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区域活动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研究
(2017-03-06 12:49:54)
标签:
教育 |
课题名称——区域活动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研究
负责人:王一帆
所在单位:西安市高陵区药惠中心幼儿园
我们是一所新建乡镇公办园,幼儿的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和孩子在一起的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孩子缺少在沟通、语言交往能力方面的引导,他们往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能,特别是我们农村幼儿运用普通话进行交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不善于主动地与人交谈;有些孩子不敢在集体面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甚至不会表达,常常要借助情境性语言等。而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教师和幼儿运用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交往,叫语言交往。它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需要和能力。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在任何区域活动中,幼儿时时刻刻都需要与成人、同伴用语言交流。我国在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言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建立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是及其重要的。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语言交往是一种社会互动和学习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是否具备良好的交往意识及能力将决定着儿童能否顺利融入团体和社会。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语言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语言的发展依赖于对玩具、器械的操作和感兴趣程度。为了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激发幼儿的语言交往兴趣,我们尝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以此来丰富幼儿语言交往的内容,满足幼儿的语言交往需要,培养幼儿语言交往的主动性。本研究主要对幼儿在不同区域活动中的语言交往能力进行比较,观察记录幼儿在不同区域活动中交往能力的具体表现情况,及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幼儿在园期间的区域游戏活动,找出其在交往语言中的薄弱环节和阻碍其语言交往发展的要点,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操作经验,加以疏导。
2.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研究,使我们的孩子喜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能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流。让幼儿能够融入集体,融入同伴,学会简单的语言交往,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有效改善幼儿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普遍存在不善于交往或不会交往的现象,懂得交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家园共育积极探索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个案研究;教师在区域活动后及时撰写案例及反思。
文献法;教师在活动中及时查阅大量的书籍,便于解决研究过程中的疑问。
1.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进行相关实践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5.课题中期小结
(1)观察记录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教师成长:
2.通过实践研究,教师总结出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成长:
1.喜欢区域活动,会说普通话。
2.喜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能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流。
3.能够融入集体,融入同伴,学会简单的语言交往。
4.改善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