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本教育理念

(2017-09-29 07:54:32)
分类: 暮省

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二、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三、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第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认识。

人具有学习的天性。郭思乐教授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演化的结果。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人往高处走,进取是人的本性。  

第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的学习最后发生在学习者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筑在人的潜能发挥的基础之上。因此,教育行为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

第三,生本教育的三个原则是:

1、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

3、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是师本教育。  

第四,生本教育的教学观。

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

郭教授提出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四、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的四流程 

1、个人先学。

郭教授认为,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看先学。这里的个人先学,指的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当然,布置“前置性作业”也非常有技巧,同样考验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 生本教育认为,常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起点,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感到这个知识是我探究出来的,是我自己学会的,从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24人小组交流。

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有人提出,小组中有学生不学怎么办?瞎学怎么办?调皮捣蛋怎么办?生本教育实践者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即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同时,教师的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促进4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

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相帮助,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获得“优秀小组”。如此的评价坚持两周,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气氛一定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3、班级交流。

小组交流之后,无论是学会的还是没有学会的小组都要在班级层面进行交流。生本教学的课堂实践表明,经过小组的初步研讨,学生提高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会大大提高班级研讨的质量。班级研讨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交流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不同小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的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全班学生加深、补充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思维得到极大拓展,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文化。虽然学生的经验有限,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点不比成人差。由于学生的讲解使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对知识的理解溶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所以学生的讲解既生动,又易于其他学生理解。 

4、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最后的安全系数保障。万一学生还是没有学会,老师在这个时候才出现,进行适当点拨。至此,一节课的知识经历了如下的四重唱:在个人先学阶段,估计有20%-30%的学生掌握;经过小组交流,可以使40%50%的学生掌握;经过全班交流,可以使70%80%的学生掌握;经过教师点拨,可以使90%95%的学生掌握。并且,经过以上四轮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不断深化。 

五、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发的自学难以取得优质和高效。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 的设计和规划上。所以说,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关于前置性学习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 

1、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

2、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3、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

4、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六、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七、生本教育主要表现

四突出三转变五个基本程序

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 听懂了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五个基本程序即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着特点;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评价,实施小组捆绑式评价,这既检验了小组学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表达和评价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提升。     

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有困难找学生。 

生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评价--教师点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前置性学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