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董其昌 求米得米卷
尺寸26×127cm
明 董其昌 求米得米卷
题识:仿米襄阳笔意,玄宰。
引首:求米得米,稽山半叟。
引首印:年大利、半丁老人
钤印:董其昌印、大宗伯章
印:半丁老人、年长寿
印:半丁老人、山阴陈年
鉴藏印:半丁秘玩、养真斋、五十年精力所圣、半丁老人、山阴陈年藏
拖尾:
1.思翁一生苦习北苑及至晚年自谓得董之三四,惟尝所见董仿米倪恰到好处。所谓求其似者未必见似,意在不似面似才得神似,可庶哉矣。辛丑新春半丁老人。
2.十八年前,长洲陶北溟获此卷,谓五百年来宗米家泼墨者,悉堕恶趣,而华亭比卷云树蔽亏楼台明灭一片,沉雄潇郁,空灵璀璨之气虽米颠大姚村虎儿云山得意,皆当辟易。房山方壶辈,无论墨忆骏公九有似华亭冠首。岂其地望之隆,学力天资要不可几及,今读此卷,正如大有当天碧海,华星俱成萤火骏公所谓华亭尚书天人流墨花,五色风云浮天人,赴天人哉。此图足以尽之矣。百编低徊拊掌叹绝有如此。午夜审视又证,稽山半叟。
董其昌《求米得米》山水手卷为董其昌仿米家山水的代表作,纵26cm
横127cm董其昌自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足见董其昌对米芾的推崇。董其昌不仅在书法上汲取米芾精髓,同时在绘画上也同样取法米芾,曾作仿米家山水多幅,但是董其昌的天才之处就是其虽是临米但是绝对不似米。用陈半丁的题跋说就是『求米得米』,『似米但不是米』『以米求米』。其作品不是一味的照猫画虎,而是融会贯通,作品有其自身风格。米芾与其子米友仁创米家山水画法。山水皴法用细墨点点皴,犹如米点一样,世称『米家山水』。因董其昌极力推崇南宗贬北宗,认为南宗米芾的文人画应该成其继承和学习的对象。本幅董其昌完全用『米点』皴法将一幅云山雾水的书卷画得极为生动。全幅『米点』点山、点水、点树,亭台楼阁用线描出。画面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云山雾水。笔墨浓淡适宜,阴阳向背,画面首尾呼应,全幅描写山中隠寺,夜深人静,我们也许还能听到那涓涓细流的声音,听到那幽隠于山中的古寺敲出的那幽邃的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许正是此情此景。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