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2018-10-29 17:15:2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后,途径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作者用前半部分表达了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文章的精华在后半部分,诗人从沉郁中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教读此诗,于读中品,于读中悟是本课的关键点。读诗是主线:通过读,进入诗的意境,这是第一步;通过读,品味诗情,这是第二步;通过读,升华对诗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以己证诗的目的,这是最后的步骤。教读诗歌,应该由点到面,带动学生找到切入点。从全诗的角度,应该找到切入点----解读题目。每句诗的解读也应该找到切入点---关键词。理解诗歌应该找到诗人的感情基调。以点带面、由浅入深地挖掘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赏析,应为重点,帮学生找到三个角度,妙在哪里,怎样赏析,学生要在碰撞中交流提高。
创设情境进入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读。诵读,了解诗歌内容——赏读,体会诗人情感——回读,共鸣诗人精神
【教学目标】
·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屏显: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师: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被称为“诗魔”、“诗王”的白居易。那么,同学们可曾知道,唐朝还有一位诗人,他与李白、白居易都并称“刘白”,尤其是和白居易和诗较多,他有诗豪之称,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刘禹锡)你能介绍一下刘禹锡吗?
二、预习检测:
学生介绍。
补充PPT展示作者简介:中唐诗人,洛阳人,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政治家,字梦得,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白居易称为“诗豪”。于诗与白居易合称为“刘白”,二人唱和诗结集为《刘白唱和集》。于文与柳宗元合称为“刘柳”。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今天,我们学习他和白居易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课题),一起读!
三、释题。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棒!大家怎么知道是按这样的节奏读的?生:按照意思读的。那我们一起来探讨题目是什么意思。
酬:答谢,这里指以诗回赠。乐天:白居易的字。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如:见谅,见教。见赠:当面赠送的意思。
四、出示教学目标,学生一起朗读。
五、听诗、读诗入境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苏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屏显)“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苏轼
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先来听诗。然后我们跟着朗读带一起读诗,走进诗的意境。
(一)听一听,初步感知.(放预先准备好的视频朗读课件)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要求同学们边听边记:
1、注意字音,尤其是生字、多音字的音。
酬chóu
2、把握节奏,注意重音。(节奏:四三或二二三。如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同学们齐读课文,要求同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六、读诗--体味诗情
过渡:刚才大家的听读情绪很高涨,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初步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在前四句诗中作者的情感是低沉的,而后四句诗作者的感情是高亢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下面给同学一个更高的要求。在交流质疑中通文意,品诗情,扬精神。下面咱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联。同学们清楚了吗?
好,请看要求---(屏显)
要求:
2.抓关键词明确朗读时的情感。
3.尝试着有情有味地朗读该联。
对照要求,各组讨论完成,开始吧!
1、首联
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我们来交流一下。先看首联。请第一组同学发言。
生:定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有二十三年的时光被朝廷贬谪离京。
师:噢,写的是贬谪经历。那么,这一联,你抓住哪些关键词来体会诗人的感情呢?
生:凄凉。
师:凄凉,不错,还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你来补充。
生:弃置身。
师:弃置,什么意思?
生:抛弃。
师:在这儿指?看注释,看完整。
生:指被贬官离京。
师:同学们,被贬官离京多少年?
生齐答:二十三年。
师:请看——
公元805年,34岁的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被贬为朗州司马。
公元815年被召回朝。
公元815年,因题诗触犯了执政者又再度遭贬12年。
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回洛阳。
师:刘禹锡这一贬就是二十三年,这一生中最可能有所作为的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那么,这一联该怎样读呢?抓住这两个关键词,要读得——?
生:凄凉。
生:读得悲痛一点。
师:被贬多年,是不是还有一丝愤慨之意呢?这一联,咱们要读得悲愤。你试试。
生读。
师:大家要注意关键词的重音处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读呢?
师范读。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首联,读出诗人心中的那股悲愤。
2、颔联
生:怀念故人,徒然吟诵《闻笛赋》,回到家乡,却恍如隔世。
师:嗯,写的是回归感慨。请坐!同学们,这两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儿使用了一种手法,有同学知道吗?
生:运用典故。
师:这位同学说到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运用典故。什么是运用典故呢?就是借助一些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婉曲地表达含义。
这是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手法。那么,如何理解典故在古典诗词中的作用呢?这里,老师给大家穿插一个小讲座——《解析典故,理解意蕴》。请看——
(ppt呈现)
首先,了解典故出处,识记积累。
其次,结合相关背景,知人论世。
最后,咬住大小语境,品味分析。
师:这儿的典故如何理解呢?
(ppt呈现)
师:首先,了解典故出处。这儿用了哪些典故?
生: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追思昔日与旧友的交往,作《思旧赋》。
师:嗯,怀念老朋友。请继续——
生:相传晋人王质进山砍树,误入仙境,在那停留了一会,发现斧头柄已经烂掉。回到村里,认识的人都已经死尽了,这才知道已经过了百年。
师:嗯,岁月流逝,人事全非啊!
师:作者运用这两个典故想表达什么呢?结合背景和语境来理解。
生:表现了作者回归之后的感受。
师:什么样的感受呢?具体说说。
生:与世隔绝的感慨。
师:谁来补充说明?
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还有对友人的怀念。
师:表达的是对老朋友的怀念,表达的是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慨。那么,怎么读出这种感慨呢?要抓住哪些关键词呢?
生:闻笛赋、烂柯人。
师:这是两个典故,要抓住哪些关键词读出诗人运用典故所表达的感慨呢?
师:空,无可奈何,徒然空吟。还有一个词也很关键,下一句相应的位置——
师:什么意思?
师:咦,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引导用好注释,很重要!家乡,本是最熟悉最亲切的,然而,诗人被贬多年,回到家乡,恍如隔世。这一联,我们要读得——
生:要读得伤感一点。(请同学读出这句诗)
师:你读出诗人回归后的万千感慨。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用伤感朗读一下。
3、颈联。
生:这一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了他豁达的胸怀。
师:嗯,这也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同学们,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历来广为传颂,值得我们好好品析。请看——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从这几个角度来品析。
(ppt呈现)
师:请独立思考,准备发言。
师:下面我们要开始交流了。
生:这里是比喻,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了他豁达的胸怀。
师:是的,一起读——
(ppt呈现)
师:“妙在借景抒情”,“借景”,请闭上眼睛,想象这幅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一叶叶被水流倾覆的船只沉默不语,然而,沉船一侧,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起航,千帆竞发。大江两岸,枯死的树木毫无生机,然而,枯木前方,成千上百的树木竞相争春,生机盎然。同学们,诗人借这样的景传达出怎样的情意呢?
生:积极进取。
(ppt呈现)
生: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ppt呈现)
师:一起读。
师:刘禹锡,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哲学家。他既有哲人的睿智,又有诗人的挚情,所以,他的诗极富感染力。
4、尾联
这一联的关键词是——
师:振奋精神。这一联我们要读得——
生:振奋一点。
师:好,你来读读。
师:还要再振奋一点,重读,并且一字一顿地读出来:长——精——神,同学们,让我们齐读尾联,和诗人一起“长精神”!
5、齐读全诗。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尤其要注意诗人情感的变化:悲愤——伤感——豁达——振奋。
(ppt呈现)一唱一和,感受作者的豁达与乐观。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师:读诗还要读出自我,结合自身的感悟给古典诗词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古典诗词活在当下!
师:那么,从刘禹锡的这首诗中,你读出来了什么呢?请看—
师:请拿起笔,仿照上句,写下你的感悟。
师:一起来交流,请展示一下你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吧!
生:从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我读出了“进取”二字,人生旅途中,我们要坚信“万木春”,因为只有积极的信念才可以投入新的生活中去,有新的未来。
师:进取是一种可贵的正能量,请坐!
生:从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我读出了“积极”二字,人生旅途中,我们要坚信“千帆过”,因为新陈代谢的规律不可抗拒。
师:哲理深刻,你很有思想啊!
师:老师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和大家做个交流,请看——
师:请帮助老师读一读。
演读
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男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女合: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女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男合: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男女合:暂凭杯酒长——精——神!
师:我们需要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领读,推荐两位同学。
师生演读。
师:同学们,像这样的经典佳作,我们要不要背下来?生:要
师:好,请大家快读速背!
生自由背读。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