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报告——区域活动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研究
《区域活动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研究》的课题于2016年12月申请,2017年2月中旬被批准立项。立项以来,我和课题组成员们严格按照课题方案的研究步骤来实施,并在幼儿园各班级教师强有力配合下,确保了课题的有效开展。在前期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在本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本次课题得到了教研室魏颖老师和王晓莹园长的大力支持,为了课题的有效开展,并提高教师在区域活动组织的专业能力,王晓莹园长多次为全园教师提供了区域活动的相关培训,教研室魏颖老师亲自下园指导,针对课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本课题的实施保驾护航。
二、班级区域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研究。
1.各班教师进行了区域活动教案的评比,并将优质的区域活动教案进行展示及研讨。
2.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每班设置5种以上的区域活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区域活动,与同伴进行游戏和交流,很好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3.在班级区域活动的设计中,教师每月会不定期的更换区域材料或投放新的材料,幼儿对区域活动一直很有兴趣,愿意、主动的去和同伴进行商量,共同游戏。
4.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鼓励幼儿积极、创新、大胆的讲述自己对区域活动的想法。
5.观察区域活动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并填写区域活动记录表。比如:(1)小班孙丹老师《娃娃家》的区域,很好的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邀请她的好朋友,一起来扮演各种角色;(2)美工区活动《快乐的蝴蝶》,教师的正确介入与指导,孩子在画画及涂色时,与同伴进行材料合用以及在涂色中颜色搭配的沟通,很好的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6.对班级区域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进行了详细、真实的记事。比如:大二班的烧烤店,这个区角活动投放的材料相当丰富,这个区域活动设计的相当好,操作材料也投放的相当丰富,老师很用心在设计这个活动,孩子们在里面就和在实体烧烤店是一样的,孩子们主动的分着角色,用清楚的语言和同伴交流着,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组织能力,还潜移默化的学到了10以内的分解与组成,并且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班级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宽松适宜的环境,我们发现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对区域活动兴趣极高,从被动的交往到幼儿之间主动的交往。幼儿已初步掌握了交往的方法,能友好地相处。
三、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在现阶段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1.进行个案观察培养记录,个别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往往不能够很好的配合,性格比较急躁,不能够很好地用语言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2.重点针对培养幼儿语言交往能力,进行区域活动大比拼活动。
3.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后续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