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汝窑瓷器上承载的信息

在高倍放大镜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真品特征:
底部共计宋徽宗瘦金体文字36个,“乙丑年冬月雪至鲁县大窑厂张匠人长子携众匠人迁至北万步之余青龙寺聚青器塑之”。
从以上文字可以推算出该器物烧造年代应是1145年,或是1205年,最早不会超过1145年,60年一个甲子,那么为什么不会超过1145年呢?上面的宋徽宗“瘦金体”可以作证,该器应是宋徽宗后的产品。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农历五月五日(公历6月7日,后因五月生人不祥改为农历十月十日),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
宋徽宗在世第一个“乙丑”年是1085年,他才3岁,不可能出现瘦金体,再加60年是1145年。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宋徽宗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 南宋 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从以上信息不难得出该器物应是宋徽宗过世10年的1145年,或再加60年的1205的“乙丑”年,本人认为后一个“乙丑”年的可能性不大。就应该是1145年。
以上推算了年号,下面再说地点:通过上图提到“鲁县”实际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鲁山县”
该藏品出之鲁山段店,段店本来就是古钧瓷汝瓷的发祥地,因此“鲁县大窑厂”就是现在的鲁山县的一个窑厂。
人物、事件:
“张匠人长子携众匠人迁至北万步之余青龙寺”可以看出人物:“张匠人长子”,事件:该瓷器是为了纪念鲁县大窑厂迁址而制,并且得知鲁山大窑厂是姓张的家族开的,并且规模不小,事而让我们想到好多宋代瓷器上的落款“张家造”很有可能也是出之该厂。
总结以上信息如果这个张家大窑厂迁址就是考古发现的清凉寺汝窑窑址的话,那么就会推翻以前考古的结论,真正的汝窑成熟期应该早于“清凉寺”窑厂,因为该窑厂最早是1145年建成,是有从鲁县段店迁到清凉寺的。清凉寺的窑创烧于1145年(宋徽宗死后第10年的乙丑年),应该是南宋而不是北宋!清凉寺是汝窑的鼎盛时期。
其他信息:
“张匠人长子携众匠人迁至北万步之余青龙寺聚青瓷塑之”中的“青龙寺”通过查找有关资料现在鲁山段店一带没有一个地方叫“青龙寺”的,在段店东北方向就是考古汝窑发源地“宝丰清凉寺”故本人猜测会不会就是器物上所说的“青龙寺”?两名的发音只有中间一个字(龙、凉)有点区别。也许朝代不同更换了地方名所致。有待日后进一步考察验证。经过网上搜寻发现以下信息得到一点认定。
通过上图说明“青龙寺”就是现在的“清凉寺”。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汝窑本来被媒体炒作的名响全球,一块汝窑瓷片都价值几万几十万,该件瓷器承载这么多的信息量,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就可见她的价值了。
本藏品图片归本人所有不得转用!!
欢迎收藏爱好者互相探讨学习。
联系电话:13792589908微信同号
后一篇:在银币收藏中当今存在的一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