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收藏靠的是眼力、认知和文化修养,而眼力是第一位的,为什么不用说大家都明白。
现在古玩行有个怪现象,明清民国的东西价格不低,而高古瓷器返到不贵,甚至不是不贵而是破烂价,你会说那肯定是假的,还真不是,你又会问那为什么会那么便宜啊?就是因为大家的认知都还是老观点,高古瓷存世量很少,真的不会落到你的手里,现在造假的很厉害,高仿的东西就连专家都很难分辨,河南一带造假的成风等等,这些都是咱们的惯性思维,那么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啊?河南确实有很多真东西,毕竟那是宋朝的古都所在地,鲁山一带又是几千年的瓷都,自古以来有真的才会有造假的,由于人们没有鉴别真假的能力才会导致假东西不假,真东西不真的现象。再加上一些伪专家和媒体的不良宣传造成古玩收藏界一片乱象。

咱们试想一个场景:当你是一个干了几十年古玩的人拿着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但又不是十分确定的东西去找专家鉴定,交上千八块钱的鉴定费,遇到的又是一个伪专家(故宫博物院的),他说的义正言辞的是假货,并且还给你说出一些你恰好不能分辨真假的原因和理由,比如说钧窑的器物有圈足的东西不应该有支钉,足底不使釉就行了,那么小的支钉也支不住之类的话,这时你感觉说的有道理,对专家说的话坚信不疑,因为他是故宫博物院的砖家,回来后你就开始反省自己,由于你坚信了砖家的话,过去认为对的特征都是错的了,并且你又有“进步”,把过去含糊的观点都能确定下来,只要这件器物上所有特征都是高仿品的特征,这时你还不敢对外宣传你买到假货的事儿,把你总结的“经验”传授给身边不错的朋友,并且还说现在造假的确实厉害,书上说的特征都能做到,并且非常到位,就连出土瓷器上的土腥味都能做上,什么蛤蜊光,什么修胎痕啊等等,都能做的就连专家也不容易分辨,话外之意就是我们上当受骗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就这样给自己心理也找到了很大的平衡感。一传十十传百在古玩圈里一偏高古的东西尽量不要碰,但凡有一个条件不合乎书上说的就不能要的现象。请问书上说的就一定都对吗?即便是书上说的都对,你理解的对吗?书上说的好多是用形容词来表达的,你可以任意去想想,什么“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啊,镜还好理解点,薄如纸,纸多厚的都有,声如磬,那磬是什么声音啊?有几个人听到过啊?都是凭自己的想想去理解的,再就是人的听力都一样吗?你理解的都能作为依据吗?任何一种窑口的东西都不会一个品相,因为同一窑烧出来的东西由于放置窑炉中的位置所受温度不同发色都会有不同,怎么又会拿一个标准去衡量一件藏品的真假啊?因此多看真东西多了解制作工艺,多方位思考才是鉴定真假的捷径,心里一定要有一个信念就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分辨不清那一定是自己的认知不够。

古玩的价格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特别是中国在崛起,世界在了解中国文化,而古玩又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当中产以上的群体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古玩才是真正的奢侈品,而不是车和包包,讲究的是文化品味,讲的是文化素养,高古瓷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东西数量是有限的,而爱好者的数量在增加,价格一定会上涨。
由于多年来人们对高古瓷的认知不够爱好的人也不多,主要原因是无法鉴定真假,现在“量子年份鉴定仪”的出现必将给古玩收藏业带来巨变,过去的鉴定难的问题将不再出现,当然这需要一个认知的阶段,我相信在古玩艺术品金融化的到来,“量子年份鉴定仪”必将发挥她的作用。尽管现在那些伪专家不认可,利益集团纷纷出来打压,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任何人是阻挡不住社会发展的,广大的民藏群体认可又会有谁能挡的住?所以在这里希望广大民藏的朋友们一定要抱着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的心态对“量子年份检测仪”进行考察,一但自己认可了就要大力宣传,只有大家认可了才会引起国家的重视,一但国家认可了这事的推进就快了。大量过去不被认可的藏品就会大白于天下,人们的认知水平就会很快提高,那些伪专家才会失去生存的空间,高古瓷和古钱币才会逐渐被追捧,在过去高古瓷不如一件民国瓷价格的奇怪现象将一去不复返。







2020年11月30日“横店(北京天鉴量子)分部”布局已经基本完备。一切都按照徐文荣老爷子的“小步慢跑”的节奏做了三年规划,整体布阵,稳步推进,做成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文物艺术品大市场和科学检测的平台。前几天拿我的藏品对“量子年份检测仪”做了测试,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出乎我的想想,使我有不相信变成坚信!

“量子年份检测仪”的出现,你的收藏之路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啊?现在是该认真考虑的时候了。
非常希望广大藏友对“量子年份检测仪”进行考察,可信后广泛宣传,促进民藏春天的早日到来!

2020.1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