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科普等类别的儿童读物对于家长们来说并不陌生。从当当网童书排行榜、卓越亚马逊少儿图书榜单以及京东商城少儿图书销售榜显示的数据来看,前一百名无一例外被儿童文学、科普类以及认知成长类儿童读物占领,历史类儿童读物寥寥无几。谈及儿童历史阅读与历史启蒙,很多家长也表示较少听说,对于如何引导孩子读历史、如何做好孩子的历史启蒙,更是感到无从下手。
对此,台湾学者、作家陈卫平、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名师林明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名师丁慈矿、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贾亚萌、周云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学校历史教育现状
谈到孩子的历史启蒙,首当其冲的便是学校教育。对此,全国优秀青年名师,对课、古诗文教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丁慈矿介绍说,内地小学不开设独立的历史课,可以说小学阶段长久没有历史教育。
“我发现历史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贾亚萌老师结合自己二十几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这样说。“老师在上面讲历史,学生在下面写其他科目,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初中阶段,由于中考不考历史,所以很多学生就不学历史了。这些现象其实反映的是学生对历史的轻视。”贾亚萌老师认为这和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受的历史教育不足以及课外历史阅读量的匮乏是有一定关系的。
“孩子的历史启蒙要从小学开始”
相较于大陆,台湾地区的学校历史教育现状要好很多。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林明进老师认为这得益于台湾的小学开设社会课讲授台湾的历史,以及民间出版读物较多、各种史观并存的开放局面。所以到了高中,学生对于历史是有概念的,且能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做批判式的评论。
“为什么内地的学生上了中学会对历史没有兴趣,是因为小学没有开始。”在丁慈矿老师看来,孩子的历史启蒙最起码要从小学开始,尤其是五六年级,这是最重要的时期。“在孩子最需要亲近历史的年龄,我们要创造条件。”丁慈矿老师说。
读历史对孩子的重要性
“历史不是只有为了做历史学者才去读的”。在《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作者、台湾学者、资深出版人陈卫平看来,在人群中生活的人,对人本身是最有兴趣的,而历史就是人的故事。人对比人,很快能够拉近对周遭的人和历史中的人的理解。此外,历史的功用之一在于它能提供一种“临场感”。读历史时,人们可以思考,如果自己处于那样一个历史事件或者是一种历史情境下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从一个个的历史现象中,人们可以归纳出一个核心,从而得出历史教训,获得历史智慧。
“读历史做什么?述往事,思来者。”丁慈矿老师说。
“我很喜欢《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封底上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气质,决定他的格局,一个人的器识,决定他的成就。’儒家讲‘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这里的‘器识’当器量、胆识和见识讲,这些就是从读历史中来的。”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周云老师则认为孩子读历史书能够增加学养,从小读起,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起步的积累,能够增加学养;其次孩子能够在了解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产生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认知,形成文化认同。
孩子的历史启蒙该如何做起?
“历史教育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孩子的历史启蒙也不例外。”陈卫平提出,家长与老师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历史并非遥不可及,让孩子记录下他的一天,这就是他自己的历史;孩子自己的家族与血缘关系,这同样是历史。他建议家长在历史启蒙中把历史事件和孩子自己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做拓展,这样历史会变得更熟悉,有温度。
课外阅读在历史启蒙中发挥的作用备受老师们的肯定。在教学中,台湾建中的林明进老师经常敦促学生多读课外书。他说:“就正常的学校教育来讲,单靠课堂讲是不行的。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体制外的阅读格外重要。无论是文史哲哪一科,课外阅读要远远高于课程的重要性。台湾常讲老师的角色是提供策略性指导,所以做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此外,他还认为“共读”,包括包括师生共读、同学共读、亲子共读是十分必要的。“历史呈现出的是具体的东西,这个具体的东西如何活下去,这个不在史料本身,而是在阐释、阅读、思考它的人身上。毕竟只有在阅读与思考中,历史才是活的。”
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历史读物
在周云老师看来,历史类课外读物最好选择一套通史性质的书,这样可以更系统的获取历史知识,且历史读物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使孩子产生兴趣读下去。
林明进老师介绍说,台湾的经典中国历史儿童读物共有两套,一套是《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一套是《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历史故事往往是片段的,无法避免历史的割裂状。《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成系统,更有纵深性,探讨空间变大,读者读了会受到启发,提出问题,这套书不是注入式的理解,而是让孩子有思考的可能,且在不失历史的严谨之余,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避免了教科书式的生硬。其姊妹篇《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
中文简体版《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与《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现已由步印文化引进。对于这两套书,丁慈矿老师认为作者在编撰时引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启蒙思想,即启发孩子对历史人物与事件进行独立思考与判断。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和《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这两套书的插图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贾亚萌老师说。“孩子在读历史书籍时,大量彩色的、精美的,呈现历史场景的历史插图对孩子来说是很有冲击力的,专业的示意图以及细致的历史文物包括武器、服饰、房屋等等的图片,足以使历史在孩子眼中活过来。”
陈卫平
台湾资深出版人、学者、作家,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发行人,出身于新闻出版世家,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于一九八六年创立台湾小鲁文化出版社,积极耕耘儿童出版领域。创社的第一套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是他亲自执笔花了三年时间写作完成,隔年获消基会优良儿童读物推荐。后出版《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获最佳儿童读物类金鼎奖。自一九八七年,中国海峡两岸开放交流以后,致力于儿童文学领域的对话与切磋。一九九零年曾率台湾儿童文学界访问团赴北京、天津进行座谈。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国Who
is Who in the
World名人录。近年来发起并推广“中、小学班级读书会”活动,及“绘本阅读与欣赏”观念之普及运动,并参与讲评及讨论。作品有《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等。译作有《群众与权力》、《国家的神话》、《世界电影史》、《罗素》、《科学的进步与问题》等。
林明进
现任建中国文老师,在三十多年的教书生涯中,以老师的身份和许多年轻学生的生命相遇,并在青春岁月给予温暖的支持。为了教学生写作文,林明进老师从两年前开始在自己的脸书记下建中学生的故事,感动许多人,最近将文章整理出版成《学生》一书,才出版五天,就攻占博客来和金石堂两大书店的新书榜第一名。林明进老师说,希望透过自己这本书的“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动,也期许读者可以在书中找到共鸣,找到温暖。他表示,这本书之所以叫做《学生》,是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可以从中学习生活的方式,他说:“学生的生是当作动词,学着怎么过生活,学生到学校学陌生的知识,学生存的能力,学生活的趣味,学生命的价值,学生活的力量,学生生不息的使命。”
丁慈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上海写作学会理事、上海楹联学会理事。爱读书、爱思考、爱旅游,为汉字之美、中文之妙所深深陶醉。从教以来,致力于传统语文教育教材研究,有十余万字的文章在《人民教育》、《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博览》、《文汇报》等期刊报纸发表。编著有《小学对课》、《小学生汪曾祺读本》等,多次再版。
贾亚萌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曾在日本广岛大学和高知大学进修,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二十余年,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周云
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攻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专业为中国古代史,主攻宋史方向,2011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任教。除历史教学外,还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步印童书馆出品)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2-1
内容简介:全书共14册,以近百篇精彩故事、上千幅插画贯串上古至现代的中国历史,为儿童描绘一个完整具体的轮廓,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历史因果相结合,叙史故事化、新鲜的文字妙喻再加上写实精美的插画,足以唤起儿童对历史的兴趣;精彩有趣的故事不仅带给孩子想象与创造的空间,真实的历史更给孩子思考与判断的智慧,是一部让孩子认识自己、喜欢历史、见贤思齐的经典巨作。
适读年龄:7-14岁
《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步印童书馆出品)
作者:陈卫平
出版社:贵州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7-1
内容简介:本套书共16册,以111个精彩单元,为孩子搭建起一座美不胜收的历史殿堂。语言亲切温和、深入浅出,讲述了远古时代至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历史;插图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历史插画风格为主,辅以手绘的、符合历史场景的原创插图,务求写实、生动。
适读年龄:7-14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