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话“珐琅”

珐琅彩 瓷彩的一种。创烧于清康熙中晚期,盛于雍正、乾隆年间。用于装饰宫廷御用瓷器。珐琅彩瓷器移植西方传入的铜胎珐琅技术,将珐琅彩施于瓷器上,故亦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中含有硼和砷,能调制出锑黄、金红等色调,色彩瑰丽,立体感强,可表现阴阳深浅。早期,珐琅彩需从西方进口。雍正六年(1728年)以后,国产珐琅彩炼成。嘉庆以后,珐琅彩的制作衰减。
珐琅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珐琅彩瓷器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
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bai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
珐琅彩瓷器在胎质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在如此的胎质上又施釉极细,釉色极白,釉表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确可用“白璧无瑕”来赞誉。
联系电话:13792589908微信同号
2021.2.13.正月初二.
后一篇:“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青花摇铃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