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养育有道
养育有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70
  • 关注人气:3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在为宝宝早教问题纠结吗--林怡告诉你育儿原则

(2014-02-12 13:49:27)
标签:

小伙伴

儿童

抢玩具

早教

林怡

分类: 养育有道,什么道?
    宝宝一出生,你就已经开始进入早教问题了。

    因为你有可能会问:她(他)今天睁开眼睛,不哭不闹地望了我许久,这是为什么呢?我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以刺激她(他)做出更多的反应,这样才算更合适的母亲(父亲)?

    当宝宝7、8个月在床上翻来滚去不停歇,你可能会问:我是不是该跟她(他)进行更好玩的互动了?比如读一本图画书?然后你又会问:这么大该读什么样的图画书好呢?

   有一天,那个还很小的宝宝忽然张手拍打了你一下,你很困惑,这个…这个…算不算“打人”?

   ……

   我们要如何做父母?亦步亦趋吗?如履薄冰吗?完全推翻了自已,不再动用“自我进行思考”的一片空白吗?

   早教专家林怡在“育儿专家问诊”已经回复了爸爸妈妈“2823”个问题后这样对家长说:

http://talk.baby.sina.com.cn/baby/linyi/

   1、孩子的很多“问题”原本不是问题,只不过被我们自身的无知与恐惧放大了,它才成其为问题。当我们的心归于平静,能够淡定地面对一切时,养育孩子便不再是那么辛苦与艰难的事情。相反,经由孩子,我们会发现更多生活的乐趣,获得更多人生的感悟,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解决问题,从自身入手。

   2、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受欺负,期望孩子厉害点,甚至教孩子以暴制暴。我认为,这不是最好的办法。智慧地化解冲突,比拳头更安全,更有效,更能发掘孩子解决问题的潜能。成人之后,他不需要依靠拳头生存,而需要依靠智慧生存。何况,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养育什么样的孩子,他将来就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与圈子
 
   3、学龄前儿童的所谓“暴力”主要因缺乏交往技巧引发,因此,遇到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可以适当参与,顺势而为,引导他们以更富有创意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此,他们学到更多交往的技巧,小伙伴之间更少冲突,更多友爱。创意的产生源于我们先认定他们的行为没有恶意,从正面的积极的方向去引导。

   4、很多朋友问如何智慧地处理孩子被“欺负”的问题,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否则成了机械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无所谓智慧可言了。总的原则是跳出二元对立的思路,寻找第3条路,第4、5……n条路。比如孩子抢玩具起冲突,这个抢经由我们的暗示可以变成一个拔河游戏,孩子的行为自然就转向了。

   5、不纠结于我们惯有的那些价值观、是非观,以更开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接纳自己的孩子,也接纳别人的孩子,包括接纳我们自己的不完美,我们的心柔软了,我们的思路才会更开阔,一些我们平时可能想不到的念头才会冒出来,这便是智慧。前提是,要放下某些概念与观点
 
   6、人与人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一方回应的方式改变,必然启发另一方发生改变。孩子们没有世俗的成见,他们的思维更跳跃,更灵活,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尤其如此。如果我们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之间的一切,就可以避免我们自以为是地评判他们的行为,建设性地引导他们的行为转向。
 
   7、如果我们看到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接受更多元的价值观,幸福观,就不会纠结于自己的孩子是否强悍,是否总被领导,是否有各种的不如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他总会有属于他的路,他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我们的观念而活。接纳孩子,祝福孩子,把握大方向,而不是改造孩子,他会发展得更好。
 
   8、因为我们从小生活在是与非,黑与白的二元世界,所以一遇到事情,我们的大脑就会习惯性地做出反应,只看到摆在面前的两条路,忽视了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所以,不管看到孩子遭遇什么,有何我们难以接受的行为,都试着问自己一个问题:它是否有其可圈可点之处?看到可圈可点之处,一切便都可以转化。

   我也用黎巴嫩诗人卡里尔-纪伯伦的一首《孩子》响应林怡指导家长的如何看待儿童的观念: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卡里尔•纪伯伦:《先知》第四章 

推荐林怡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