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2019-09-12 16:16:19)
标签:

教育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宝塔区第三中学课题组

 

姓名

申洁

学校

宝塔区第三中学

教材

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此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液体密度、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之后来学习的,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分析已有一定基础,此内容是压强知识的延续,也是后面研究流体压强的基础,虽然课标要求较低,但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这是一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课程。

学情

分析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所以,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知识技能

1 .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大小;

3.了解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让学生经过阅读、观察,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3.让学生自制水银气压计来探究大气压强与高度变化的关系,使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

4.通过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感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经过探究活动,体会成功的乐趣,感知物理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

资源

 

生活资源:

生活中大量实例;如吸饮料注射药液等,都能使学生感受的生活中大气压的实例,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材资源:

本节课,由各种实例引出大气压的含义,通过探究使学生了解托里拆利,并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多媒体资源:

在本课中,我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把托里拆利实验形象展示出来,直观性更强。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的展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具

1. 集气瓶、鸡蛋、玻璃杯、硬纸片、两个大吸盘、直径2CM小吸盘、玻璃板、

弹簧秤等

2.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

活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

活动

1.提出问题: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空气中是否也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压强?

2.演示把吸盘“吸”在黑板上,挂上钥匙等重物,问:为什么吸盘能“吸”在黑板上?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教学

活动

 

 

二、进行新课

1、教师演示:瓶吞鸡蛋

总结:大气压及产生原因

 

2、学生实验

1. 引导学生实验: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如图1所示):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你又看到了什么?如果把硬纸片轻轻转向各个方向呢?

3)多媒体播放(如图2所示):马德堡半球实,然后可以让学生之间仪器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找两个力气大学生)。《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2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3.教师小结:地球周围的空气称为大气。

上述实验证明:大气有压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也叫气压。

3应用举例

举例“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挂钩吸在墙上”等问题。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5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为什么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呢?那么大气压值到底有多大?我们该如何测量?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上的器材设置实验。

生:利用 p=F/S,学生选用小吸盘、玻璃板、弹簧秤去测大气压力,进一步推算大气压强。

师:这样测量大气压值准不准确,那么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大气压值我们该如何做呢?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托里拆利是如何做的?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3大气压强的测定

1师生对话完成实验。

指导实验: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

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原因分析: 

总结归纳:

2托里拆利实验。

(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学生思考:1.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会下降?

2.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4.在实验中玻璃管粗细倾斜对实验的影响

5.玻璃管插入水银深浅对测得大气压的值有无影响

6.试管中混入少量空气对水银柱的高度有影响吗?

7.假如在用水做实验,可支持多高的水柱?

p0ρ水银gh   1个标准大气压的具体数值

用不常见的现象使同学们感知物理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现实验

 

 

 

 

 

 

 

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

 

 

 

 

学生通过回顾压强计算公式,设置实验过程,小组分组实验并且分析实验中的不足,给出实验改进意见。

 

 

 

 

 

 

 

 

让学生体会托里拆利实验的实验过程

 

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现实验,便于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上述七个问题,并且相互交流。

使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计算巩固知识。

教学

活动

三、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1.学生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进行归纳,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2.课堂检测:

(1)注射器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在温度一定时,注射筒内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将___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

C.吸盘帖在光滑的墙面上        D.墨水被吸进钢笔

(3)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下面的哪些措施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  )

A.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     B.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C.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3.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P42页“科学世界”内容,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2)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3,4题。

 

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几道简单的中考试题来检验与提高

 

 

通过课后练习作业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

设计

§ 9.3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的存在及应用              二、测量

1.大气压的概念                     1.托里拆利实验

2.产生原因、方向                   2.估测大气压

3.马德堡半球实验                  

4.应用                         

教学

反思

本节课从最简单的物品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及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高潮,使整节课课堂活跃,兴趣浓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尽量让学生经过自我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质疑和创新等认知过程来获取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的结合,知识和能力和谐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