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画四大家之一米芾的书法

标签:
收藏文化历史 |
米芾(1051年-1107年享年56),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能诗文,精鉴别,擅书画。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山水画师法董源,然别出新意,多以水墨点染,重意趣不求工细,世称“米氏云山”。喜蓄金石古器,尤嗜奇石。著作有《宝晋英光集》《画史》《书史》《宝晋待访录》等。
风格特点
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入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元祐六年(1091年)后,米芾卜居海岳庵时,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卞荣誉(1645—1712康熙年间)清汉军镶红旗人,字令之,号仙客。卞三元子。康熙间由荫生任通政使、知事,历福建兴化知府,浙江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抚,刑部侍郎。工画,能书,与宋荦并以善鉴赏著称。有《式古堂书画汇考》、《式古堂朱墨书画记》。
所书内容:
右米姓秘玩。天下法书第一。唐太宗既获此书。使冯承素。韩道政。赵模。诸葛贞之流模赐王公。褚遂良时为起居郎。盖检校而已。此轴在苏氏命为褚模。观意易改误数字。真是褚笔。落笔直书。馀皆双勾。清润有秀气。转折芒锷备尽。与真无异。非知书者所不能到。世俗所收或肥或瘦。乃是工人所作。正以此本为定。
元佑戊辰获此书。崇宁壬午六月大江济川亭舟对紫金避暑于褒
松窗审定
高野侯(1878—1952)现代画家、鉴赏家。字时显,号欣木、可庵,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清末举人。
此章应是乾隆的
这 也应该是一个鉴赏人多的章,没查到此人。
这个平江赵氏查不到是谁。(平江县,隶属湖南省岳阳市)
这应该是乾隆的章
顾廷龙(1904年11月10日~1998年8月21日),顾廷龙,号起潜。苏州人。
曾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采访主任。1939年与人共同创办上海合众图书馆,任总干事。后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主编,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有《说文废字废义考》《四当斋书目》《顾廷龙书法选集》等。著名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
长期致力于古典文献学、版本学和目录学的研究。
该藏品通过上面的印章看应是传承有序,藏家、鉴赏家的印章共计25枚,已知的有明代的张凤翼、清代康熙年间的卞荣誉
、乾隆,近现代的高野侯、顾廷龙等。是一幅米芾的传世珍品,非常难得的是品相一流,如新!!!
联系电话:13792589908微信同号
2021.5.19.
前一篇:雍正年制珐琅彩花卉纹连体瓶
后一篇:北宋.燕文贵“云阁松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