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9-09-11 16:35:25)
标签:
育儿教育 |
《滑轮》教学设计及反思
延安市宝塔区第三中学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分两类,能根据滑轮轴位置是否移动判断其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2、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能根据杠杆原理对滑轮的工作进行理论分析,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3、知道滑轮组,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动、定滑轮的实质。
3、组织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得出滑轮组绕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提升学生自由学习的能力,培养相互协作和交流的精神。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知道动滑轮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和滑轮组的组装以及滑轮组中的F、G、S、n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滑轮特点的探究和滑轮组的组装。
教学用具:
滑轮2个、细线、50克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米尺。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出示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吗?你怎样设计呢?
(1)学生在讨论后举手来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组装,并把设计的方法画到黑板上。
(2)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定滑轮、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进行对比。
(3)学生利用米尺来观察定、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钩码移动的距离和拉力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2、认识滑轮组
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两个滑轮组合起来再把钩码提起来呢?
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在黑板上画出绕线方法。
提出问题: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拉动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
提出问题: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
如何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并且进一步总结出拉力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4、本节内容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的内容。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