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33年)银元

东三省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系东三省银圆制造总局铸制。
东三省银圆制造总局前身为始建于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的盛京机器局改名为“奉天机器局”。
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奉天机器局铸制的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和半角银元,正式在市面上流通。
沙俄侵占东北后,机器局遭到严重破坏。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经盛京将军增祺向俄方交涉,方将机器局交还奉天当局,后将机器局与造币厂分开,设立奉天制造银元总局,对残损机器重新修复,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7月恢复生产。
在奉天局遭到严重破坏停铸银元期间,没出几年市面就开始短缺通货。当时清政府整治无方,东北地区混乱程度堪称第一。
除了官僚腐败和严寒、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之外,还有日、俄等外国势力在该地区相互角力的影响,其金融秩序远比其他地区混乱和复杂。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根据贝子载振、尚书徐世昌的调查建议,将奉天、吉林、黑龙江改为行省,设置“东三省”,并委派徐世昌担任东三省总督。为恢复整顿东北经济秩序,稳定东北经济发展,徐世昌将奉天、吉林两局合并为“东三省银圆制造总局”,并奏请清廷铸制“东三省”银元。获准后,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东三省银圆制造总局”开铸库平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及七分二厘的银元,所有银元均铭文“东三省造”。其中,库平七钱二分银元全称为“东三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
由于奉天当时经济状况及人们的习惯,在流通交易中大多使用着一钱四分四厘的银铺币,并逐渐得到各界商民的认可,从而使该币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甚至直到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还在铸制, 故到该年年底时,一钱四分四厘银铺币仍然继续流通,而“东三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及其他银铺币由于流通困滞,故除部分流失民间外,其大部分由东三省政府大量收回进行回炉改制。
“东三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生产不正常,时断时续”(《沈阳造币厂史料》),铸量不多,并且被大量回炉改制,故该币存世稀少,极为珍罕,成为钱币收藏界“宠爱有加”的龙洋。
文章来源于百度,原作者如有意见请告知,谢谢!
联系电话:13792589908微信同号
20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