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常少见的“蜻蜓眼”串饰

(2020-09-02 10:08:45)
“蜻蜓眼”是春秋战国时期王侯将相的宝珠。也许它们在造型纹饰上与西方原始的眼珠有相似之处,但却又绝对自成风格,绝对的中国。它们造型奇特,纹饰繁复多变,材质独特一格。最重要的是它空前绝后,只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战国末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连同蜻蜓眼珠在内的一些手工艺品种突然消失,也许其它手工艺种类还有复兴之时,但蜻蜓眼珠从此在中国永久消失。非常少见的“蜻蜓眼”串饰

藏品共计50粒,最大的直径:21mm  最小的直径:11mm


非常少见的“蜻蜓眼”串饰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玻璃眼珠多为类形球,并不规整,有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较小,绝大多数直径不足二厘米。一般多在一到一点五厘米之间。珠地多为绿、蓝或黄色,母体不透或半透明。

非常少见的“蜻蜓眼”串饰

蜻蜓眼珠这一特殊形制的琉璃珠造型方式,由最初单纯的喜爱而仿制,到最终被中国本土文化逐渐同化,成为我国那个时期自己民族特殊的文化符号之一。尤为感叹。



非常少见的“蜻蜓眼”串饰
在国家考古发现上,关于蜻蜓眼的出土数量其实并不十分多见,其中山西长治分山岭270号墓、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墓、洛阳中州西工路基、河南固始候古堆墓和湖北隋县曾候乙墓都出土过蜻蜓眼。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即随侯墓)出土了173颗“蜻蜓眼”,这便是世人所谓的两大珍宝“随珠和璧”中的“随侯之珠”。


非常少见的“蜻蜓眼”串饰
《庄子》:“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韩非子》和《墨子》也把隋侯之珠列入良宝。而秦代李斯在著名的《谏逐客书》中写道:“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隋、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琉璃在当时的社会,既是时尚之物,其价值又远胜黄金,同时又是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蜻蜓眼的珍稀更是可见一斑。时至今日,蜻蜓眼依然重新换发光彩,其价值有更待进一步的挖掘。


非常少见的“蜻蜓眼”串饰


 战国蜻蜓眼的制作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遗失,只在战国至汉时期短短的几百年年之间流传过,南北朝后工艺绝迹。由于蜻蜓眼珠出现在历史中的时间如流星闪过,有些制作工艺已无法寻迹,蜻蜓眼精湛的技艺却始终无法复原,在历史时间的长河给予蜻蜓眼岁月的痕迹密码,唯有赞叹与静赏。

        本藏品是完整的一套(50粒)十分难得,在藏界并不多见。
欢迎藏友探讨学习!

联系电话:13792589908微信同号。

2020.9.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