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摩擦力课堂实录》

(2019-09-09 21:59:08)
标签:

教育

苏科版《摩擦力》课堂实践及反思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三中     苗正丽

我国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老师习惯了重结果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重结果轻过程。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用机械训练的方法,不问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而是套用解决问题的类型来代替掌握问题的方法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过程特征。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设计造成的后果,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动机不强容易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缺少过程体验和感受,科学方法、能力的培养不能落实,对重要知识的理解容易浮浅。

造成课堂重结果轻过程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对过程性的教学设计比较生疏,容易机械地套用探究形式,从而使探究形式化,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提高对过程性教学法的认识,反思存在的问题,总结探究过程的经验。

  物理学的根源是物理现象 ,而学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初中物理教学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撬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即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在实验提供的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要有教师的示范、引导和学生的亲自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引导和示范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学校实验室的器材陈旧或不足,导致有些演示实验无法进行演示,为了解决教学需要困境,老师想办法可发和利用一些低成本实验来进行有效的教学。下面以初二物理《摩擦力》课堂实录教学谈谈低成本实验教学有效性。

《摩擦力》课堂实录

一、创设真实的物理情景,让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播放视频: 从滑梯上滑下的儿童,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来;

   滑雪运动员停止动作后滑行一段停下来;

推出的沙壶球,在轨道上慢慢停下来。

公路上正在行驶的两辆汽车同时踩刹车到停止的过程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答)

教师:它们的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

教师:这一现象背后的物理魔法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引入课题。

二、学生体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教师:你们是否感受到过滑动摩擦力的存在? (学生答)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现象。现在,请同学们参与以下的活动。在活动中,细心体会手或脚的感觉。

学生体验活动:

用手按在桌面上、毛巾表面慢慢滑动;

   改变手按在桌面的力的大小,再在桌面上滑动,体会与 有什么不同;

   用手在衣服或者头发上滑动,体会看看与在桌面上滑动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用脚在地上蹭一蹭;改变脚蹭地的力的大小,体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摩擦力课堂实录》  《摩擦力课堂实录》

学生活动并体验感受

《摩擦力课堂实录》 《摩擦力课堂实录》

教师: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答:手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阻力。

三、感知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利用体验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摩擦力产生要具备哪些条件?

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

教师:根据你的体验感受给摩擦力下个定义,并说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

你还有什么感受?说出你们心中的疑惑。

有的学生答,感觉手在干燥毛巾表面、课桌表面受到的摩擦力不同?

有的答:干湿不同毛巾表面受到的摩擦力也不同?

教师:同学们在刚做过的小活动中,体会到了摩擦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了解的有关知识,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把你的猜想写下来,然后与组员讨论,提出共同猜想的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四、利用身边的器材定性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教师:利用你身边的器材设计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的方案。

学生活动实验: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认真思考,写下自己的猜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避免学生盲目猜想。在必要时,启发学生根据以下现象来感知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组1方案

小组2方案

器材:课本、毛巾、桌面、校服、

几只粗细相同的铅笔、文具袋、课本

1)、用手推动一本物理课本在桌面慢慢前进,感受摩擦力

2)用手推动二本叠放起来的物理课本在桌面慢慢前进,感受摩擦力

3)用手推动四本叠放起来的物理课本在桌面慢慢前进感受摩擦力

方案2

1)、文具袋放在课本上推动课本在桌面慢慢前进,感受摩擦力

2)将课本放在文具袋上,推动文具袋在桌面慢慢前进,感受摩擦力

3)、将放有文具袋的课本放在几只相同的铅笔上,推动课本慢慢前进,感受摩擦力

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的表面粗糙程度有关,还与物体运动的方式有关。

 

《摩擦力课堂实录》  《摩擦力课堂实录》《摩擦力课堂实录》 《摩擦力课堂实录》

教师巡视指导

两小组用实验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还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教师:大家对这两方案得出的结论有何看法?学生讨论并对方案做出评价。谈优点及缺点

缺点:只能定性研究不能定量的研究。

教师:精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又应该如何设计?你需要哪些测量工具?测哪些物理量?能直接测出摩擦力吗?若不能,你怎么去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借助拉力测摩擦力

教师追问:借助拉力测摩擦力应如何借助?

学生讨论:让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明确实验的依据:二力的平衡条件

学生设计实验:用桌面上现有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实验中临时出现的问题。

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各组的实验结论、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教师进行小结。

【 实践活动 】

  1.课后 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上的摩擦,哪些部位是需要增大摩擦的?哪些部位是需要减小摩擦的?写出简单的报告。

  2. 自己做一做“筷子提米”的实验。

  3. 想一想,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没有了摩擦,会是怎样的呢?写一篇 300 字的短文

【 教学反馈 】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认识到摩擦现象,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直观的感性认识出发,认识摩擦现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经历和能力,本节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案例的剖析:

该案例开始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创设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并且为学生实验设计及后边的学习提供了启示,为后继学习从方法上做好准备。

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身体的局部和身边现有低成本实验器材进行体验实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又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然后通过交流和小结,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加深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从案例看出,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从体验到实践实验,通过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掌握了一种物理的研究思想,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的研究。认识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通过观察自行车的实践活动给了学生练习和实践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纯概念的记忆和复述,课后提供了有挑战性的课题《筷子提米》实验和物理小论文,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该案例探究教学遵循的原则:

1、创设真实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原则

2、利用低成本实验器材,努力提供手脑并用机会,设计体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了思考,体现做中学的原则

3、     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常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关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体现探究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原则

4、   学生分组实验,关注有效地合作与交流,体现人际间互动原则

5、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防止探究模式僵化,体现多样性原则。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教科书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摩擦力》

刘炳昇,物理教师20082期《关注探究教学过程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