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2020-12-23 20:20:04)
标签:

绘画

书法

文化

图片

收藏

分类: 传世书画作品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明·萧云从《丹霞山十六景册》


       萧云从(1596~1673) ,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父亲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擅山水,中年即自成家,其五十左右所作《太平山水图》于顺治五年被木刻刊印后声名益著。他画风瘦劲秀润,有干、湿二种。干者不枯、湿者不光。

       其渴笔画法对同代画家渐江、戴本孝都产生过影响。此册境界奇僻,笔墨精微,苍润兼济。考画中景点及图右对题,画的当是广东丹霞山。丹霞山在我国共有二处,一在广东仁化,一在河南南阳。广东丹霞山清初曾经著名遗民李充茂开发。充茂字鉴湖,号泛生。河南南阳人,兄李永茂尝入南明政府,力图抗清复国。充茂亦是爱国志士,明亡,削发为僧,法号今地,复号一超道人,入仁化丹霞山筑佛寺,建石屋、凿磴道,一方面弘扬佛法,一方面宣传忠君爱国大节,极为时人所重。

      说本册画的是广东丹霞山还有如下几个证据:王为壤诗题:“手辟丹霞之山阿……岭南山水天下无,兹水兹山擅名胜”,张大受诗“看写丹霞横蜿蜒,海中楼阁未迢遥。”指的显然都是靠近南海的岭南丹霞山。此是一。而仁化丹霞山上至今尚有锦石岩、御风亭、洪岩以及虹桥拥翠等景点,与萧云从所画正合。此其二。广东丹霞山是标准的丹霞地貌,岩石多呈红色,而萧云从画中山石亦以赭红为主,此其三。可见,萧云从画的正是今地和尚隐居的广东仁化丹霞山诸景,应是没有疑义的。
 
       萧云从何以会画这一本带有纪念性质的写生册页,王为壤在他的诗中露出了消息:“刘君好古入丹霞,携得画师陪草圣。”可见,萧云从是应刘君之邀去了广东。刘君要求画丹霞各景,当然不只是“好古”,真正的目的是为李充茂立传,为遗民精神立传,只是在那个时代不便明说罢了。萧云从自己也是一个有骨气的遗民,自然乐于应命,一本带着历史使命感的写生册就这样产生。当然古代的所谓写生,与我们今天习称的写生画法未必一样,目识神会多于对景挥毫。不过如果没有实地观察,“四面观之”,然后默记于心的深切体念,画册中诸多殊形怪状的奇特景致,是凭空想像不出的,它的地貌特征,也是无法领会并如此真实地得以表现的。

       这本画法精微的写生册,表达了清初文人中普遍存在的遗民情结。而萧云从悄然去广东访问另一位遗民的遗迹,历史上并无记载,幸运的是这本册页总于历经沧桑得以保存并面世,我们才有机会了解这段历史,这对于萧云从,对于中国绘画史,对于清初文人的心路历程,无疑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它的艺术价值当然就更不容忽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