十、无耻之尤的宋之问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全唐诗》录入诗作一百八十七首。

【无耻实例】 

    他曾厚颜无耻地给武则天写了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的诗句,把希望得到则天奶奶临幸的献身精神和光辉理想付诸行动,谁知则天奶奶嫌他口臭,这理想也就就化为乌有。

    唐中宗时,他被谪贬泷州,中间逃回洛阳,藏在好友张仲之家。有一天,他听说张仲之想去暗杀武三思,于是去告密,以出卖朋友获得朝廷赦免,升为鸿胪主薄。   

    这还不算,有坊间传闻,他外甥刘希夷写了一首诗,也就是后来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代悲白头吟》,写后让他这个舅舅看,他觉得这句诗太好了,又知道外甥尚未示人,于是就请求把这首诗归为己有。起初,刘希夷答应了,但后却来又反悔。可宋之问已经把这首诗跟别人说是自己写的了,无奈,只能杀人灭口。为将一句诗占为已有而将自己外甥杀了,真灭绝人性啊! 

【评论】

    “献身”求宠本已无耻,卖友求荣更为人不屑,而为一首诗而杀自己外甥,简直是灭绝人性,有人评其为“才华盖世,无耻之尤”。他五十七歲時被唐玄宗賜死,这个无耻中的极品终于结束了他可耻的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