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走进图画书的世界4——蒲蒲兰绘本之旅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主题推荐 |
http://s14/mw690/001NoG2Vgy6L9J0b2mV5d&690
松本城是日本国宝四城之一,1504年修筑(其时正值中国明代),是日本国内现存的12座从安土桃山时代后期到江户时代建造的城郭之一。现在留存下来的有天守群等建筑物,由于主建筑为黑白两色,故当地人也叫它‘乌鸦城’。早上八点半,我们就早早给导游赶着来到大门口。天守阁自底层逐级而上,要像寺庙一样脱鞋进入。越向上楼梯越陡,下来的时候小朋友都是坐着下来的。护城河(水堀)里有不少锦鲤,还有一种黑色的大鱼,游动起来拖着长长的波浪在身后,仿佛水中的巨蛇一般。门口有武士与游人合影,还有自动销售冰淇淋的售货机。只顾得买冰淇淋的三三同学在这里把手机丢了。
http://s9/mw690/001NoG2Vgy6L9J4Ks9qa8&690
http://s7/mw690/001NoG2Vgy6L9J6HiDS18&690
http://s1/mw690/001NoG2Vgy6L9J4Wvcc00&690
驱车前往此行最期盼的目的地之一安昙野知弘美术馆。这里留下了美好的体验,也成了留下好多遗憾的地方。行车途中,已经能看见绵延的山脉和平整的田野,有些山顶还有积雪。视野越来越开阔的时候,就到了知弘美术馆。知弘美术馆有两座,另外的一个在东京,都是为了纪念岩崎知 弘女士而修建的。东京馆修建于1977年,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为儿童画画家所建的美术馆。1997年,安昙野知弘美术馆在她的故乡长野修建。岩崎知弘(又名岩崎千弘或松本知弘)出生于1918年12月15日,14岁开始学习油画和素描,18岁开始学书法,1974年8月8日去世。享年55岁。。曾获得博洛尼亚(Bologna)国际儿童图书展图像(Graphic)奖(1973年)、莱比锡(Leipzig)国际图书展铜奖(1974年)等各项大奖。国内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窗边的小豆豆》插画(黑柳彻子1995年就任知弘美术馆第二任馆长,自2011年起兼任安昙野知弘美术馆馆长)。经历战火磨难的她祈盼和平,以孩子和鲜花作为创作的主题,“希望通过光辉微小的生命来诉说和平的珍贵”。她的绘画极少线条、淡彩水彩的形式轻灵而又细腻,融合了水彩画与水墨画的技法,特别打动人心。
http://s12/mw690/001NoG2Vgy6L9JelEUPbb&690
岩崎知弘生平介绍:http://baike.so.com/doc/6712907.html
http://s1/mw690/001NoG2Vgy6L9JejyXm50&690
岩崎知弘的长子松本猛与她的孙女合著的绘本。
安昙野知弘美术馆的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宁静而简单,山水和建筑都能让孩子深入体验,就连每一个小摆件都充满了设计感,同时又是可以用身体感受的,比如能演奏的椅子,有窗口可以偷看进去的雕塑等等,非常用心。除设有岩崎知弘作品展览室、世界幼儿图书画家作品展览室、介绍幼儿图书历史的展览室、幼儿图书藏书室、儿童室外、还有带露天座的咖啡厅、纪念品商店。从美术馆看出去可谓移步换景,时而是紫色的薰衣草田,时而是绿色的草地呼应着绵延的山脉。推开门,孩子们就到了绿草茵茵的公园,“空”与“满”的互换是如此简单,孩子们就在自在的状态下全身心地感受到图画书的愉悦,这才是真正懂得孩子,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满足孩子的需要。
http://s9/mw690/001NoG2Vgy6L9Jvp6TSe8&690
http://s15/mw690/001NoG2Vgy6L9JvyVWu0e&690
http://s11/mw690/001NoG2Vgy6L9JvJVI63a&690
http://s5/mw690/001NoG2Vgy6L9JvUZuIb4&690
(草地上随处可见写生画风景的老爷爷,如此修生养性,难怪此地的老人家男性寿命在全日本排名第一)
非常幸运地此行遇到了知弘女士的儿子松本猛,也就是美术馆的负责人,最大的遗憾在于竟然听了急着赶路的导游的误导,跑去提醒与松本猛和美术馆工作人员相谈甚欢的卢芳和社长时间到了。其实欣赏完原画的孩子们在外面小溪边早已经光脚抓鱼去了,妈妈们坐在树荫底下休息聊天,远处是“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脉”(日本的),怎一个惬意了得。如果有再来玩的人建议此处可以安排一天的时间,用身体和心灵慢慢感受。
http://s8/mw690/001NoG2Vgy6L9JuZAB9a7&690
说到感受,不能不再提一下蒲蒲兰绘本馆的彩虹桥设计,高度与曲线和色彩相结合,是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的感觉,走进图画书的世界,用心去做,其实可以很简单。
http://s13/mw690/001NoG2Vgy6L9JKJN129c&690
恋恋不舍地离开知弘美术馆(画展我来回参观了三圈,三三的鞋子全都打湿了),回到车上的人迫不及待地打开车窗,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眼睛与群山绿草无阻隔的感受。
午餐是精致的日式料理,之后赶往新城玻璃博物馆。http://s13/mw690/001NoG2Vgy6L9Kauw9K8c&690
玻璃博物馆美丽的后花园
http://s6/mw690/001NoG2Vgy6L9KaLbxj65&690
花园里遇到的小青蛙
http://s11/mw690/001NoG2Vgy6L9Kb6QmCca&690
博物馆购买的玻璃青蛙一家
此前在国内有过玻璃制造经历,这次三三选择了一个小型便携的玻璃印章刻制。小人们精工细作,大人们自由活动。买了特展的门票,几个人到楼上先去欣赏,一不小心就撞见了日本人最爱的法国艺术家Emile Galle的特展。
http://s6/mw690/001NoG2Vgy6L9KbaXZ315&690
http://s2/mw690/001NoG2Vgy6L9KbcY5b81&690
http://s10/mw690/001NoG2Vgy6L9KbeXOx69&690
关于这个人的介绍,在网上搜寻到一篇很好的文章,想不到他竟然是琉璃工房的创作动力:
鬼之琉璃—法國的Galle
在日本,經常有人給你看Galle,感覺上,沒有人不知道,是一種國民常識。好幾個美術館專門展覽Galle時代的東西。像北澤美術館,一家開不夠,還開三家,買一張入場券,走進去,黑得叫人一愣。
一屋子色彩奇艷的琉璃,就在陰夜裡發著光。日本人形容詞用完了,「鬼」就出來。導演之神不多聞,導演之鬼很多,演員演得很好,也叫「鬼演技」,Galle,就是鬼之琉璃家罷。
Emile Galle,一八四六年生在法國儂西(Nancy,日本人叫南西,不知原因,問過幾位法國人,全念儂西),Galle生長在一個父母做鏡子的工廠家庭,父親成天在陶瓷和琉璃裡催生,Galle就生長在其間。
而Nancy這個鎮,在法國算是個重要的工藝重鎮,文化水平之高,是法國很少地方能比的,小鎮至今仍是重要的觀光點。
Galle的傳奇,在一八七八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一夜轟動歐洲,然而在這之前,他的人生閱歷是他成長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背景,父親就干陶瓷和鏡子等,為了促銷,會在鏡子上加植物飾紋,一舉暢銷。
二、文學的素養,Nancy的人文資源,讓Galle深受文學滋潤。
三、植物園藝的嗜好,在悠閑雅致的生活環境,對植物園藝的深入學習,讓Galle在每一片葉子找到詩的空間。
Galle一輩子的作品,幾乎全是植物主題,而這個主題是世紀末歐洲Art Nouveau最重要的風格。
在那個產業革命興起的歐洲,工業生產的用品傾瀉市場,威廉.摩裡斯(William
Morris)的美術概念是時代的聲音,新的人文色彩,完整的工藝喜悅,把整個歐洲吹起一股旋風——Art Nouveau。Art Newwave潮來潮往,十五年過去,所有的作品成了歷史,Galle卻留了下來。
一件一件簽了Galle的作品,在全世界流浪,價錢從十萬、二十萬,喊到一百萬、兩百萬,北澤的一件玫瑰瓶,號稱一千萬台幣搶標得到。
日本,這個奇怪的國家,不知道因為是Galle確實因為曾受到畫家高島北海的交往而影響,作品頗具日本風,亦或國家的文化消費本來就高,竟然不到二十年就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收藏國,據說60%的Galle,全在日本人手中,是不是誇張了些?
但是,每每跨進北澤美術館,心情就不由得哀傷起來。
淒美,是唯一的字眼。
大塊的黑,扭曲的力量
Galle一生得意,最末十年,卻開始不太正常,據說經常自閉屋中,不出門,不說話,不睡,尤其在支持他的畢列斯王妃去世之後,連續三天。關閉工廠,不吃不睡。
他的作品也開始離開一向的主題,出現大量黑色,畸零人物。
如果從作品的精緻度上來看,早期的明亮、華麗,全不見了。
剩下的是大塊黝黑,扭曲的力量。
是他晚年的人生觀嗎?
聽說一個人三天不出門,就想起威廉.佛克納,老先生經常如此。
聽說一個人作品開始不再富麗華美,開始丕變成黑暗,就想起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是Galle的文學靈魂嗎?
很多人模仿Galle,尤其是燈,尤其是花鳥,想過Galle的心境嗎?在日本,看見簽名的仿作——簽仿作的人的名字,心裡一寒,這麼一盞燈,也是Galle的鬼魂吧。
這個一輩子幹這行的人,不斷地在自己的天地裡努力學著,他創作的風格和技法,成了人類重要的資產,然而在一生享盡盛名之後,他突然自棄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裡。
他的一隻蘭花瓶子,成了一本書的封面,有一個五十年之後出生的人,看著那只瓶子,把他當成英雄,心裡決心也干琉璃,傾家蕩產,都不回頭。他希望後半生也能作出一件這麼醉人的作品。他到今天還在努力,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就叫琉璃工房。
十年了,在北澤看Galle,看見書上說:Galle年輕的時候,在英國參觀維多利亞和亞伯特博物館,對中國乾隆琉璃大為動心。自己心中感觸很多,奇怪,中國從沒有人介紹Galle。
總該有人談談Galle吧?談談他的文學心靈,和價錢。(文:
楊惠姍)
…………………………………………Day3 The End……………………………………………
花絮:日本的门票按年龄划分,孩子的票上写着“小人”,大人的票上写着“大人”,有时介于小与大之间的,还有“中人”。基于对大家的信任和信用体系的健全,很少有查验身份信息的时候。
日本的拉门和玻璃隔音效果出奇的好。好多去日本的人都爱居酒屋,那是难得放松的地方,饭食也不错。偏偏我受不了烟味,又怕吵闹,一次误打误撞刚刚打开一扇貌似餐厅的门,里面的声音“轰”地一声把我推了出来。大城市随处可见的电玩室亦是如此,外面看来风平浪静,偶尔路过遇到有人出入,门一打开里面的声浪劈头盖脸袭来,几乎让我这只害怕喧嚣的动物夺路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